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牛红村卷:昔日乞丐村的脱贫之路
- 赵旭峰 罗静
- 1441字
- 2025-04-07 17:53:54
第一节 牛红村的地理与历史沿革
牛红村坐落在云南阿者山西北部,属于典型的低纬度山区村落。其所辖的15个村民小组分布在海拔1550~2421米之间,平均海拔1650米。牛红村气候属于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自东而西划过红河州,距离牛红村也很近。整体来看,牛红村在大气环流与错综复杂的地形条件下,具有独特的高原立体气候特征。尽管牛红村立体气候没有“一山有四季”那么突出,但是牛红村所辖的村民小组的开秧和收割时间也相差有2~3个星期,一般是山下的村落最先开秧,然后逐渐到山上的村庄。对于牛红村的气候和地理特点,课题组调研过程中深有体会,山下的稻田郁郁葱葱,而山上才刚刚放水。
牛红村所属的垤玛乡年平均晴天日数为240天,年平均阴天数为120天,最高气温31℃,最低气温8℃,年平均气温21℃,年平均降水量1700毫米。丰沛的降水和独特的山地森林,造就了牛红村独特的哈尼梯田耕作方式。但是受制于海拔,牛红村整体气温不高,所以一年只产一季稻。整体来讲,牛红村的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宜人类生活。
牛红村是垤玛乡所辖6个行政村之一[1],也是红河县最为偏僻的村落之一,其村委会所在地距离垤玛乡政府所在地有6公里山路,距红河县城有129公里。因为这129公里路程全是山路,所以牛红村与外界的联系变得非常困难。垤玛乡乡长周绕斌告诉调研组:“牛红村的人有60%没有去过(红河县城)迤萨镇,”他去红河县开一次会,单程耗费在路上的时间也要将近4个小时。
牛红村管辖面积60平方公里,辖15个自然村[2]17个村民小组,世居民族为哈尼族。截至2016年12月,牛红村共有638户3280人。牛红村有耕地面积29800亩、林地面积6000亩、其他农业用地面积23800亩。牛红村的土壤为酸性土壤,土地呈红色。主要粮食作物是稻米,在当地土壤中产出的是红色稻谷,俗称红米。红米的产量非常低,亩产只有500斤左右,而且口感不好,当地人一般不直接食用红米,而是把红米做成米粉。村民们种植的粮食不能自给自足,必须从市场中购买粮食。此外,牛红村还适宜种植玉米、荞麦、谷子、茶叶、板蓝根、桑葚等经济作物,但是由于坐落在山地,各种作物的产量都很小。村民们还养殖牛、猪、山羊、鸡鸭等。从下面的卫星地图(图1-1)可以看出牛红村坐落在山间,没有平地,耕地严重不足。
牛红村作为行政村的历史不算久远。新中国成立前这里为土司的辖地。新中国成立后,牛红村的行政建制经历了多次变更。新中国成立初,牛红村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元江县第三区,但在之后三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五次变动,分别是:1954年7月,牛红村所属的垤玛地方划属红河县第五区;1956年,红河县第五区分出设第六区,为垤玛地方;1958年,第六区改设百河公社;1961年,改设底玛区;1970年2月,改设底玛公社。而牛红村的行政建制则是在“文革”结束后到改革开放初期初步奠定的。1976年,底玛公社底玛大队分出一个大队—宗和大队,主要包括了今天牛红村所属的各个自然村;1982年,宗和大队更名为牛红大队。1984年,垤玛公社改设乡(1982年更名垤玛公社),牛红大队属于垤玛乡。

图1-1 牛红村村民小组分布地理图
(图片来源:垤玛乡政府制作,时间:2016年,地点:垤玛乡)
牛红村地处红河县、元江县和墨江县三县交界,同时是红河州、玉溪市和普洱市三市交界的地方,所以牛红村行政归属地曾经发生多次变动,甚至分属不同的县域。1987年1月,垤玛乡划归墨江县,牛红在行政区划上也归属墨江县管辖。1988年5月,垤玛乡复归红河县,牛红村也再次划归红河县。1988年10月,牛红大队改设为村公所,后又改为行政村,设牛红村村委会,一直到今天。牛红村现归属于红河县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