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成长:高价值成长者的思维体系
- 张永军
- 2020字
- 2025-03-28 11:38:23
1.3
个人成长曲线:赢家都擅长弯道超车
有的年轻人很聪明,也很努力,但做不出出色业绩;有的人工作多年,像“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却很难得到晋升,或者晋升到一定职位后再无突破;有的人年轻时工作得很顺利,中年时期却陷入事业瓶颈,找不到人生下半场的方向。
如果你有其中之一的体验,你并不孤单。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渴望自己的职业道路一帆风顺,最终到达成功之巅。不过,很多人因为认知水平不够,选择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无力,导致自己在忙碌但价值低下的工作漩涡中载浮载沉。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设计,并拥有一个顺利的职业生涯呢?
1.3.1
个人成长曲线告诉你,赢家都擅长弯道超车
管理学中有一个寿命周期理论,说企业都要经历创业期、成长期、爆发期和衰退期,画出一条成长曲线。寿命周期曲线并不是一条不断上扬的斜线,而是跌宕起伏的“S”形曲线,即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历经多次战略转折点。
与此类似,个人的职业成长也会经历类似的不同阶段,分别为蓄能期、成长期、爆发期和衰退期,并要接受A、B、C 3个关键转折点的考验,具体如图1-1所示。
图1-1中的成长曲线说明,只要成长的速度足够快,起点多低都没关系,因为职场赢家往往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抓住关键转折点,实现弯道超车。

图1-1 个人的职业成长周期曲线
下文将结合心理学上的达克效应(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分析个人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成长规律。
1.3.2
从心理和技能两方面发力突破
个人职业成长周期曲线背后的深层心理依据是心理学上的达克效应,如图1-2所示。
达克效应由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大卫·邓宁和他的研究生贾斯廷·克鲁格提出,主要用于指导不同能力发展阶段的人认识自己的不足,提高评价他人的能力,从而提升个人的成长效率。

图1-2 达克效应
下文将结合图1-1、图1-2中的模型,分析个人成长蓄能期、成长期、爆发期的规律及特点。
1.3.3
蓄能期,突破愚昧禁锢,扎扎实实打磨基本功
根据达克效应,年轻人刚进入职场时,典型特征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处于职业发展的懵懂期和“愚昧山峰”。
他们缺乏技能经验,往往对工作怀有超高期待和不切实际的幻想。人们经常说的“眼高手低”“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多用于指这个时期的年轻人。
蓄能期,作为个人职业生涯的起始阶段,最应该做的是蹲马步、学功夫,像海绵一样吸收水分,让自己拼命成长,从而尽快适应社会和职场,顺利跨过图1-1中的第一个转折点A。
职业技能永远是个人成长的利器,尤其是在初入职场时。年轻人应该把主要精力投入技能磨炼,因为这是未来不断提高的前提和基础。
1.3.4
成长期,避免成为“小老树”,尽快突破第二个转折点
德国作家、诗人赫尔曼·黑塞曾经这样描述新时代的到来:“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碾作尘土,且不偿命。”
电影《爱丽丝历险记》中有一句台词:“你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停留在原地。”
过去,我们经常听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今,职场生存法则已经变成“不进,则出局”。
在至关重要的成长期,年轻人必须尽快突破职业生涯的第二个关键转折点B,加速成长并学会创造价值。唯有如此,才能避免陷入成长陷阱。
成长期最忌讳的事情,是年纪轻轻就变成了“小老树”。小老树,这是一个形象的类比,指还没长大就开始分杈的树,如果一边长,一边分杈,且不舍得修剪,结果就是貌似长得很繁茂,实则很难长高。
那么,应该如何突破图1-1中的成长期关键转折点B呢?
一般来说,聪明的年轻人经历了最初的蓄能期后,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进入图1-2中的“绝望之谷”,即早期的盲目自信崩溃,对自己产生怀疑,充满绝望之情。
绝望之谷虽然让人痛苦,却也给人带来反思的机会。
这时候,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的年轻人开始主动学习知识,并做出各种尝试,在心理上进入漫长的“开悟之坡”阶段,知识方面,逐渐从不知到知;技能方面,从缺乏到慢慢积累。
上述这些觉醒,是一个人度过关键转折点B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能否在职业生涯中有所成就的评判要素之一。
1.3.5
爆发期,利用优势,勇于开启第二人生曲线
处于图1-1中的爆发期的人,在心智上趋于成熟,逐渐迈上图1-2中的认知的“持续平稳高原”。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是爆发期人才的最大优势,此时,年轻人应该抓住人生中难得的黄金阶段,创造更大的价值,取得更大的成就。
爆发期末期,人们会遇到成长过程中的第3个关键转折点C。这时候,经验积累速度开始放缓,知识结构趋于稳定,人的智商水平开始走下坡路。
与此同时,大家会发现自己的身体机能开始下降,很多夜熬不动了,很多知识学不进去了,甚至可能遇到职业生涯中的“中年危机”。
在此阶段,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跨过关键转折点C,开启继续上扬的“人生第二成长曲线”。
要想做到这一点,思考问题的角度应该是“我掌握的技能和资源,对什么人更有吸引力”,并把它匹配或教授给行业中需要它的人,凭此转型为“导师”或“顾问”。
如果能顺利转型,帮助他人创造更大的价值,你的身价便不再仅仅依赖于技能。通过成就他人,你拥有的经验和资源会被激发“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