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立足香江

第四章:立足香江

初抵香江,刘振邦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昔日繁华的都市在战火的肆虐下,伤痕累累。高楼大厦虽依然矗立,但墙壁斑驳,门窗破损,尽显沧桑。街道上车水马龙,汽车的鸣笛声、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然而,这看似热闹的背后,却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严重损毁。

港口处,原本繁忙的码头如今一片狼藉,起重机倒塌,货仓破损,货物堆积如山却无法有效运输。道路坑洼不平,仿佛是被岁月和战争无情啃噬过。公共设施更是亟待修复,路灯时明时暗,下水管道堵塞,污水四溢。

刘振邦拖着沉重的行李,艰难地在狭窄而拥挤的街巷中穿梭。他看到战后的香港,淡水资源依旧极度紧张,人们为了获取那珍贵的一点淡水,在供水点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甚至为了争抢先后顺序而发生争吵。这里的卫生状况也令人忧心忡忡,1946年港英政府颁布的《检疫(抵港措施)规例》虽然显示了当局想要改善卫生状况的决心,但效果却不尽人意。街头垃圾堆积如山,无人清理,苍蝇蚊虫漫天飞舞,传染病的阴影时刻笼罩着人们。

寻找住所的过程对刘振邦来说,无异于一场噩梦。战后人口的大规模回流,使得本就紧张的住房问题雪上加霜。刘振邦几乎跑遍了整个城市,询问了一处又一处的住所,但高昂的租金让他一次次望而却步。最终,他在一个偏僻、嘈杂的角落里,找到了一间狭小阴暗的出租屋。房间里只有一张破旧的木板床和一个摇晃不稳的桌子,空间狭窄得几乎转不开身。多个工人挤在这样的板间房里,空气混浊,卫生条件恶劣到了极点。但刘振邦心里清楚,在目前的情况下,这已经是他能找到的唯一安身之所。

安置好行李后,刘振邦马不停蹄地开始寻找工作。然而,此时的香港正处于经济混乱的时期,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每斤柴火的价格从战前的 0.1毫疯狂涨至 1毫,食用油的价格更是从 0.24元/斤飙升至 2.3元/斤。对于普通工人家庭来说,每月的开支中,住房和食物占据了绝大部分,非技术工人的月薪大约只有 25元港币,而仅仅是维持基本生活的必需支出就高达 17 - 20元,剩余可支配的收入少得可怜。刘振邦深知,如果不能尽快找到一份工作,他在这座城市将难以生存下去。

一天,刘振邦在街头偶然看到一家工厂在招聘工人。尽管他清楚这份工作会异常辛苦,工资也微薄得可怜,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凭借着自己坚定的决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刘振邦终于成功获得了这份工作。

在工厂里,刘振邦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他每天早出晚归,从不偷懒。他的勤奋和认真逐渐引起了工头的关注,渐渐地,工头开始给他安排一些更为重要的任务。

工作之余,刘振邦结识了一群同样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朋友。他们和刘振邦一样,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座城市里奋力拼搏。大家常常聚在一起,在昏暗的灯光下,互相倾诉着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有一次,刘振邦和几个朋友在一家简陋的小饭馆里聚餐。

“这香江啊,看着表面繁华,可咱们想要在这里出人头地,简直比登天还难!物价天天涨,工资却不见涨多少。”朋友阿强喝了一口苦涩的酒,满脸愁容地感慨道。

刘振邦深有同感地点点头,“但咱们不能就这样放弃希望啊。虽说港英政府提出设立市议会来推动战后治理和经济发展,可实际进展缓慢得让人着急。咱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寻找出路。”

“振邦,我听说最近港口那边的贸易又有了些起色,说不定能有咱们的机会。”另一个朋友阿辉眼中闪烁着一丝期待。

“嗯,我也有所耳闻。不过咱们一没资金,二没渠道,想要插手进去,谈何容易啊。”刘振邦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讨论着各种可能的商机,尽管现实困难重重,但他们的眼中依然燃烧着对未来的渴望。

在与这些朋友的交流中,刘振邦对香江的商业环境有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他敏锐地察觉到,尽管这座城市目前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隐藏着无数的机会。只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行动力,就有可能在这激烈的竞争中抓住机遇,改变自己的命运。

于是,刘振邦开始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商业知识,密切关注着市场的每一个动态。他深知,要想真正在香江站稳脚跟,仅仅依靠出卖体力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

然而,当时的香港,制造业还远未形成规模,劳动力大多集中在一些低技术含量的行业,比如码头搬运、街头小贩、家庭佣工等等。这些工作不仅辛苦,而且待遇微薄,每日的工时长达 10 - 13小时,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但刘振邦从未有过丝毫的退缩和放弃的念头,他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一天能够改变现状。

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刘振邦遭遇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学习新知识时的困惑让他感到迷茫,工作中的极度疲惫和巨大压力让他几近崩溃,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常常让他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但每当他想要放弃的时候,内心深处的那份初心和对美好未来的强烈向往就会像一团烈火,重新点燃他的斗志,让他再次振作起来,继续前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和积累,刘振邦逐渐适应了在香江的生活。他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对一切都感到陌生和恐惧的异乡人,而是一个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的坚定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