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白痴皇帝

第2章 白痴皇帝

太熙元年(290年)4月,晋武帝去世,司马衷即皇帝位,是为晋惠帝。

由于担心自己死后继承人大权旁落,晋武帝临终前遗命自己的叔父、汝南王司马亮与自己的老丈人杨骏共同辅弼新君。

杨骏志在振兴弘农杨氏,他知道历史上但凡皇帝驾崩,朝堂总得来一次高层洗牌。既然晋武帝让他做辅政大臣,那就应该好好利用当下的权力,使他以及他背后的家族权倾朝野。于是趁着晋武帝重病昏迷,杨骏与女儿杨皇后合谋,偷偷篡改了晋武帝的诏书。待晋武帝驾崩后,司马亮被排挤出去,杨骏事实上成了中央唯一的钦命辅政大臣。

杨骏掌权后,以弘农杨氏为首的后党全都鸡犬升天,一个以杨骏、杨珧、杨济为主的“三杨”集团正式形成。

作为一个谨慎的小人,杨骏利用辅政大臣的身份制定了一项措施要求:“凡有诏命,帝省讫,入呈太后,然后行之。”总而言之,凡朝中之事,杨骏必亲自过问, 由于害怕“左右间己,乃以其甥段广、张劭为近侍之职”、 “又多树亲党,皆领禁兵”。

可是贾南风权欲熏心,她与一味专权的杨骏之间便形成了不可调合的矛盾。

贾南风一早想让汝南王司马亮牵头。这老家伙本来就是晋武帝钦命的辅政大臣之一,如今所有权力都归杨骏,按理说他应该是最恨杨骏的人。但当贾南风找到他时,他却老奸巨猾地表示这个事不好办,需要从长计议。

“倒杨”之事就怕出现变故,贾南风见司马亮劝不动,便转头让李肇找来了楚王司马玮和淮南王司马允。这两人都是晋惠帝的亲兄弟,晋武帝生前让二人分别镇守荆州和扬州,为的就是以防万一外戚作乱,这两位宗王兄弟可以及时起兵清君侧。

听说贾南风想借二人之手铲除乱政的外戚杨骏,楚王司马玮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

贾南风等人由此商定,先由楚王司马玮和淮南王司马允以思念长兄为由,上书请求入京,之后再让李肇和孟观二人上奏告发杨骏谋反。

永平元年(291)三月初八深夜,李肇和孟观趁晋惠帝睡得正酣,把他摇醒,说杨骏要造反,乱兵即将杀入宫了,请陛下早做决断。在二人的忽悠下,晋惠帝下令让中外戒严,并“遣使奉诏废骏,以侯就第”。

有了这道诏书,贾南风终于借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之手,诛杀了太傅杨骏及卫将军杨珧、太子太保杨济、中护军张劭,散骑常侍段广等人,“皆夷三族”。

诛杀杨骏后,贾南风以晋惠帝的名义改元元康,大赦天下。

杨骏虽倒,宫里却还有一位棘手的杨太后。当初贾南风几人密谋陷害杨骏造反时,杨太后还让人手持她的谕旨前来调停双方的矛盾。

站在道义的层面,杨太后既是先帝的正宫,也是当今陛下的养母。作为儿媳,贾皇后即便做不到日夜孝敬君姑,也应念及亲情放过杨太后。况且杨太后当初还在晋武帝面前力保其太子妃之位。于情于理,贾南风都应该手下留情。

可是元康二年(292),杨太后还是被贾南风下令押到金墉城幽禁。八日后杨太后冻饿而死。贾南风下令将杨太后尸首脸朝下放入棺椁,再盖棺贴上符咒,使之永世不得超生。

晋惠帝也真是白痴,外公和妈妈被老婆害死,他竟然不闻不问。

有一年夏天,惠帝与随从到华林园去玩,他们走到一个池塘边,听见里面传出咕咕的青蛙叫声。惠帝觉得很奇怪,于是便问随从这些咕咕乱叫的东西,是官家的还是私家的?随从说道:“在官家里叫的,就是官家的;在私家里叫的,就是私家的。”

又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

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但晋惠帝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肉粥呢?由此可见晋惠帝是如何的愚蠢糊涂,

贾南风诛杀杨骏之后,任用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为太宰,与太保卫瓘共同辅政。

司马亮,字子翼,司马懿第四子,司马昭的异母弟。通常在说到八王之乱时,都是把汝南王司马亮列为八王之首。

在曹魏时期,司马亮就已经历任散骑侍郎、东中郎将,先后封为万岁亭侯、广阳乡侯,这当然是靠父兄的后台。曹髦在位期间,淮南发生诸葛诞之乱,司马亮参加了征讨,可是却打了败仗,司马昭十分生气,免掉了他的官职。不过司马亮毕竟是司马昭的弟弟,所以很快就恢复并提升了官职,拜左将军,加散骑常侍。司马炎即位称帝后,封他为扶风王、持节、都督关中雍凉诸军事。

司马亮在关中时,秦州刺史胡烈为羌人所杀,司马亮派将军刘旗前往救援,兵败。司马亮作为地方军政长官,当然负有领导责任,但朝廷顾忌他的身份,没有打算处分他,只是决定刘旗当斩。此时司马亮为刘旗上书请求免罪。晋武帝很不高兴,下了个诏书说:“今若罪不在旗,当有所在。”意思是说,如果刘旗无罪,那谁有罪呢?结果刘旗的命没保住,司马亮的官职也丢了。司马亮画蛇添足,偷鸡不成蚀把米。好在他后台够硬,很快就复职,拜为抚军将军。

晋武帝大封宗室后,受封的诸王并没有去藩镇,而是留在京师,有些藩王还握有兵权。诸王的存在,对皇帝的统治极为不利。为了消弱诸王的权势,司马亮力主“遣诸王还藩”,太保卫瓘也完全赞成,楚王司马玮因此对司马亮和卫瓘极大不满。

司马玮是晋武帝的第五个儿子,也是诛灭杨骏的功臣,可司马亮偏偏嫌他这个侄孙“有勋而好立威”,免去他北军中候的显赫职务,想把他赶回封国了事。司马玮当时二十一岁,正是少年轻狂、血气方刚的年纪,他怎么能容忍年迈的叔公来排挤他呢?而卫瓘乃西晋开国元勋,他以前极力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白痴。不料晋武帝架不住身边人的说词,最终还是立贾南风为太子妃。贾充有次对贾南风说: “卫瓘老奴,几破汝家”。意思是她的白痴老公差点被别人抢去,因此贾南风对卫瓘也存在“宿怨”。加上卫瓘现任太保,贾南风“不得骋己淫虐”。为了把朝政大权紧紧地掌握在手中,贾南风“矫诏使楚王司马玮杀司马亮、卫瓘”。

司马亮毕竟多年为宗室之长,宿望犹存。当时天气炎热,负责押解的士兵让司马亮坐在车后的阴影中躲避太阳,一些旁观群众还拿扇子来帮他扇凉。一天下来,竟然没有人敢做主杀他。司马玮很生气,出令曰:“能斩亮者,赏布千匹。”于是司马亮被贪财的乱兵撕成了碎片,其死状极惨,“鬓发耳鼻皆悉毁焉。”

曾经手握重兵、权倾朝野的汝南王,就这样极其窝囊地死去了。

司马玮诛杀司马亮后,顺便将卫瓘也一块杀掉了。

贾南风趁司马玮立足未稳, 以司马玮矫招杀害司马亮、卫瓘为由,将其处死。 司马家最先出场的两位男主角司马亮、司马玮率先下线。

这是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 死了两个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两个大臣:杨俊、卫瓘。在心狠手辣的贾南风皇后面前, 他们跟玩偶一样灰飞烟灭。

贾南风大权独揽,将朝廷完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于是大肆委用亲信、党羽,派他们担任重要官职。贾南风的族兄贾模和从舅郭彰分掌朝政,后母广城君的养孙贾谧干预国事,惠帝完全成为贾南风任意摆布的一个傀儡。

贾南风为了达到长期控制朝政的目的, “诈有身,内稿物为产物”,也就是假装怀孕,好长时期深居内宫不见外人,暗地里把妹夫韩寿之子韩慰祖收养起来。阴谋废掉太子司马遹,以她的养子代立。

却说美男子潘安每次出去游玩,总有一群女子追着他,又是献花又是献果,潘安回家的时候,都能够满载而归,“掷果盈车”说的就是这个典故。

潘安不仅美貌绝伦,还是一位感情专一的好丈夫。潘安对老婆十分痴情,老婆在世的时候绝不出去拈花惹草,老婆死后他也念念不忘,还写了三首《悼亡诗》,字字血泪,句句柔情。

但潘安早年不被重用,于是投靠皇后贾南风。贾南风正想废掉太子,她便安排潘安搜寻太子谋反的罪证。

贾南风与晋惠帝成婚20年始终未有所出,而当初侥幸逃过其迫害的谢玖却顺利地诞下晋惠帝唯一的子嗣司马遹。晋惠帝继位后司马遹成为太子,而谢玖母凭子贵,晋升为淑妃。

看着曾经的情敌混得风生水起,贾南风的嫉妒之心油然而生,所以她要趁对方羽翼未丰时把太子搞死。

司马遹从小就因为聪慧深得晋武帝喜爱,但正如陈韪当年评价孔融一样,这个太子“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长大后的司马遹不仅不好学,还迷上了算卦占卜,没事就带着一群太监在宫里给人卜吉凶,断生死。

针对司马遹不学无术的特点,

晋惠帝经历过一次杨骏“谋反”,这回轮到他儿子“谋反”,看见书信后便写下“遹书至此,今赐死”几个大字,交给董猛,让他拿给众卿家看。

晋惠帝要赐死自己的儿子,贾南风的亲信张华一直在旁边劝阻,司马氏的几个宗王也都持反对意见,就连贾南风的母亲郭槐,临死前也加入了劝说之列。

这事一直拖到半夜。 贾南风怕太子第二天醒来不好收拾, 只好改变主意,让司马衷下诏将太子囚禁,同时将太子的生母处死,潘安从此得到重用。

贾南风的做法引起司马伦等诸王的强烈不满和反对,“谋欲废后”。贾南风听说有人想废掉她,便于永康元年3月杀死太子“以绝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