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公主与和尚
唐太宗驾崩后,太子李治继位,唐朝都城迁至洛阳,唐朝两京制从此开始。
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等嫔妃被送到感业寺里当尼姑。一开始武氏一心念佛,无奈春花秋月处处恼人,良夜孤衾时时惹恨,她哪里禁受得起?只好寻些野味聊作充饥。凑巧白马寺和感业寺只有一墙之隔,两寺同饮一井水。白马寺有个和尚名叫冯小宝,生得身材魁梧,相貌英俊。
一天武媚娘和冯小宝在井台相遇,武媚娘打不动水,正在为难。这时身材高大健壮有力的冯小宝也来井台挑水,就帮助武媚娘打好了水,还挑着送到感业寺的大门口,然后自己再去挑水,二人就此相识,武媚娘很喜欢他。
和尚和尼姑都是戒吃荤腥的,冯小宝半路出家当然戒不掉。有一天冯小宝又来井台挑水,有一只山鸡口渴,落在井沿上找水喝。冯小宝一扁担打死山鸡,然后到树林子里捡了一堆柴火,一个人烤山鸡吃。
偏巧武媚娘也来挑水,可是井台上只见水桶不见人。这时顺风刮过来一股烤肉的香味儿。武媚娘身不由己地朝小树林走去。
武媚娘见冯小宝正在火上烤肉,就向冯小宝要了一个鸡腿,然后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这以后冯小宝经常偷情送暖,两人凑成了一对秃头鸳鸯。
却说高阳公主嫁给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后,十分嫉妒他的兄弟房遗直,房玄龄死后,公主就唆使房遗爱在太宗面前诬陷房遗直。太宗知道真相后把高阳公主痛骂了一顿,公主从此十分痛恨太宗。
有一次房遗爱带着公主去打猎,到一座寺院休息。寺中有个僧人叫辩机,他本来是唐僧玄奘的徒弟,虽然长得象玄奘一样英俊,可是却没有唐僧的定力。
高阳一见辩机,就爱上了他。
面对高阳的爱,辩机十分矛盾。她爱他,他也爱她,可他的心里还有佛,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可是每次高阳都会含着眼泪,直视他的眼睛,对他说:“抱抱我,我的佛”、“亲亲我,我的佛”。
她还说:“我知道,在你心里最软弱最迷乱的,就是那最坚决最刚强的。”
辩机请公主在寺里留宿。公主舍身布施,辩机也就笑纳,与她结成了欢喜缘。公主怕房遗爱生气,另外找了两位美女陪他。房遗爱得了二妾,左抱右拥其乐陶陶,还管什么公主?舍一得二,原是便宜。公主公然与辩机出入,就好象夫妻一般,房遗爱不但不恼不闹,还一直帮着掩盖,甚至“拉皮条”把辩机接到府中,为他和自己的老婆约会站岗放哨,真是“度量大如海”。公主便经常在父皇面前说房遗爱的好话。在外人看来,两人相处得很恩爱、很和谐。
公主赐辩机金宝神枕。辩机神魂颠倒不知珍藏,竟被窃去;后来窃贼被抓获,搜出金宝神枕。问官讯鞫窃贼,供称由辩机处窃来。传问辩机,辩机无从抵赖,实言是公主所赐。唐太宗自觉怀惭,下令将辩机腰斩,公主身边的十多个奴婢也被处死。按理孙悟空也是唐僧的徒弟,而且神通广大,不知道怎么不来救他?
辩机死后,他的所有遗物都被玄奘收藏于大慈恩寺特辟的僧房中,以便他的灵魂可以继续参予译经工作。同门为僧的和尚们说,月明星稀的晚上,常常会听到辩机的哭声。不知道他是在叹悔自己与高阳旷世绝伦的恋情,还是在抱憾未完待译的经书?
辩机和高阳之间的爱,其实不仅是男女之情,还有知己、同类的惺惺相惜。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是同类——辩机与高阳一样,都是玄武门之变留下的“孽种”。
原来辩机的父亲,就是当年玄武门的守将。李世民获胜后,辩机家被满门抄斩,只有他逃了出来,跑到皇家寺庙,拜玄奘为师。李世民不顾高阳的哭闹,坚持腰斩辩机,是因为他生来就带了“原罪”,与跟高阳偷情无关。而高阳的一生,就这么永远被皇家身份束缚,永远求而不得......
辩机死后,高阳公主伤心欲绝,她对家人说:“辩机是我的骄傲,房遗爱才是我的耻辱。”高阳不愧是唐朝公主,出轨也出得光明正大。
太宗去世的时候,高阳公主虽然也参加了葬礼,但她一点儿悲伤的表情都没有。
太宗死后,高阳公主更加放纵,她公开收纳三个僧人为面首,其他男人也借着谈仙说鬼的名义出入公主府邸,公主来者不拒,就连治病的医生也不放过,荒唐事传得人尽皆知。公主怕东窗事发惹祸,于是唆使房遗爱勾结薛万彻、柴令武等人,打算废去高宗,立荆王李元景为帝,李元景当然愿意。房遗直担心自己受牵连,暗中向长孙无忌告密。长孙无忌告诉高宗,高宗就命他审理此案。长孙无忌随即把房遗爱押入大牢。一上刑具,房遗爱就把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等人供了出来。长孙无忌冷笑道:“我想与你同谋的人恐怕不止这些人吧?”房遗爱说“没有了。”长孙无忌道:“荆王李元景地位低微都想当皇帝,难道吴王李恪就没有参加吗?我劝你老实招供,如果有人主使,你可以减轻罪行,何必跟着别人去死呢!”房遗爱为了免除死罪,因此随口承认吴王李恪也参与了谋反。吴王李恪文武双全威望很高,高宗封他为司空,兼任梁州都督。长孙无忌担心李恪得势,于是借刀杀人置他于死地。长孙无忌有了房遗爱的供词,立即将李恪打入大牢。长孙无忌向高宗呈上卷宗,按照大唐的法律,李元景、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李恪等人当斩;高阳公主、巴陵公主也应该赐死。高宗看了卷宗后对大臣们说:“这些人虽然罪该万死,但他们都是我的亲人,可不可以免除他们的死罪呢?”兵部侍郎崔敦礼抗议道:“陛下虽然仁慈,但这毕竟是谋反罪,如果不杀他们,今后如何立法呢?”高宗只好同意处死他们。李恪临死前大声喊道:“长孙无忌丧心病狂陷害忠良!如果李氏祖宗有灵,一定会灭你九族的!”
长孙无忌不肯罢休,又把江夏王李道宗、宇文节等人牵扯进来发配边关。房遗直因为没有参与,所以免了死罪,被贬为铜陵尉。
麟德年间,窦德玄做正卿,他为人善良,乐于助人。有次奉使命去扬州,渡淮河的时候,渡船离开河岸已经几十步了,窦德玄无意中回头,发现岸上还有一个人。那人面容憔悴,手里举着一块小手帕。窦德玄自忖道:“太阳就要落山了,今天再也没有船摆渡了!”便下令船家回船,载那人一起过河。船行至中游,窦德玄发觉那人十分饥饿,又把饭送给他吃。
窦德玄过了河后便下船,想不到那人也跟着他向前走,一直走了几里路。
窦德玄就问他:“你现在打算到哪儿去?”那人道:“我是阎王殿前的鬼使,现在去扬州追赶窦大使。”窦德玄问:“大使叫什么名字?”鬼使道:“叫窦德玄。”窦德玄听了十分害怕,于是立即下马叩拜鬼使说:“我就是窦德玄!”鬼使道:“你能容我乘船,又赐给我食物。我便暂时放了你,不过你要尽快念诵佛经一千遍,我才可以救你。”
事过一月,窦德玄念诵佛经已经超过一千遍了,那个鬼使又来了。鬼使说:“经数已念足,我保你没有危难,但你现在必须跟我去见阎王。”窦德玄答应了。不一会儿他就断了气。
据说他死后跟着鬼使走进一个宫殿。鬼使说:“你先停一下,我先进去禀告大王!”鬼使就進去了。窦德玄在屏风后面听到阎王对鬼使说:“你和他做了手脚,该打三十棍!”鬼使不久退出来,袒露肉体给他看,窦德玄再三表示歉意。这时一个穿紫色官袍的人走下殿阶对他说:“我就是阎王,你念佛经,有很大的功德,现在不该到这里来,你先回去吧!”
窦德玄走出殿门时,那个鬼使又赶上来说:“当初我饥饿时,你送的食物我都没吃,另外还欠你船钱,现在都一并还给你吧。”窦德玄问鬼使自已将来做什么工作。鬼使说:“从现在起,你改做殿中监,接着做大司宪,接着任太子中允,接着任太常伯,接着做左丞相,到六十四岁时为止。鬼使说完就告辞了。
窦德玄向外走了几步,好像掉进了一个深坑,就这样又复活了。
却说和静县主(李元吉之女)的丈夫叫薛元超,因为好学又善于文辞,参与过《晋书》的修撰,所以结交了一帮文学朋友,免不了经常有诗词唱和之类的应酬,和静县主对此颇多怨言。
永徽五年(654年),薛元超出任饶州刺史,离开了京城,应酬更加多了,还与不少歌女保持着那种关系。和静县主不是吃素的,但她喜欢吃醋,毕竟她是李治的堂姐,就派人回京向皇帝告状。
不久李治下旨责问薛元超,为何让和静县主受委屈?薛元超回答说:陛下,这都是酒精闹的,臣现在已经戒酒了!把偷情的事情归罪于喝酒,这样的借口也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