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安南的"宫廷风云"

经过十多天的海上颠簸,朱迪一行人终于看到了安南的海岸线。此时已是四月初,天气渐暖,海风也不再那么刺骨。

“终于到了!“朱迪松了口气,他实在受够了海上颠簸的生活,尤其是几次差点命丧风暴之中的惊险体验。

船长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港口说道:“大人,那就是安南的交趾港,是他们的主要贸易港口之一。“

朱迪点点头:“入港前,记得所有人都按照计划行事。我们是来自广东的商人,因避战乱而来此寻求安置。所有人都不得暴露真实身份,尤其是陛下的。“

船上众人齐声应是。在通过了元军的搜查后,朱迪更加谨慎,他深知一旦身份暴露,不仅会引来元军的追杀,还可能被安南当局利用。

赵昺站在朱迪身边,小声问道:“陆大人,我们真的能在安南找到容身之所吗?“

朱迪揉了揉小皇帝的头:“陛下放心,我已经有计划了。安南虽然自称独立,但骨子里还是敬畏中原文化的。我们以诏书相见,他们不敢太过无礼。“

赵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中流露出对这位忠心辅臣的无限信任。

船只顺利靠岸,朱迪带着赵昺和几名心腹下船,其余人则留在船上看守物资。交趾港比朱迪想象中要繁忙得多,各种外国商船往来穿梭,商贾云集,市声鼎沸。

“这里比我想象的热闹。“朱迪暗自惊讶,随即意识到作为南海贸易的重要节点,安南自然商业发达。

一行人刚踏上码头,就有官员模样的人迎了上来。那人一身华服,但款式与宋朝略有不同,显然是当地的服饰。

“诸位从何处来?“那官员用生硬的汉语问道。

朱迪上前一步,拱手作揖:“在下陆秀夫,广东商人,因避战乱,特来贵国寻求暂居之所。这是我家公子,还请大人行个方便。“

官员上下打量着朱迪一行人,眼中闪过一丝怀疑:“广东商人?你们的言谈举止不像普通商人啊。“

朱迪心中一紧,但面上不动声色:“在下祖上曾为宋朝官员,家中习文尚礼,待人接物自然与常人有别。“

官员点点头,似乎接受了这个解释:“既如此,按我国规矩,外来商人须先向地方官府报备,缴纳商税,方可在境内活动。你们且随我来吧。“

朱迪一行人跟着官员穿过熙熙攘攘的港口,来到了一座气派的衙门前。在衙门内,他们被带到一位中年官员面前。那官员通过翻译询问了朱迪的来意和背景,然后批准他们在交趾暂住,但需缴纳一笔不小的“安居费“。

“这简直是明抢!“朱迪心中暗骂,但还是从怀中掏出了一些银两。这些钱是他们从崖山带出来的,本就不多,现在又被狠狠宰了一刀。

办完手续后,朱迪带着众人在城中找了一处安静的院落暂住下来。这院子虽不大,但胜在隐蔽,适合他们暂时藏身。

“陆大人,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一名随行的宋朝官员问道。

朱迪沉思片刻:“我需要了解一下安南的政治局势,看看有没有可以利用的机会。你们几个分头出去打探消息,注意安全,不要引人注目。“

当天晚上,朱迪独自一人在房中思索对策。根据下属打探到的消息,当前安南正由陈朝统治,国王陈日煚虽然自称独立,但对元朝又敬又畏。更麻烦的是,安南朝中亲元派势力强大,若贸然暴露身份,极可能被送到元朝手中邀功。

“这下可难办了。“朱迪叹了口气,“光靠伪装成商人,我们能做的事太有限了。“

就在此时,他的视野中突然出现了那个熟悉的雪花屏幕,聊天界面再次浮现眼前。这次的画面比上次更加清晰,几乎没有干扰了。

系统提示:“'穿越者互联网思维'技能等级提升,连接稳定性增强。正在连接赵构...“

很快,聊天界面上显示“连接成功“,紧接着赵构的消息弹了出来:

【赵构】:咦?又是你这个自称来自“未来“的怪人?你们到安南了?

朱迪惊讶于赵构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奇特的交流方式:“陛下,是的,我们已经抵达安南。不过情况有些复杂,安南国王对元朝又敬又畏,我们不敢轻易暴露身份。“

【赵构】:哼!安南蛮夷,历来两面三刀。朕当年与金国周旋,也曾思考过借助外力。但须知,异国君王各有算盘,不可全信。

“那陛下认为我们该如何应对?“朱迪虚心请教。

【赵构】:既然已至安南,不妨以利诱之。安南虽独立,但对我中原文物典籍向来渴求。你可携带诏书,以官方使团名义求见其王,许以利益,方能立足。

朱迪眼前一亮:“这倒是个好主意!不过,我们现在是以商人身份入境的,突然改口称是官方使团,恐怕不妥。“

【赵构】:蠢材!当然是先暗中接触安南朝中亲宋派系,寻求支持,再正式亮明身份!这都想不到,难怪会把朕的江山弄丢!

朱迪被骂得一愣,随即哭笑不得——这位老祖宗真是直接啊!不过转念一想,这样的建议确实有道理。

“多谢陛下指点。对了,我很好奇,陛下为何对安南如此了解?“

【赵构】:哼!朕在位期间,安南曾三次遣使朝贡,朕自然了解一二。说起来,朕那些不成器的后代呢?竟把祖宗基业弄得如此狼狈!简直是一代不如一代,都是些王八蛋!

朱迪差点被呛到——堂堂皇帝竟然爆粗口!但随即又觉得好笑,皇帝也是人,生气时骂人也很正常。

“陛下息怒。说起来,我一直有个疑问想请教陛下。“朱迪斟酌着措辞,“关于岳飞...“

聊天界面突然安静了几秒,然后赵构的回复慢慢出现:

【赵构】:哎!你想问朕为何杀岳飞,对吧?

“正是。“朱迪回答,“在后世史书中,岳飞被誉为民族英雄,而陛下和秦桧因此饱受批评。不知陛下对此有何感想?“

【赵构】:批评?呵呵,想必骂得很难听吧!

朱迪不知如何回答。确实,在后世历史评价中,赵构杀岳飞被视为千古奇冤,是宋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但他又不想直接伤害赵构的感情。

显然,赵构看出了朱迪的犹豫:

【赵构】:直说无妨。朕已经死了上百年,还怕什么评价?

既然如此,朱迪也不再隐瞒:“在后世史书中,岳飞之死被视为千古奇冤。有谚语说'莫须有,三字冤死岳武穆'。秦桧夫妇的雕像被塑造成跪像,放在岳飞墓前,供后人唾骂。而陛下...也因此被认为是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聊天界面长时间没有回应,朱迪甚至担心赵构是否被气走了。终于,赵构的回复出现了:

【赵构】:朕...有罪!岳飞之死,朕难辞其咎。当时朕被秦桧蒙蔽,又惧金人南下,一时糊涂,铸成大错。这确是朕一生之憾!若上天能给朕重来一次的机会,朕必不会重蹈覆辙...

这出人意料的坦诚让朱迪震惊不已。他本以为赵构会辩解,或者恼羞成怒,没想到竟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

“陛下能如此反思,实属难得。“朱迪真诚地说。

【赵构】:死后方悟生前错,可惜已无法挽回。朕只希望你能从朕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切莫重蹈覆辙。有忠臣良将辅佐,是君王之幸,岂可因一己私利而弃之?

朱迪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陛下教诲,在下铭记于心。“

【赵构】:好了,不说这些了。你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是安南问题。朕再给你一条建议:安南内部派系复杂,有亲元派,也有主张独立自主的一派。你可以借机挑拨离间,为自己创造生存空间。

朱迪眼前一亮:“多谢陛下指点!对了,安南的军事力量如何?若我们暴露身份,他们会否直接动武?“

【赵构】:安南军队以步兵为主,骑兵稀少,水师亦不强。但他们善于利用丛林地形作战,切莫轻视。你们人少势弱,不宜正面冲突,当以智取胜。

正当两人交谈甚欢时,聊天界面又开始闪烁起来:

【赵构】:奇怪,又要断线了?这什么破技术,比朕的传令烽火还不靠谱!记住朕的话,先立足安南,再图发展。若遇困境,不妨...

消息戛然而止,聊天界面完全消失了。系统提示:“连接中断,能量不足,预计12小时后可再次连接。“

“唉,又断了。“朱迪叹了口气,但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计划。

第二天一早,朱迪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我决定改变策略。“朱迪沉声道,“与其在这里以商人身份战战兢兢,不如堂堂正正地亮出我们的身份,以宋朝使团的名义求见安南国王。“

众人大惊失色:“大人,这太冒险了吧?万一安南将我们交给元朝怎么办?“

朱迪胸有成竹:“放心,我已经打探清楚了安南的政治局势。国王陈日煚虽然表面上臣服于元朝,但骨子里渴望独立自主。如果我们以正统宋朝的名义出现,许以利益,他未必不动心。“

见众人仍有疑虑,朱迪继续解释:“而且,我们手上有张王牌——传国玉玺。它象征着中原正统,对安南这种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国家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经过一番商议,众人同意了朱迪的计划。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开始秘密接触安南朝中一些已知的亲宋派官员,为正式亮相做准备。

一周后,朱迪带着赵昺和几名心腹,以宋朝使团的名义,正式递交了拜见安南国王的请求。这一举动在安南朝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人主张立即将他们交给元朝,以示忠心;也有人认为应当见见这支神秘的使团,看看他们有何说辞。

最终,在亲宋派的努力下,国王陈日煚决定秘密接见朱迪一行。

接见定在王宫一处隐蔽的花园中。朱迪精心准备,带着赵昺穿上了宋朝正统的朝服,显得庄重而华贵。

当他们被引入花园时,只见一位中年男子正坐在亭子里,身旁站着几名大臣和侍卫。那人面容英俊刚毅,一身华服,显然就是安南国王陈日煚。

朱迪领着赵昺上前,按照礼节行礼:“宋朝丞相陆秀夫,携皇帝赵昺,拜见安南国王。“

陈日煚起身还礼,目光在赵昺身上停留了许久:“没想到宋朝皇室竟还有人存活,实在是天意难测。不知二位远道而来,有何贵干?“

朱迪直言不讳:“实不相瞒,我等在崖山海战中侥幸逃生,如今元军追杀,无处可去。特来贵国寻求庇护,望国王念在两国世代友好的情分上,给我们一片栖身之所。“

陈日煚面露难色:“丞相有所不知,我国与元朝已结盟,若收留你们,恐怕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朱迪早料到会有此回应,不慌不忙地说道:“国王明鉴,元朝虽强,但终究是异族统治。他们占领中原,野心勃勃,安南迟早也会成为他们的目标。与其将来被动挨打,不如现在就未雨绸缪,与我宋朝结盟。“

陈日煚身边一位大臣立刻反对:“大胆!安南与大元交好,岂容你在此挑拨离间?国王,此人心怀不轨,当立即送交元朝处置!“

朱迪瞥了那人一眼,心中暗笑:这不就是赵构说的亲元派吗?正合我意!

他不动声色,从怀中取出一个金丝楠木盒子,缓缓打开,露出里面的传国玉玺:“国王请看,这是中华传国玉玺,自秦汉以来,历代相传。如今虽时局变迁,但正统在此。若国王愿意收留我等,他日宋朝中兴,必有厚报。“

玉玺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散发着一种神秘的威严。在场众人无不动容,就连陈日煚也不由自主地向前倾身,目光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

“这...这真是传国玉玺?“陈日煚声音微微发颤。

朱迪郑重点头:“千真万确。他日赵宋复国,必以厚礼相谢,甚至可以考虑...割让部分边境领土以示感谢。“

这番话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在场众人反应不一。亲元派震怒不已,而亲宋派则大喜过望。陈日煚本人陷入了深思,显然在权衡利弊。

就在此时,那位亲元派大臣突然厉声喝道:“来人,拿下这些宋朝余孽!“

几名侍卫举起武器,向朱迪和赵昺逼近。眼看局势危急,朱迪却丝毫不慌,反而露出一丝冷笑。

“国王,您就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吗?“朱迪直视陈日煚,眼神中带着一丝挑战。

陈日煚犹豫片刻,终于下令:“住手!都退下!“

侍卫们面面相觑,但还是退了下去。那位亲元派大臣不甘心地喊道:“国王,元朝若知道我们收留宋朝余孽,后果不堪设想啊!“

陈日煚沉声道:“范大人,此事容后再议。二位远道而来,想必疲惫,先去客舍休息吧。“

朱迪知道陈日煚这是在给自己台阶下,暂时保持中立态度。他恭敬地行了一礼,带着赵昺离开了花园。

回到临时住所后,赵昺紧张地问道:“陆大人,安南国王会帮助我们吗?“

朱迪安抚道:“陛下不必担心。那位国王虽然表面上犹豫,但我看得出他对玉玺很感兴趣。只要利益足够大,他自然会倾向于我们。“

当晚,朱迪正在房中思考下一步策略,突然听到外面有轻微的响动。他警觉地拔出佩剑,静待来人。

门被轻轻推开,一个身影悄然滑入。借着月光,朱迪认出那是一位身着华服的中年男子,正是白天在陈日煚身边的一位大臣,似乎是亲宋派的。

“丞相不必紧张,“那人低声道,“我是安南礼部尚书黎文休,对宋朝一直心存敬仰。今夜冒险前来,是为告知丞相一个危险消息。“

朱迪放下剑:“黎大人请说。“

黎文休紧张地环顾四周,确认没有被跟踪后,才压低声音说道:“那位范大人是朝中亲元派首领,他已经派人秘密联系元军驻军,打算连夜将您和小皇帝抓获,送交元朝邀功。“

朱迪心中一紧:“何时行动?“

“明日凌晨。“黎文休急促地说,“您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否则凶多吉少。“

朱迪沉思片刻,突然问道:“黎大人,您对安南朝局了解多少?亲元派和亲宋派的力量对比如何?“

黎文休详细介绍了安南朝中的派系分布,并提到国王陈日煚其实更倾向于独立自主,只是碍于元朝强大的军事压力,不得不表面臣服。

听完这些,朱迪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有意思。黎大人,我有一个计划,不知您是否愿意配合?“

黎文休郑重点头:“为了两国友谊,在下万死不辞。“

朱迪低声详述了自己的计划。黎文休听完,脸上先是震惊,随后转为钦佩:“丞相智谋如此深远,在下佩服!只是此计风险极大,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朱迪自信地笑道:“兵行险着,方能出奇制胜。现在,我们分头行动。黎大人尽快联络亲宋派大臣,我去准备其他事宜。“

黎文休离开后,朱迪立即召集随行的宋朝官员和士兵,简单交代了计划。众人虽然担忧,但也知道此时已别无选择,只能背水一战。

第二天凌晨,天还未亮,范大人带着一队士兵悄悄包围了朱迪的住所。他得意洋洋地命令道:“全部拿下,一个不留!“

士兵们冲入房内,却发现里面空无一人!范大人大惊失色:“人呢?快搜!“

就在此时,远处的王宫方向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有人高喊:“国王有令,拿下叛贼范大人!“

范大人脸色大变:“什么情况?“

不等他反应过来,一队王宫侍卫已经冲了过来,将他和他的手下团团围住。为首的正是黎文休,他手持一道金色诏书,厉声喝道:“范大人勾结外敌,图谋不轨,国王已下令将你拿下审问!“

范大人又惊又怒:“荒谬!分明是你们勾结宋朝余孽,才是真正的叛贼!“

黎文休冷笑道:“证据确凿,你还敢狡辩?来人,押下去!“

范大人和他的党羽就这样被一网打尽。与此同时,朱迪带着赵昺,在另一队亲宋派官员的护送下,已经来到了王宫深处,正与陈日煚进行密谈。

“国王英明。“朱迪恭敬地说,“范大人勾结元军,实为安南心腹大患。若非及时铲除,恐怕您的王位都难保。“

陈日煚面色复杂地看着朱迪:“丞相好计谋,一石二鸟,既除掉了我朝内患,又为自己争取了生存空间。只是,元朝那边...“

朱迪胸有成竹:“国王不必担忧。范大人虽已伏诛,但可以安排他的家人'承认'他私通宋朝,企图叛国。如此一来,国王非但无过,反而有功,可谓天衣无缝。“

陈日煚不由得对朱迪刮目相看:“丞相智谋过人,难怪能在崖山之败中全身而退。只是,丞相今后有何打算?总不能一直躲在我安南吧?“

朱迪坦然道:“自然不会久留。我们只需在贵国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待时机成熟,自会离去。不过在此期间,还望国王能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

陈日煚明白朱迪是在委婉地要求资源和庇护,但与范大人一党的潜在威胁相比,这点代价算不了什么。他爽快地答应了朱迪的请求,并安排了一处偏僻但宽敞的宅院,供宋朝一行人居住。

就这样,在安南的第一场权力博弈中,朱迪取得了完胜。他不仅成功铲除了对自己不利的亲元派,还借机控制了一部分安南朝政,为接下来的计划奠定了基础。

当晚,朱迪独自一人在房中,回想着这一天的惊险经历,不禁感慨万千。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只会送外卖的小伙子了,如今的他,能够在陌生的环境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系统,我的'治国韬略'技能是不是又提升了?“朱迪得意地问道。

系统提示:“'治国韬略'技能进度提升至20%。'忠义精神'技能进度提升至10%。“

“不错不错。“朱迪满意地点点头,“看来我真有当军师的天赋啊。“

正当他沾沾自喜时,视野中又浮现出那个聊天界面,赵构的头像亮了起来:

【赵构】:听说你在安南搞了个大新闻?一来就掌控了朝局?不愧是朕选中的人才!

朱迪有些惊讶:“陛下您怎么知道的?“

【赵构】:哼!这种跨时空聊天都能实现,还有什么不可能的?朕对你们的行动了如指掌!

“那陛下觉得我的计划如何?“朱迪忍不住邀功。

【赵构】:尚可,但还有改进空间。你虽然除掉了范家一党,但元朝势大,安南终究不是久留之地。应当尽快联络宋朝残余力量,壮大自身实力。

朱迪点点头:“陛下说得对。我已经派人秘密联络各地宋朝遗民,希望能尽快组建一支像样的军队。“

【赵构】:很好。不过你那个计划——在安南停留一段时间再前往占城,朕觉得可行。占城距离元朝更远,安全系数更高。但切记,安南国王不可全信,必须留一手。

朱迪惊讶于赵构对自己计划的了解:“陛下连这都知道?看来这聊天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了。“

【赵构】:那是自然!对了,朕还有一事相问:你上次说你是“外卖小哥“,到底是什么官职?朕查遍历代官制,都未曾听说过此职位。

朱迪忍俊不禁:“这不是官职,而是...呃...一种职业。就是帮人送餐食的。“

【赵构】:送餐食?就像宫中传膳太监那样?一国丞相竟出身如此低微?

朱迪不知该如何解释现代社会的职业体系,只好含糊其辞:“差不多吧,不过在我那个时代,这是很正常的工作。“

【赵构】:真是奇哉怪也!不过朕倒是欣赏你这种白手起家的精神。朕当年南逃时也是从微末做起,方有今日成就。也罢,不说这些了。你且记住,安南虽暂时安全,但绝非久留之地。早作打算为上。

朱迪诚恳地说:“多谢陛下指点。我会密切关注局势变化,适时调整计划。“

【赵构】:嗯,朕看好你。对了,赵昺那小子近来如何?可有进步?

朱迪笑了笑:“陛下放心,小皇帝聪明懂事,进步神速。我正在教导他诗书礼仪和治国之道,他学得很快。“

【赵构】:好!不愧是我赵家子孙!希望他比那些不成器的后代强些。唉,想到宋朝灭亡,朕心如刀绞!那些王八蛋子孙,竟把朕的基业弄得如此境地!气煞朕也!

朱迪看着赵构又开始骂起了后代,不由得莞尔。原来帝王也有如此接地气的一面,骂起人来跟普通老头没什么两样。

【赵构】:咦?又要断线了?这破系统,一点也不靠谱!朕还有很多话要说呢!喂,你能听到朕说话吗?你那个什么系统可以升级一下吗?弄得稳定点?

聊天界面开始剧烈闪烁,赵构的抱怨声越来越模糊,最终完全消失。系统提示:“连接中断,能量不足,预计8小时后可再次连接。“

“这老头儿真有意思。“朱迪笑着摇摇头,对赵构既亲切又敬佩。他没想到一代帝王竟有如此鲜活的性格,不仅能承认自己的错误,还能直言不讳地骂自己的子孙。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迪开始在安南扎根。有了国王的默许,他们不仅有了安身之所,还获得了一定的资源和自由。朱迪一方面静心教导赵昺读书习武,为他日后重掌江山做准备;另一方面则派人四处联络宋朝遗民,秘密招募兵员,壮大实力。

安南国王陈日煚对朱迪的态度也越来越尊敬。这位宋朝丞相的智谋和胆识让他印象深刻,尤其是处理范大人一事的手段,既干脆利落又滴水不漏,确实非等闲之辈。在朱迪的建议下,陈日煚开始调整内政和外交策略,使安南在面对元朝时有了更多回旋余地。

然而,好景不长。两个月后,元朝派出使团前来安南,据说是例行访问,但实际目的不言而喻——他们已经得到消息,怀疑宋朝皇室余孽藏在安南。

这天,朱迪正在教导赵昺习字,黎文休匆匆赶来报信:“丞相,不好了!元朝使团已抵达王宫,点名要搜查可疑的中原人!“

朱迪放下毛笔,沉声问道:“国王什么态度?“

黎文休面露忧色:“国王左右为难。一方面不想得罪元朝,一方面又不愿出卖诸位。现在正在拖延时间,但估计撑不了多久。“

朱迪沉思片刻,突然问道:“元使多少人马?“

“约三十人,都是骑兵,武艺高强。“

“他们住在哪里?“

“王宫附近的使馆。“

朱迪眼中闪过一丝寒光:“看来是时候启动我们的备用计划了。黎大人,麻烦您联络那些船只,就说今晚行动。“

黎文休领命而去。朱迪转向赵昺:“陛下,情况有变,我们可能要提前离开安南了。“

赵昺虽然年幼,但已经能够理解事态的严重性:“我们要去哪里?“

“占城。“朱迪简洁地回答,“那里距离元朝更远,暂时会更安全。“

当晚,朱迪召集所有宋朝遗民,秘密集合。这两个月来,他们不仅与当地华人社区建立了联系,还成功招募了近千名战士,大多是崖山之战后流落到安南的宋朝军人。同时,朱迪还用从崖山带出的财宝购买了几艘商船,为可能的撤离做准备。

“今晚子时,我们全部撤离。“朱迪对众人说道,“按照之前的计划,分批前往港口,登船后直奔占城。“

有人担忧地问:“丞相,若元使发现我们逃跑,必会追击。我们能逃得掉吗?“

朱迪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元使今晚会很忙,无暇顾及我们。“

就在宋朝人秘密撤离的同时,安南王宫附近的使馆突然起火。元使团成员惊慌失措地跑出房间,却发现自己被团团包围——是一群自称“安南义军“的武装人员,高喊着“驱逐蒙古鞑子“的口号向他们发起攻击。

元使们虽勇猛,但寡不敌众,加上猝不及防,很快就被制服。等安南官兵闻讯赶到时,元使已经损失惨重,剩下的人也被捆绑起来。

“怎么回事?“陈日煚国王匆匆赶到现场,一脸震惊。

没人能说清状况。只知道突然冒出一支“义军“,声称要驱逐元朝势力,对使团发动了袭击。更奇怪的是,这支“义军“在完成袭击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元使首领愤怒地质问陈日煚:“这就是安南的待客之道?我们定要回去禀报朝廷,讨个公道!“

陈日煚连忙赔罪,表示会彻查此事,严惩肇事者。但他心里清楚,这多半是朱迪的杰作。这一手声东击西,既转移了元使的注意力,又为宋朝一行人的撤离创造了机会。更高明的是,“义军“的出现让元朝无法直接指责安南官方,而必须考虑当地的反元情绪,这给了陈日煚回旋的余地。

果然,当元使查问宋朝遗民的下落时,陈日煚一脸无辜地表示:“什么宋朝遗民?我国从未收留任何宋朝官员。或许是有些中原商人来此做生意,但他们早在几天前就离开了。“

元使虽然怀疑,但没有直接证据,只能悻悻而归,扬言要回去报告朝廷,让元军前来“讨伐不臣“。

而此时的朱迪,已经带着赵昺和所有宋朝遗民,乘船离开了安南,向南驶去。站在船头,望着渐渐远去的安南海岸线,朱迪心中感慨万千。

“陆大人,我们这样离开,会不会给安南带来麻烦?“赵昺关切地问道。

朱迪微笑着摸了摸小皇帝的头:“陛下不必担心。我已经安排好了一切。那次'义军袭击'会给陈日煚足够的回旋余地。元朝虽然强大,但也不会轻易对一个臣服的国家发动战争,尤其是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

赵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那我们去占城后,会做什么?“

朱迪望向远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我们将重返中原,收复失地。那时,陛下将重登大宋龙椅,恢复祖宗基业。“

赵昺的眼中燃起了希望的火焰:“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陆大人和列祖列宗的期望!“

朱迪欣慰地点点头。看着这个年幼却已显露出帝王气质的孩子,他不禁想到了自己的使命——不仅是帮助赵昺重建宋朝,更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历史的走向。

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就在船只驶向占城的海域,朱迪的视野中又浮现出那个熟悉的聊天界面:

【赵构】:喂?听得到吗?你们撤退顺利吗?

朱迪微笑着回复:“陛下,一切顺利。我们已经离开安南,正前往占城。“

【赵构】:好!此计甚妙!朕越来越欣赏你了。不过话说回来,你制造的那场“义军袭击“,手段未免太过狠毒,简直比朕当年还要心狠手辣啊!不过,朕喜欢!哈哈哈!

朱迪哭笑不得:“陛下过奖了。这不过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罢了。“

【赵构】:好好好!继续保持!朕等着看你们的好戏!记得定期向朕汇报,朕要看着我大宋的旗帜重新飘扬在中原大地上!

朱迪郑重承诺:“陛下放心,我一定不负使命,辅佐赵昺中兴大宋!“

聊天界面渐渐消失,但赵构充满信心的笑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朱迪望着前方浩瀚的大海,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决心。

安南只是开始,占城将是他们重建力量的新起点。而在这漫长的复国之路上,他还有一个强大的盟友——来自历史长河中的赵构,以及未来可能加入的更多历史帝王。

“逆天改命,从现在开始!“朱迪在心中暗暗立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