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忠诚!

训练在第二日清晨展开。

练兵场上,罗彦弄了个横幅,往那一挂,四个大字写得端正有力:

忠诚!忠诚!

没有花哨的口号,没有冗长的训词,忠诚二字,就是罗彦对这支民兵队的最重要的要求。

这是这支新组建的民兵的第一次正式训练。

罗彦无比重视,亲自到场。

作为这支民兵队的指挥官,罗彦要把这支军队深深地打上自己的烙印。

历史上,把新兵的训练交给别人进行的,往往会给自己埋下地雷。

比如清末训练新军,交给了袁世凯主持,新军直接成了袁世凯的私军。

唯名与器不可假于人。

这种错误,罗彦是不会犯的。

他今日穿着的是一套贵族军装,深蓝色束腰外袍上缀着银线绣边,胸前佩戴着盐湾领主的徽章,宽肩斗篷随风微扬。

腰间佩剑,长靴踏地,整个人站在那里,身形笔挺如戟。

站在高台边,他静静地看着民兵们在烈日下训练。

雷蒙德作为副手,亲自带训。

第一阶段,没有任何武器,全是体能。

负重跑、匍匐、爬坡、抗击打练习……

汗水一滴滴滴下,溅在练兵场的土地上。

“真正的战斗,是看谁能扛得久!”

这是雷蒙德反复喊出的训练口令,如擂鼓般灌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他没有只在一边监督,而是亲自上阵。

负重冲刺、爬泥坡、打木盾对撞,他冲在最前面、摔得最狠。

甚至在“对盾抗压”这一项中,他拖着两个新兵撞翻了一整排,硬是把这群出身盐工、渔夫的民兵训得死去活来。

但这第一阶段的训练,远不止锻炼体能。

它更是在锤炼意志。

摔倒了爬起来,喘不过气咬牙撑住,双腿发软依旧得继续冲刺。

这些一遍遍反复的动作,不只是锻炼肌肉,更是将他们的心性、惰性、怯懦一块块剥开,将一支军队最基础的“军风”揉进骨头里。

不能忍苦者,不足为兵。

罗彦站冷眼旁观,看着这群民兵从开始时的散乱、疲软、叫苦不迭,一点点变得沉默、坚定。

他看到有人摔倒时不再看四周有没有人,而是直接爬起来继续冲。

他看到有人在雷蒙德面前吼到沙哑也没有后退一步。

他看到那根木杆下,一排弯腰俯身者,不再偷懒耍滑,而是真的全力做完最后一组训练。

这些人,正在变。

从一团松垮的面团,正在被反复揉捏,反复摔打,揉进规矩,捶出骨头。

事实上,雷蒙德也很震惊。

这个世界的民兵哪里见过这种训练办法。

不少贵族所养的“民兵”,不过是农夫临时改头换面罢了。

平日里种地、撒网、打铁、喂猪,只有在农闲时才被召集起来,草草站几列队,学几套最基本的进退、持矛、列阵。顶多在空地上走几圈、跑几步,拿个木棍敲敲木盾,就算是“训练”了。

更多的时候,所谓的“民兵”连装备都要自带,老兵不修,甲胄发旧,一到临战之时,就靠吆喝撑阵,靠人数凑胆。

这些人上了战场,真打起来,多半在第一轮冲锋中就会掉队、溃散,能坚守不乱的不过少数。

他们不是兵,只是披了兵皮的农民。

雷蒙德以往也觉得这很正常。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现实。

但,这支民兵不一样。

他们虽然还远称不上正规军,但他们正在经历的是,真正属于士兵的锤炼。

第一天的体能训练结束之后,雷蒙德高声喝道:“安静!”

练兵场上的呼吸声逐渐平复,整齐的阵列一排排站定。

罗彦缓步走上前方高台,开始训练后的讲话,打上属于自己的烙印。

“你们,都是盐湾领地的军人。”

他的声音不大,却在安静下来的练兵场上格外清晰。

“也许你们出身卑微,做过盐工,捕鱼,挖井,甚至是流民。但今天,你们的身份,变了。”

他指了指练兵场边上悬挂的横幅:“你们的职责,只有两个字——忠诚。”

“忠于谁?”

他顿了顿,眼神扫过下方那一百名列阵的新兵。

“忠于这片土地。”

“忠于你们的家人、妻儿、兄弟。”

“忠于脚下的街道、粮仓里的麦子、盐池里的晶粒。”

“忠于我罗彦·特恩瓦尔!”

“你们是盐湾的第一支兵。不是佣兵,不是杂役,是兵!”

“兵,就要有兵的样子。”

他说到这里,走下高台,缓步走到队列最前排。

“你们之中,有人出身贫寒,有人是逃过命的逃民,也有人不久前还在晒网打渔。但今天开始,你们不是过去的你们。”

“你们是盐湾的盾,是矛,是刀。”

他拔出腰间佩剑,轻轻竖在胸前。

“记住你们的责任。”

他转身看向雷蒙德。

雷蒙德立刻高声吼道:“民兵队,口令准备——!”

整整一百名民兵,齐齐应声,响声震耳。

“忠——诚!!”

“忠——诚!!”

“忠——诚!!!”

三声口号,震得练兵场上尘土飞扬,仿佛连远处的山林都回荡着这两个字的回音。

罗彦的目标就是把民兵狠狠操练,然后灌输绝对忠诚的想法,这样一来,自己手头才有一支绝对属于自己的力量。

体能训练之后,进入第二阶段。

全员分组。

五十人被编为“弩兵队”,发放精良十字弩与标准弩矢,配套护腰、箭袋、上弦助具。训练的内容乃是列阵、装填、标尺射击、号令听令。

另外五十人编为“突击队”,穿上皮甲,手持短矛与小圆盾,腰间悬挂铁刃战斧,接受队列冲锋、盾矛协同、防御姿态等训练。

不是散兵游勇,而是真正有战术、有队形、有训练的队伍。

练兵场上,矛阵列起,弩弦上满,盾牌并肩,喊杀震天。

这些民兵,有些人连“字”都认不全几个,能被挑进来已觉得是天大幸运。哪曾见过这种规模、这种规矩、这种“像模像样”的训练?

更别说,还按兵种分组,统一编制,分发装备,设定指令口令,明确职责流程。

最开始,甚至不少人对“标尺射击”、“两列轮换装填”完全一头雾水,对“盾矛协同”和“防御姿态”更是连听都没听过。

“咱们不是民兵吗?这也太讲究了……”

“别说你,我还是头一回听说民兵要背口令的。”

但随着雷蒙德一次又一次地操练,慢慢地,众人开始熟悉。

动作不再混乱,口号渐渐整齐,站姿也挺拔了不少。

雷蒙德站在场边,看着这群出身粗鄙、却正在被揉捏成形的士兵,眼神中多了一丝难得的敬意。

这个训练方案,是罗彦亲自拟定的。

雷蒙德起初也不太明白。

他是骑士出身,接受的是贵族军团的精英训练法,讲究一对一、一对多的技巧传授。他知道怎么训练骑士,却从未考虑过如何在短时间内,把一群泥腿子打造成能列阵的步兵。

可现在,他明白了。

数天过去,看着那些曾经连弩都不会上弦的渔夫,开始熟练地完成分列射击,看着那群搬过盐包的壮汉稳稳站立,散发着不动如山的气势。

雷蒙德心中第一次真切地生出一个念头:

“这个法子,真成。”

在这些民兵训练的时候,罗彦也在狠狠地练自己的身体。

从《水边的阿蕾西亚》那幅画得到海潮呼吸法之后,他的锻炼效率翻了两倍多,毕竟是能够快速恢复精力的神奇呼吸法。

如今,港口的建设有诺尔忙前忙后,罗彦也得以有空,跟着民兵们一起训练。

他的训练量可就大多了。

不仅是体能,还有雷蒙德配合练习格斗技巧。

这段时间的练习下来,他的武力值已经达到了E+,他感觉突破到D级别指日可待。

D级别的水准是男爵领地的几位骑士的武力水准。

一个能上战场、披甲冲锋的精英战斗阶层。

可别小看“披甲冲锋”这四个字。

一副制式板甲加上链甲、内衬和武器,全身重量轻则三十公斤,重则接近五十公斤。

换作普通人,光是穿上走几步就气喘吁吁,更别说提盾持枪、疾驰冲锋。

骑士冲阵时,力量要沉,武器要准,还要在全身负荷的状态下爆发速度与爆发力。

那是一种几乎榨干身体潜能的战斗方式,是以“人形战车”姿态碾压敌人的存在。

这要求力量和体力都是普通人的数倍之多。

罗彦现在的武力值放在领地内,应该是第一梯队的人了。

再也不是以前那个骑会儿马都能气喘吁吁的废物男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