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暗流

项目庆功宴的灯光璀璨耀眼,觥筹交错间,苏晓晓成为全场焦点。可她没被眼前的荣耀冲昏头脑,隐隐感到暗处有双眼睛正盯着自己,那是大维复杂又不甘的目光。

第二天,各大媒体对此次跨国创作项目进行报道,苏晓晓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头版头条,她的作品被赞誉为“文学界的璀璨新星,为全球读者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一时间,各种采访邀约、文学活动邀请如雪花般飞来,她的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

与此同时,苏晓晓收到一封匿名邮件,内容只有一句话:“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小心背后。”看到邮件的瞬间,苏晓晓心中一紧,她本能地觉得这和大维有关。尽管没有证据,但那字里行间的威胁让她心生警惕。

在一次重要的文学讲座上,苏晓晓正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台下一位听众突然站起来发难:“苏晓晓女士,听说你在项目中能脱颖而出,是因为背后有强大的资本运作,而非作品本身的实力,对此你怎么解释?”这突如其来的质问,让现场气氛瞬间凝固。苏晓晓脸色微变,深吸一口气后,镇定地回答:“我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创作过程中每一个字都是我心血的结晶。如果有人质疑,欢迎拿出证据。”尽管巧妙回应了质疑,但这件事让苏晓晓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挑战远不止创作本身。

回到家,苏晓晓将匿名邮件和讲座上的遭遇告诉杨煜。杨煜皱紧眉头,沉思片刻后说:“宝贝,看来有人不想让你好过,我们得小心应对。”为了不让苏晓晓分心,杨煜主动承担起筛选采访邀约和活动邀请的工作,同时联系专业人士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

而在创作领域,苏晓晓的成功引发了同行们不同的反应。一部分人真心为她高兴,纷纷发来祝贺并交流创作经验;但也有一小部分人,出于嫉妒或其他原因,在网络上发表一些阴阳怪气的言论,试图抹黑她。比如,有个知名博主在微博上发文:“某些新人一夜成名,背后故事耐人寻味,文学圈的水可真深。”这条微博很快引发大量转发和评论,不明真相的网友开始对苏晓晓产生质疑。

面对网络上的流言蜚语,苏晓晓起初感到委屈和愤怒,但很快她调整心态,决定用作品说话。她推掉大部分不必要的活动,再次全身心投入到新作品的创作中。这一次,她将自己在成名后所经历的种种压力、质疑以及内心的挣扎,都融入到故事里。

在创作过程中,苏晓晓又遇到了技术难题。她想要尝试一种全新的叙事结构,这种结构在文学史上鲜有成功案例,实施起来难度极大。但苏晓晓没有退缩,她查阅大量资料,研究经典作品,还向一些文学前辈请教。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修改,她终于成功攻克这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