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拥有17504个岛屿,俗称“千岛之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地处赤道,众多岛屿分布在赤道两旁,亦有人称它为“缠绕在赤道两旁的翡翠”。

印尼陆地面积191.69万平方千米,在亚洲仅次于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居第五位。海洋面积(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约600万平方千米,居亚洲第一位、全球第六位。如果把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相加,其面积总和在亚洲则仅次于中国,居亚洲第二位。

印尼北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地处亚洲,面向大洋洲,是连通太平洋与印度洋、亚洲与大洋洲的交通要道。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马鲁古海峡、卡里马塔海峡等成为世界贸易和军事重要通道。

印尼属于典型的赤道海洋性气候,高温、多雨、微风和潮湿是其四大特点。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旱季从每年的4月到10月,是最好的旅游季节,而雨季从每年12月到第二年3月。每年3月和11月是旱季和雨季交替季节,高温与多雨交加,天气变化无常。

印尼的动植物资源丰富,混合了亚洲和大洋洲的品种,其生物多样性在全球仅次于巴西。

印尼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石油蕴藏量约97亿桶,天然气蕴藏量为4.8万亿~5.1万亿立方米。印尼是东南亚唯一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棕榈油、橡胶、锡、镍、金、煤等产量居世界前十位。

2018年,印尼人口为2.65亿,为世界上第四大人口大国,约87%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印尼,伊斯兰教不是国教,它同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和孔教一起被官方承认为六大合法宗教。印尼拥有714个部族,1100多种方言。“殊途同归”是印尼国家格言,体现了印尼捍卫多元文化的政治决心和意志。

自2004年以来,印尼年均经济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2018年印尼经济增长率为5.17%,在二十国集团(G20)中排名第三位。2017年印尼GDP突破1万亿美元,首次进入万亿美元世界经济体俱乐部。世界各大金融机构纷纷看好印尼未来经济发展前景。根据201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23年印尼的GDP将居于世界第六位,占全球经济总额的2.8%,与俄罗斯持平。根据渣打银行的预测,按购买力计算,2030年印尼名义GDP将位居世界第四。

毋庸讳言,关于印尼的预测与判断往往出现差错,这是由印尼国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很多驻雅加达的外交官在离任时经常表示,在印尼待的时间越久,就越不了解印尼。21世纪初,时任美国副总统切尼在访问印尼时感叹道,征询印尼问题专家对印尼的看法,每个专家看法不同,历史上的预测大多是错误的,看来预测和分析印尼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我最早开始关注印尼,是从1985年大学本科学习印尼语开始的。那个时候中国与印尼还没有恢复外交关系。

1990年,中国和印尼恢复了外交关系。与此同时,北京首次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第十一届亚运会。我十分有幸成为印尼体育代表团的翻译。这是我第一次与印尼人面对面交流,收获了许多印尼运动员送给我的小礼物,比如印尼方便面、辣椒酱、虾片等,那时年轻的我心中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兴奋感。

其实,早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和印尼关系经历着“蜜月期”,《美丽的梭罗河》《星星索》《哎哟妈妈》等印尼歌曲成为当时中国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

1965年印尼发生“9·30”事件后,中国与印尼于1967年中断了外交关系。这一断,就是23年。在这23年中,两国的人员往来、贸易投资等几乎陷入停滞状态,两国之间的误读、误解较深。

中国和印尼分别为世界第一大和第三大人口大国,同时又是新兴经济体重要成员,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等多边场合,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两国没有理由不交往、不合作。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2015年,中国和印尼建立了副总理级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这是中国第一次与发展中国家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首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与印尼密切人文交流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以及消除彼此误解和分歧的必要性和现实性。本书的出版,实际上希冀让中国人更多地了解印尼、认识印尼,也希望该书成为促进双方民心相通的一部分。

许利平

2019年3月15日于北京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