第37章 练兵

  • 后明
  • 致新
  • 2188字
  • 2025-01-27 19:11:40

“至于刀枪,这个就有劳曲予怀、邓明兄弟多多费心,按照各位以往的战斗,何种兵器更为犀利”

“主要有长柄刀,枪、短柄长刀,腰刀等,此外还有各种杂式兵器如镗钯、马叉等,此外戚家军鸳鸯阵的配置兵器之一狼筅也听说过”

“狼筅,苗刀”安明听到戚家军不由自主的想到这两种兵器

“《纪效新书》曲兄可曾读过”安明突然想起来,练兵岂可不读,此书自纪效新书出版以来,明朝的将军几乎人手一本,放在这么好用的东西不用,何必自己费心思去想办法,就凭借自己一知半解的现代练兵方法,就别班门弄斧了,如何能比得上戚家军的实战经验。

“说来有些惭愧,席将军多次教导我等要多读书,却一直没有认真看”

“我们也别闭门造车了,直接按照这个方法训练,戚将军南征北战,无往不胜,我们纵然再努力,也补不上其万一”自己没有骑兵,火枪一时半会又制造不出来,眼下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方法,就是按照《纪效新书》练兵,尤其鸳鸯阵,且鸳鸯阵也很合适这种西南山地的地形,毕竟《纪效新书》的方法可是经过检验的。(注解1)

“只是听说,按照《纪效新书》练兵,花费往往数倍于普通兵卒”

“这个无妨,不给士兵花钱,士兵如何能打胜仗,再者、盔甲、兵器费用不应该算在士兵头上,士兵正真所花费不过粮饷、饭食,刚才只顾着空谈编制,说起花费,我们也要赶快把各级官兵、兵卒的粮饷确定一下”,

“既然你说按照《纪效新书》练兵,那干脆这个也按照戚家军的标准来”朱青对于明朝的军队败坏也有所了解,吃空饷、喝兵血,导致晚明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

“那就按照这个来,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戚家军一月大概1.5两,我们就按照这个给,如果作战任务,价钱翻倍,军功另算”安明抽了一口烟,下了决定,重赏之下才有勇夫,不给士兵发粮饷,谈什么打仗。

“兵卒1.5两,伍长2两,什长2.5两、队长3两、哨官4两、把总5两”安明歇了口气,继续说到。(注解2)

“就依次定下规矩,我这就安排人员造册,邓把总配合一下”朱青安明俨然萧规曹随

“既如此,就赶快着人去买纪效新书,待到书来,我们可按照此书,制订军规”安明急不可耐,立刻着人分别去各处购买,枪杆子里出政权,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有一支正规化的军队。

“大概就这样定下来,等会我们就把大家召集起来宣布”

营寨练兵场,听说头头要宣布事情,所有的人都靠过来,总共就那么大地方,作坊也都在这里面,好多人都身兼多职

安明几人走到前面,看着眼前乌泱泱的人,也是心生豪气,折腾了这么久,总算看到了一点点成果

“肃静肃静,钱老三,昆明的人给我站好,丁六、老阚成都的兄弟别跌了分”邓明冲着人群大声喊道

安明看人群安静下来开口道“各位,今天把大家叫过来,有有几件事情要跟大家说”

“鞑子没来的时候,贪官欺负我们,鞑子来了,鞑子打我们,我们不过就算想吃口饭,可这乱世不让吃饭,那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以前为什么被人欺负,因为我们不会保护自己,我们没有钱、没有粮、没有刀枪,我们势单力薄,我们打不过地主老财、打不过贪官污吏,我们没有团结起来,”

“现在不一样了,今天我们就联合起来,打倒剥削我们的人,抢回原本就应该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我们要成立自己的军队”

“来了有钱发,你们的”安明拿过朱青手里的一袋子银子,往地上一一扔,

“来了,发刀枪”邓明拔出手中的武器,舞了几个威武的招式,

“来了,发盔甲”丁柳拿刀拍拍刚刚筹齐的一副盔甲

“来了每月1.5两,刀枪、盔甲管够,吃穿管够,一天是三顿,受伤了,有医馆,有郎中,有军饷,成仁了有钱发,要紧的,最要紧的-有地主老财可以杀,有田地可以分”

“往后,我们要造火枪,要制造大炮,贪官地主的走狗不堪一击,鞑子的快马弯刀不值一提”

“这话我好像在哪里听过”朱青听着安明慷慨激昂,心下嘀咕道.(注解3)

安明说完,人群一阵骚动,不知道哪句话真正打动了他们,但至少这段日子以来,他们能够感受到,跟着安明他们,吃穿管够是真的,不受人欺负也是真的,但拿他们当人看也是真的。

“愿意来的,到这里来报名,不愿意来的,也不强求”

(注解1):《纪效新书》是明代戚继光的军事著作,主要总结了他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的练兵和治军经验。《纪效新书》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戚继光在调任浙江抗倭的第六年创作的。戚继光在序言中解释书名:“夫曰‘纪效’,明非口耳空言;曰‘新书’,所以明其出于法而不泥于法,合时措之宜也”

《纪效新书》原本十八卷,卷首一卷,具体篇目包括束伍篇、操令篇、阵令篇、谕兵篇、法禁篇、比较篇、行营篇、操练篇、出征篇、长兵篇、牌筅篇、短兵篇、射法篇、拳经篇、诸器篇、旌旗篇、守哨篇、水兵篇等。书中详细描述了兵员的选拔和编伍、水陆训练、作战和阵图、各种律令和赏罚规定、诸种军械兵器及火药的制造和使用等内容,并配有大量形象逼真的兵器、旗帜、阵法、习艺姿势等插图。自纪效新书出版以来,明朝的将军几乎人手一本,放在这么好用的东西不用,何必自己费心思去想办法,就凭借自己一知半解的现代练兵方法,就别班门弄斧了,如何能比得上戚少的实战经验。

(注解1):《筹海图编》记载俞大猷所招募的抗倭藤牌兵的待遇“每名月给工食银一两五钱,行粮四斗五升,俱自家起行之月为始,人每名另给衣装、器械,养妻子共银二十两。若至军病死,给棺木银六两。阵亡,给埋葬银一十六两”。戚继光所募的义乌兵在南方抗倭那会,据其奏报,“臣在浙、福,每兵日给口粮三分三厘,行粮一分二厘”,一个月的收入为1.36两,合计为16.32两。

(注解3)《我的团长我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