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斩童贯(上)(求追读 求月票)

当昨夜与童贯对了一晚上台词的刘延庆,竟然当着宋徽宗赵佶的面说出童贯当斩这样的话,童贯几乎要疯了,屋内回荡着童贯对刘延庆母亲的问候。

刘延庆倒是不在意,一是童贯已经是人人喊打的落水狗,无需理会;二是童贯一个宦官,早就去了子孙根,没收了作案工具,空口狂吠而已。

童贯的大声嚎叫,倒是惊动了在门口站岗侍卫的御前班直蒋宣,蒋宣当即带着几个班直进来查看情况。但随即被赵佶挥手示意不用大惊小怪。

看赵佶并不担忧童贯惹出什么乱子,蒋宣就招呼其余班直返回岗位,自己带着一个班直侍立在屋内以备不时之需。赵佶见状倒也没有将蒋宣赶出去。

赵佶看见童贯反应如此之大,对刘延庆的话倒是多了几分兴趣:“无碍,刘卿继续说来,为何童贯当斩?”

刘延庆不慌不忙,开始倒腾那套和刘光世另外对好的说辞。

“好教官家知道,童贯的罪状罄竹难书,臣以往不在东京城,童贯在朝堂之上如何作威作福臣不清楚,但是太学生这万言书中所列的童贯在伐辽之战中的罪状,句句属实。

“其一,辽军与我决战之前,贼酋耶律大石曾渡河偷袭,杨可世率军迎战,身受重伤,犬子刘光世及时支援并将耶律大石挑下马来,才勉强救下杨可世一命,童贯竟然还全军通报批评杨可世,导致军无战心;

“其二,辽军来袭时,我等正欲死战,不料童贯派来的监军刘一横强令我西路军撤退,我西路军多是新兵,若不是犬子刘光世提前在安肃军设督战队收拢溃兵,我西路军只怕也要溃散被屠戮殆尽;

“其三,正是童贯令西路军直接撤退,导致东路军左翼彻底暴露,东路军才从撤退变成溃退;

“其四,东路军溃而复聚,勉力撤回雄州城,童贯不开城门导致东路军士气崩溃,才有后来数万将士被屠杀之事;

“其五,老种经略相公不过是阵前傀儡,被童贯提线操纵,却被推为替罪羊,伐辽大军中多有为老种经略相公鸣不平的。”

刘延庆的这一套闪电五连鞭打出来,听得赵佶脸上一会儿青一会儿红的。

赵佶当然知道童贯的很多骚操作是在揣摩自己意思的基础上做出的,但是现在正是论罪的时候,如果不一条条数出来扣在童贯头上,最后有可能被翻出来扣在他这个官家头上。

刘延庆一条一条数出来,正是把这些罪名从幕后主使赵佶的身上甩到童贯的身上。赵佶的理智告诉他是要把刘延庆的这套闪电五连鞭当作刘延庆给他递过来的台阶的。

只不过赵佶自己心里还是知道自己是始作俑者,听刘延庆这样数着,总感觉是在打自己的脸。

刘延庆当然不管这么多,昨天排练的话还没说完呢,当然继续输出。

“此外,臣还揭露几件太学生未提之事。

“其六,胜捷军开拔之前,范琼贪污军饷引发兵变,若不是犬子刘光世率兵镇压,胜捷军出师未捷就要大乱,而童贯竟然反而调范琼去京东西路平叛,实乃明贬暗升。方才童贯还提及再调范琼来此,只怕童贯是把范琼部下当作私兵,拥兵自重了;

“其七,西路军部将韩世忠乃是选锋军,辽军开战时被辽军围住,一时之间不得突围,童贯竟然罚他个违抗军令,贬为了队将。韩世忠是屡立战功之将,多次被童贯打压,此事在西军已经人尽皆知,此次韩世忠又被无故处罚,乃是重重激恼了军士们。犬子刘光国正在安肃军领兵,来信也说军中听闻此令多有不平乃至骚乱的。”

刘延庆就这么数了七条罪过,童贯看着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他没想到这个大老粗竟然能叭叭叭一口气说出这么多话来。

而赵佶听到这里,眉头紧皱,赶忙追问:“既然如此,信中可有说大军是否真的要南下兵谏?”

刘延庆看赵佶不再追问童贯的罪过,而是问起大军的动向,于是按照刘光世事前的吩咐,只说了两个字。

“难说。”

赵佶明显心烦意乱起来,转向领枢密院事的郑居中:“郑卿,你是枢相,你怎么看?”

郑居中也只能据实相告:“回禀官家,确实到处都在传大军要南下,但是时间太短,臣无能,一时之间查不出到底是谣言还是实情。”

当枢相和宣抚都统制都给不出一个确切的答案,赵佶内心更加急躁了,转而质问刘延庆:“刘卿,你是堂堂宣抚都统制,你儿子刘光国也是西路军的都总管吧,且不说宣抚不了辽人,怎么如今连自己的军队也宣抚不了了?你这是当的什么差?!”

刘延庆没想到矛头这么快就转向了自己,双腿一软就跪了下来:“官家,臣无能!但是军中情形不可与朝堂相比,朝堂上大臣们多少是讲理的,军中多的是兵痞、无赖,一旦军心有变,不论是都头还是都统制,都是要被大军裹挟的。臣的犬子刘光国还在伐辽大军中领兵,臣相信他一定会尽力安抚大军的!”

还是按照刘光世的吩咐,刘延庆赶忙把刘光国这个后手甩出来,表面上是谢罪,其实说是威胁赵佶也不为过。刘光国如今还提兵在外,今天你放我一马,刘光国就是被裹挟的,你要敢动手,刘光国就要成为义军领袖了。

赵佶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确实相比于童贯的其他罪过,伐辽大军潜在的叛乱才是自己最担心的事,如果没有大军南下的事,其实赵佶有可能看在童贯多年服侍的感情上冷处理这件事。

毕竟就算他不处置童贯,所谓汹汹民意也只会继续涌向王黼等当权宰执,控诉他们狼狈为奸、官官相护、蒙蔽圣听,而他赵佶依然是人民心中的被权臣奸相误了的好天子。

而如果五万大军真的南下,他的皇帝宝座可能就不一定稳当了,只怕他要当一回唐明皇,国都沦丧、天子出逃。赵佶想到这里,也不由得冷哼一声,他唐明皇什么水平,也配和我赵佶相比?我赵佶才不可能做出弃都南逃的荒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