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安史之乱 一
唐玄宗时期的边将数不胜数,为什么偏偏是安禄山站在风口上飞了起来?
其中一个原因,是胡人身份起了作用。
天宝年间,权相李林甫为了防止边帅入朝为相跟自己“抢饭碗”,就向唐玄宗建议,在边防重用胡人将领——“以寒族胡人专大将之任”。
李林甫说,之前常以文人为边帅,他们打仗怯懦,不如武将,如果与四夷干架,还是要靠武将。武将中最好用的当然是蕃将,他们生性强悍,骁勇善战,若加以安抚,必定会誓死效忠。
当然,对李林甫本人最有利的,是这些人一般不会与他争夺相位。
唐玄宗同意李林甫这一主张,提拔了高仙芝、哥舒翰等威震边关的蕃将,也为安史之乱的爆发留下深深的隐患——借此政策上位的,就有野心勃勃的安禄山与史思明。
安禄山本是营州夷种,本姓康氏,初名阿落山,因其母再适安氏,遂冒姓安,改名禄山。
据荣新江教授考证,安禄山的父亲很可能是粟特人,粟特人以经商为业,足迹遍布东西方,与各族人多有交往。安禄山也有类似天赋,史载,他精通九种蕃语,从小就擅长与人打交道,因此做了诸蕃互市牙郎,在边地市场做中介谋生。
战争,给了这个胡人野蛮生长的土壤。
开元二十年(732年),张守珪任幽州节度使,安禄山偷羊被抓住,张守珪准备乱棍打死他;安禄山高声叫道:“大人难道不想消灭蕃族吗?为什么要打死我!”张守珪见他长得白白胖胖,就把安禄山提拔为偏将。张守珪老是嫌安禄山过于肥胖,安禄山就不敢多吃食物。安禄山以骁勇出名,张守珪把他收为义子,出入随侍。
一日张守珪洗足,安禄山侍侧。见张守珪左脚底有黑痣五个,便注视而笑。张守珪道:“我这五枚黑痣,识者以为贵相,你笑什么?”安禄山道:“儿乃贱人,不料两脚底却有黑痣七枚,今见恩相脚下也有黑痣,所以窃笑。”张守珪闻言令他脱足来看,果见他两脚底俱有七痣,状如七星,比自己脚上的更黑更大,因此愈加亲爱。让他当了“捉生将”——一种专门抓获俘虏的低级军官。
于是安禄山经常带三五骑出去,俘虏数十契丹人而归,靠军功不断升官。张守珪对其大加赞赏,并收他为养子。
在此期间,安禄山认识了史思明。
除了体重不一样,史思明就像是另一个安禄山。他与安禄山同岁,也是营州杂胡,做过互市郎,且同样阴险狡诈。
史思明早年因负债逃亡,被奚人俘虏,却临危不惧,假装成唐朝的和亲使,对奚人说,你们如果杀了我,一定会招来大祸。之后他见了奚人首领,长揖不拜,傲慢地说:“大国天子使见小国国君不拜,礼也。”奚人虽然对他痛恨不已,却信以为真,不敢得罪,还派了数百人随史思明入朝。史思明想了一条毒计,决定用这几百条人命将功赎罪。到了平卢,他暗中派人向唐军通报消息,将这些奚人迎入馆舍,随后坑杀。
张守珪得知此事后,也将史思明当作人才,升为将军。安、史二人自此开始,当了多年的同事。
有一次,安禄山率领史思明等人进攻契丹,昼夜行军,路遇大雨,被契丹人痛扁了一顿,几乎全军覆没,安禄山自己带着麾下20骑逃脱,马鞍中箭,鞋也丢了。安禄山难掩怨愤,将责任归罪于两名部下,将他们斩首。史思明此时却机智地躲了起来,他担心安禄山怪罪于他,暂时不去相见,逃入山谷20天,收集散卒700人。
等到安禄山窘迫之际,史思明才带着这支军队去见安禄山。此时安禄山如久旱逢甘霖,拉着史思明说,有你在,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安禄山走远后,史思明才对别人说:“我要是早几日回来,恐怕也要被杀头了。”
与老朋友史思明一样,安禄山也极其擅长察言观色,为了加官进爵不择手段。每次朝中派使者到边地,安禄山都加以贿赂,请他们在玄宗面前美言几句,刷刷存在感。这一方法颇有成效,经过别人的吹捧,唐玄宗也听说了安禄山这么一个“忠臣良将”,对他多次提拔。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安禄山任平卢兵马使。朝廷又授予他营州都督、平卢军使等官衔。
到了天宝元年(742),任命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早年漂泊无依的杂胡安禄山,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块地盘。
为了接近唐玄宗,安禄山不断为自己塑造好口碑,甚至以欺骗手段伪造战功。他在边界制造事端,挑起战争,迫使奚与契丹杀了唐朝和亲嫁过去的宗室之女后起兵叛唐。安禄山出兵讨伐,还向唐玄宗邀功,上书说自己在行军途中梦见了先朝名将李靖、李勣向自己求食,于是为他们立庙,祭奠时庙堂上还出现了灵芝草,这是吉兆。
此外,安禄山几次诱骗契丹与奚人贵族聚会,然后用毒酒将他们灌醉,取其酋长之首送到长安报功,并将其余俘虏坑杀。边境的契丹和奚族百姓被俘后有的被安禄山送到长安,有的作为他的战俘。史书记载,仅天宝九载(750),安禄山就向玄宗献上俘虏8000多人。这些无辜的百姓,沦为他满足玄宗骄奢之心的工具。这就是安禄山的升迁之道。
这个威震一方的野心家,在唐玄宗面前却表现得像个憨直的胖子。天宝二年(743),他以平卢节度使的身份第一次入朝拜见皇帝,就将拍马屁的本领发挥到极致。
他对玄宗说,去年营州闹蝗灾,臣焚香对天祷告,我若心术不正,愿蝗虫吃我的心;若体谅臣一片忠心,就让蝗虫散尽。臣刚祷告完,北方就飞来一群鸟,将蝗虫吃光了。这段话明显是在吹牛,可唐玄宗听了大喜,第二年让安禄山兼任范阳节度使(治幽州,今北京)。
天宝六载(747),安禄山再次觐见皇帝。他体型异常肥硕,坐下来腹部压到膝盖上,站起来行走也不方便,进京时沿途驿站的马都驮不动他。
唐玄宗非常喜欢从西域传来的“胡旋舞”。跳这种舞时,舞者需要在鼓乐的伴奏下,飞速地旋转,而且旋转得越快,效果越好。安禄山膀大腰圆,走起路来都不太方便,根本不适合跳这种舞蹈。但是为了能让唐玄宗高兴,他竟然勤学苦练,成为跳“胡旋舞”的高手。每次唐玄宗来了兴致,让他跳“胡旋舞”时,他都会非常自如地表演,而且旋转如风,那矫健的身姿,比洪金宝武打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唐玄宗欣赏安禄山的表演,指着他肚子,开玩笑说:“你这胡人肚子这么大,都装些什么啊?”
安禄山答,别无他物,都是赤胆忠心。
唐玄宗十分高兴,又让他拜见太子李亨。安禄山愣着不动,说太子是什么官?
玄宗说,太子就是储君,朕千秋万岁之后,他就是天下之主。
安禄山再次装傻,跪下来说,臣愚笨,向来只知有陛下一人,不知还有太子。
玄宗听了还是大喜,更加中意这个大胖子。但安禄山的举动显然是在表演。安禄山为官多年,岂会不懂朝仪,他明白皇帝最怕边将与太子结党,此前王忠嗣的冤案就是证明,才这样装疯卖傻。
这一年,唐玄宗已经年逾花甲,身体不大如前,精神愈发颓靡。安禄山看出皇帝对年事已高的忧虑,在宴会上虚伪地表示:“臣蕃戎贱臣,受荣宠过甚,臣无异材为陛下用,愿以此身为陛下死。”
为了换取玄宗信任,安禄山奴颜婢膝,竟然拜小自己16岁的杨贵妃为母。每一次进京,看到玄宗与杨贵妃在一起,他都是先拜见贵妃,再拜玄宗。玄宗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安禄山回答说:“按照我们胡人的礼节,要先拜母亲,之后再拜父亲。”唐玄宗一听非常高兴,命令杨家兄妹们与他结为兄弟姐妹。
随着安禄山地位愈发突出,唐玄宗对他的优待也逐渐增多。唐玄宗常去华清宫,为了方便见安禄山,就在华清宫所在的昭应县(今陕西西安临潼区)和长安的亲仁坊为安禄山修建了豪宅,并特地下诏要求新宅“穷极华丽,不限财物”,建成后更是大肆庆贺。
尽管如此,玄宗还担心被安禄山吐槽不够排场,对受命前去赐物的宦官说:“胡(安禄山)眼大,勿令笑我。”
回看安禄山在河北起家坐大的历程,就不得不讲到当时大唐面对的东北亚“敌人”——契丹和奚。正是这两个源出东胡的少数民族在东北一隅频繁对帝国进行骚扰侵袭,才使朝廷决定设置节度予以军事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