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计划

周一,北满钢厂就根据邵承东的需要,廖总工的指示,安排了一批材料发往京城。

他们没有普通的合金钢,这一批材料都是特殊合金钢,更耐造,可是成本自然很高。

这也是为了测试,不同的材质造出来的配件,测试相关的硬度,耐磨性。

周二,北满研究院终于在十几个人的不停努力下,复制下来了邵承东的全套图纸。

邵承东也就没有耽搁,立即购买了前往尔滨的车票。

周三他们离开北满的时候,廖总工还带着小儿子亲自过来送他,塞给了邵承东一个大包。

等火车出发,邵承东才有时间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整张炮制好的虎皮。

不仅是他,就连董文也有些被惊到了。

“这么贵重的礼物,有些超标了吧?”

邵承东笑道:“廖总工并不是我们的业务直接联络人,这属于私下的礼物。以他跟我爸的关系,应该问题不大。我先带回去,看我爸到时候怎么说吧。”

他们的行李不少,虎皮包裹的严实,还不引人注意,但那只黄羊腿,就太显眼了。

邵承东买的东西不少,董文买的也多。

她不仅买了许多干货,还在苏联商店买了两罐奶粉。

算下来,她的女儿现在也才六个月大,还在吃奶。

火车来到尔滨,已经是晚上吃饭时间了,他们先买了第二天的火车票,才又去了林业局的招待所入住。

这一夜,他又藏了一些东西进空间,但虎皮跟其他行李,只能随身带着。

第二天下午,火车抵达了沈城。

两人一起下车,董文带着邵承东住进了距离火车站不远的一家招待所,把自己的衣服也放在这里,只带了给家人带的东西回家。

即便如此,十几斤的黄羊腿,十几斤的干货,还有那些奶粉,糖果,也是满满的几大包。

“我下午回家,晚上肯定要住一晚,早的话,明天中午之前,晚的话明天下午开车之前,我肯定回来。”

“你放心回家吧,我这边不用你担心,你不在,我刚好可以到处逛逛,领略一下沈城的风光。”

董文却摇头说道:“工业城市,没有什么好逛的。你记得要随身带好介绍信……”

邵承东对沈城不熟,更不会像其他人一样,对黑市有很大兴趣。

说实话,在起风之前,黑市并没有被一刀切,不少市场都是合法的。

六十年代中后期起风了,一刀切了不过三四年,后来陆陆续续又都开张了。

京城现在的鸽子市主要分了两大类,一类是周边农民赶大集的集市方式,很多都是以物易物。

还有一种就是城市里面自发的小鸽子市,根据周边居民的不同,市场上的东西也略有差异。

像遗老遗少住的区域,卖古董,黄金的就多。

而普通老百姓住的区域,卖肉鸡蛋的就多。

如今这些市场虽然国家不承认,却也没有直接打压。

他出门逛了一圈,世面上卖的东西,各地都差不多,他什么都没有买。

晚上在一家公私合营的饺子馆吃了半斤饺子,没有吃饱,却又不好意思再买,只能喝了一碗饺子汤,回到了招待所。

洗漱之后,他就直接进入了空间。

今天他进来的比较早,他爸妈都没有进来。

他带着扳手来到了仓库,开始折腾那些堆在一起的机床。

来到这个时代,才知道如今究竟有多么落后。

赫赫有名的首钢,今年才能炼钢,而且到现在都以粗钢为主。

很多东西,就是给邵承东图纸,样品,也造不出来。

连超细漆包线,电子管都不会造的年代,许多工业基础,都无法普及。

他接触越久,越多,越是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他现在拿出来的新技术还是有些少了,一开始只是想一样一样来。

可是这次跟廖总工的接触,也打开了他的思路。

既然工业加工基础原理是一样,那么他就不要把他的技术局限在小型机床领域。

他现在为小型机床做出的改进,在不少大型机床,设备上,同样可以用。

而他只需要根据不同的设备,做出不同款式的加工单位就好了。

邵济民进空间的时候,邵承东已经拆了好几个机头,并且把配件拆了一地。

“爸,昨天晚上不方便,我就进来了一会儿,没有遇到你。北满的廖师伯昨天送我上火车,留下了一个袋子,后来我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整张老虎皮。”

邵济民沉吟了半晌说道:“给了就留下,以后找个机会再找补。你童爷爷身体不好,刚好能用上。”

童爷爷是原东北军的军官,跟邵承东的外祖关系很好。

邵承东的外祖战死了,他跟另一个赵爷爷,把李霞当亲闺女一样对待。

赵爷爷还有家有业,而童爷爷家人死光,只剩自己一个人活着,目前住在干休所。

李霞想把他接到家里住,他也不肯,觉得在干休所更自在。

看到地上拆散的配件,他忍不住问道:“你现在弄出来的技术都没有试验出来,又好高骛远了?”

“不是,我这次遇到廖师伯,他有些话想问,没有问出来,但我猜到了。现在军工生产方面,遇到的难关很大。坦克的钢板处理,焊接,不解决,我们想生产自己的坦克就只是梦想。我想……”

邵济民点了点头说道:“这方面我比你熟,你不要瞎操心了。”

看邵承东还有些不服气,他才又说道:“你现在解决的是基础加工能力,这个方面是不能投机取巧的。必须一步一步完善。

你这边的基础完善好了,我这边的电机也弄出来了,我的主要精力就会放在大型设备的改进与军工生产程序方面,别忘记了,我可是军工厂出来的。”

“那你为什么一开始选择了无刷电机?”

“这个前景更大,而且能解决大型设备的精度问题。”

邵承东点了点头问道:“是不是导弹方面?”

邵济民点了点头。“接下来的十年,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十年。69年,苏联人差点直接发射核弹炸我们,当时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只能分散到全国各地,避免被一锅端。

想要不受威胁,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中远程导弹,否则就是有核弹,也送不到对方的头顶。

把无刷电机技术解决了,我会应用在军工方面,而你,就需要把这个技术应用到民用方面。

我已经考虑好了,无刷电机面世,新教科书编好,我的精力就会主要放在这方面。”

“那我妈同意吗?”

“我跟她已经商量好了,哪怕平时我们见不到,但是晚上在空间,还是能见面的。”

邵承东登时羞愧不已,他老爸老妈一心一意为国家,而他还在想着跟董文的风花雪月,这境界差的优点远啊。

第二天中午吃过饭,董文才姗姗来迟,跟她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六十岁左右的女人,跟一个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

在家里住了一晚上,她的气色明显好了许多。

老人是她母亲,一个还秉持着旧时代习俗的老太太。

中年妇女是她大嫂,也是跟她关系最好的嫂子。

她怀里抱着的,就是董文的女儿李东方。

董文的前婆家没有人过来,但是能让她把孩子抱来,说明两家关系还不错。

她们对邵承东很亲热,一个劲埋怨邵承东来了沈城不去家里坐坐。

邵承东笑着迎合,却没有放在心上。

她们家与董文的婆家住一个小区,邵承东要是去了,恐怕会惹出更多的流言蜚语。

票是昨天就买好的,董文让邵承东先拿了行李退房,她在房间里又喂了一次女儿。

在火车站分别的时候,董文把孩子放进了大嫂的怀里,忍不住哭了。

但她现在也没有办法,别说她现在还没有稳定,就是稳定下来了,前夫也不一定愿意把孩子给她。

火车上,董文说她前夫已经再婚了,不过新婚妻子还没有传出怀孕的消息。

她现在比她前夫更期待能尽早生一个孩子,这样她就能把孩子带到京城去养。

“我看你妈妈身体并不算很好,你要是把孩子带到京城了,岂不是还要找个保姆?”

“大嫂已经帮我联系好了,她老家有个侄女,今年初中毕业,没有考上中专,可以帮我带孩子。”

“那你现在住的地方够吗?”

“足够了,我在交道口北二条分了一间筒子楼,里外两间,二十多平呢。”

沈城到抚顺很近,甚至可以将抚顺看做沈城的一个区。

不过这个区资源丰富,不仅有煤矿,各种金属矿,未来还发现了石油天然气。

也是依托这个优势条件,他们没有跟鞍钢在粗钢方面竞争,专心研究特种钢,并且在未来的特种钢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

当火车开进这个城市,到处都是矿车,到处都是冒着黑烟的烟囱,终于有一点煤钢综合体的蒸汽时代的特质了。

这里的钢铁厂没有北满那边大,那边是真正的荒原之中建立起来的十里钢城。

可是相比那边,因为多了各种矿山的存在,更加显得热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