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平清楚,即使现在,说天下将迎来一场持续几十年,户口减半的浩劫,依然有耸人听闻,甚至是胡说八道的嫌疑。
因为这个时代的很多人,包括眼前的荀彧在内,虽然觉得汉家天命岌岌可危,但改朝换代的方式依然是温和的,是王莽代汉式的顺天应人,改朝易姓,而不是陈胜、吴广式的天下大乱。
经过三四百年的儒学浸润,上自天子,下至庶民,都相信五德始终学说。汉家的火德之后,自有土德相继。这是一次颇具上古遗风的禅让,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战争。
王者以德有天下,而不是靠武力。
尽管对具体的时间,具体的人有分歧,甚至很大,改朝换代的形式这一点却没什么疑问。
到目前为止,袁绍走的还是这条路。
先成为权臣,再行禅让之礼,刘氏体面下台,以藩国保留宗庙,袁氏则鼎立新朝,万象更新。
其实就是模仿王莽。
东汉近两百年,表面上一直在唾弃王莽,实际上一直在学习王莽。
至于王莽以后的天下大乱,都是王莽盲目复古所致,与革命本身无关,也不是历史必然。
当初党人就是这么忽悠张角的,张角也信了,对他早做准备,用武力进行革命的提议嗤之以鼻,斥为怪谈。从头到尾,张角也没想过起义这种事,对之前的起义一律持否定态度。他的人生理想一直是辅汉致太平的大贤良师,而不是起义领袖,更不是开国君主。
正因为如此,唐平才会选择离开张角。
道不同,不相为谋,留下又有什么用呢?
唐平估计,直到张角被朝廷的大军围在广宗城,也没想明白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中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张角让甘英杀出重围的目的是传位于他,而不是让他报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党人并不是刻意欺骗张角,因为他们也没想过用武力进行革命。
如果说有欺骗,也只是隐瞒了他们想代汉的真实意图,以及利用黄巾威胁朝廷,逼天子解除党禁,好让党人重回朝廷,以便夺权的计划。
党人真正意识到战争不可避免,应该是董卓进京,拒绝交出权力之后。
标志性事件是袁绍嘴里喊着“天下健者,岂惟董公”,豪气干云的横刀长揖,身体却诚实的开溜。
因为他知道留在洛阳凶多吉少,董卓手里的刀是真的锋利,董卓真会杀人。
荀彧被人称为巫师,也是因为他提前预知了战乱不可避免,带着家人避难河北。
那也是董卓独揽大权之后的事了。
眼下的荀彧,显然不会有这样的先知先觉。
当唐平说凉州人可能会成为朝廷威胁的时候,几乎没人在意。
这就是他觉得最绝望的地方,一如当年劝张角不成。
面对如此局面,他还能说什么呢?耐心地等待,尽可能的早做准备。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寻找同道。
一个人能干的事毕竟有限,要想做点事,就必须拥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眼前的荀彧,就是他想极力争取的同道。
聪明绝顶,偏偏又因为母亲出自阉党的原因不为清流所容,心里对汉室存有信念,与已经极端化的党人貌合神离,各方便的条件都符合他的预期。
真有几十个这样的年轻人,出海建国或许真有希望。
何颙那样的就算了,思想僵化,体力也不足,承担不了如此艰巨的任务。
开创一个新时代,从来都是年轻人的特权。
有信念,有冲劲,有力量。
老朽们不行的。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荀彧摇摇头,表示不敢苟同。
唐平笑笑,不争辩。
他不是要说服荀彧,只是要给荀彧一点提醒。将来形势真发展到那一步的时候,他至少有心理准备。
两人默契的扯开了话题,讨论起了道。
荀彧问了一个问题:最小的原子可不可分?
唐平说:可分,但那是另外一个境界的事,普通人终其一生,也接触不了,理解不了,远不像原子以上的境界,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他最后说,普通人的世界是术的世界,虽然道一直都在,但很多人意识不到,也就是所谓的百姓日用而不知。等突破了这个层次,才能进入道的世界。
荀彧忍不住的问道:“你能举个例子吗?”
唐平想了想。“你记得‘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句话吗?”
“当然知道。前面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唐平笑笑。“前面两句暂时不解释,先解释后面这两句。”他伸出手,在虚空中抓了一下。“你看我的手里有东西吗?”
“当然没有。”
“其实有。”唐平解释道:“你把我这只手想成承露盘,然后再想有没有。”
荀彧眉梢一动。“明天清晨,就会有露水凝结。所以,这露水就是‘有生于无’。”
“庶几近之。”唐平收回手。“之所以会出现露水,是因为露水本来就在,只是你看不到而已。真正的‘有生于无’,是从真正的虚空中产生了有,有又化为万物。这个有,我称之为能量。这个能量和我之前提及的热能、动能一样,只是更为纯粹,更为强大。”
“能量可以生万物,万物可以化为能量吗?”
“可以。”
“就像木生火,可以产生热能?”
“是,虽然只是最浅层的变化。”
“那更深层的变化又是什么样的?”
唐平拿起案上的茶杯。“如果这杯水全部变成能量,可以将整个洛阳城夷为平地。”
荀彧骇然,盯着唐平看了半晌。“你……有这样的道法吗?”
唐平笑了。“你不要这么看我,我真有这样的道法,何至于被你们困在此处?早就御风而行了。”
荀彧松了一口气。“那稍微弱一点的呢?”
唐平笑而不语。
荀彧刚刚放下一点的心又提了起来,脸色变幻,几次欲言又止。
唐平叹了一口气。“你不要想太多了,我也只是刚刚摸到了道的门槛,还没有真正进入。自保有余,伤人则不足,最多也就是将这个院子夷为平地。所以,你回去劝劝袁绍,不要欺人太甚,真惹急了我,对他没好处。”
荀彧苦笑。“士奇,我与袁本初没有你想的那么亲近。”
——
荀彧和唐平聊得很投机,当天晚上没有回去,和唐平抵足而眠。
虽然没聊具体的术,唐平却讲了很多道层面的问题。
前世研究道学,他最喜欢的就是世界观,将道的世界观与大爆炸理论做对比,往往会有令人惊奇的发现。他想不明白老子是怎么会有这样的发现,居然与二十一世纪的科学理论暗合,却因此多了几分兴趣,而不是简单的斥为封建迷信。
这也是他最近开始练习静坐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老子,包括佛教的释迦牟尼,之所以能得出与科学理论暗合的世界观,与入定有很大关系。或许是他们在定中看到了某些现象,从而发现了世界的真相。
现在,他结合道家的理论,将这些说给荀彧听。
荀彧无法验证,但是他无法反驳,甚至很难找到破绽。
逻辑上,这套理论是自洽的,至少要比儒家从阴阳家那里借来的五行学说合理得多,说服力也更强。
用这套理论来解释天文,也比天人感应更合理。
哪怕荀彧有些地方不理解,却也大为震撼,进一步坐实了唐平有道这个事实。
第二天一早,荀彧离开了小院。在赶到宫里上值之前,他先去了一趟司空府,直入何颙的卧室,找到了还没起床的何颙。
给了何颙一卷从唐平那里借来的道书后,荀彧郑重其事的说了三句话。
“不要与唐平为敌,不要与唐平为敌,不要与唐平为敌。”
何颙不解其意,却还是点头答应。
他本来也不希望袁绍和唐平发生进一步冲突,再出现许攸被唐平活活打死那种事。
目送荀彧离开后,何颙回到卧室,打开了那卷道书。
这是一卷有关天地生成的道论,是荀彧厚着脸皮强借出来的。
何颙看了一点,就入迷了。
半晌后,他振衣而起。“来人,准备笔墨。”
抄写一篇后,他收好原本,让人送到宫里,还给荀彧,自己拿着抄本来找司空张温。
张温看完道论,抚着胡须,沉吟半晌。“这就是唐平的道论?”
“其中之一。”何颙眼神热烈。“司空觉得如何?”
张温打量了何颙两眼,笑道:“伯求啊,我建议你再抄两篇,一篇寄给荀慈明,一篇寄给蔡伯喈。如果有人能够评价这篇道论的优劣,非他们二人莫属。至于你我,听听就好。”
何颙哈哈大笑。“司空此言,深得我心。不过,我要请几天假,亲自去一趟颍阴,面见荀慈明。”他用竹简拍了拍手心。“我要用这篇道论,再换一个人。”
张温嘴角轻挑,点头答应。
——
荀彧刚回到宫里,就被人叫到了椒房殿。
何皇后再一次催问唐平入宫教导皇长子的时间。
荀彧行礼。“皇后有所不知,唐平失手打死了许攸,现在不便进宫。”
何皇后吃了一惊。“是那个为袁本初奔走的游侠许攸?”
“正是。”
何皇后有点犹豫了。她是南阳人,自然知道许攸的名声,也知道许攸是袁绍的人。唐平打死了许攸,不管他是不是失手,袁绍都不会坐视不管。
这时候召唐平入宫,无疑会引起袁绍不快。
她不喜欢袁绍,却也不想激怒袁绍。
毕竟在支持皇长子这件事上,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皇长子要想顺利成为储君,甚至将来顺利继位,都离不开袁绍的支持。
为了一个唐平,不值得。
“袁本初会报复吗?”
“那倒不至于。许攸是与唐平身边的侍从比武,不慎失手,并非有意杀害。只是许攸也有亲旧故交,其中不乏游侠,恐怕会有人来复仇。这时候引唐平入宫,多少有些不便。”
何皇后松了一口气。“既如此,那还是让皇长子出宫就学吧,多带几个虎贲,要挑身手好的。”她叹了一口气。“也不知道这唐平有何手段,竟让皇长子如此眷念。几天不见,皇长子已经说了五六次了。”
荀彧说道:“是唐平教导有方,皇长子有心向学,两人甚是投契。”
何皇后笑了两声,心中快意。
她最烦别人说皇长子资质平庸,不好学习,现在终于有人觉得皇长子是可教之材,而皇长子也喜欢学,她当然求之不得,所以才几次想邀唐平入宫,看看这年轻的道人究竟是什么模样。
眼下虽然不能遂愿,只能让皇长子出宫就学,却也未必是件坏事。
皇长子可以出宫,董侯却不方便出宫。
“方便的话,你陪皇长子去一趟大将军府。”
荀彧心领神会,躬身领命。
大将军何进辟除了很多俊杰名士,这些人将来都是皇长子的肱股之臣,现在提前见一见,多加亲近,也有赢取他们的好感和支持。
离开椒房殿,荀彧正准备去找皇长子,又被张让拦住。
张让笑容满面,将荀彧拉到一旁,说了几句闲话后,也问起了唐平杀死许攸的事。
他同样关心袁绍的反应。
当他得知这件事只是意外,袁绍不会进行明确的报复时,他意味深长地笑了。
“许攸不修德业,也算是自取其咎。形势不同,如今的袁本初已经不需要他奔走了。”
荀彧皱了皱眉,莫名的有些反感,拱手告辞,匆匆而去。
张让看着荀彧的背影,摸着光溜溜的下巴,嘿嘿笑了两声。“年轻人,再过几年,等你看清袁本初的真面目,就知道我说得不错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不仅是许攸,所有的党人都不会有好的结局,你们想要的太平盛世也永远不会出现。”
荀彧没听到张让的自言自语,但他心情极度糟糕。
他知道袁绍想杀唐平,为许攸报仇,以示自己有实力保护身边的人。可是一旦涉及到他个人的安危,就要重新考虑了。
行大事而惜身,见小义而忘义,他和王莽有什么区别?
如果天下大乱,他能像光武帝一样用武力平定天下吗?
荀彧表示怀疑,至少到目前为止,他没看出袁绍在军事上有什么天赋。
不仅是袁绍本人,袁绍身边的人中也没几个重视军事的。
这几十年来,汝颍多名士,却没出过几个名将。
难道就像唐平所说,天下大乱时,党人只能派曹操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