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似有讨论考究之意,饮了一口茶水后,指着屋内的沙盘,道:“琦公子,此物地形像是无衡山,此物当真是鬼斧神工,竟将地图完美缩小在一小小沙盘之中。亮斗胆,莫非琦公子欲要对盘桓在无衡山的宗贼用兵?”
刘琦站起身,来到沙盘前,道:“宗贼害民,乱我后方。必处置而后快。奈何我长沙兵马不过八千余人,攸县不过两千人,算上即将募兵而来的八千人,不过是新兵。短期内,恐难有作为。”
诸葛亮眯着眼,却遮不住其眸中的光芒。
“亮斗胆猜测,琦公子欲要速战速决,以求速定荆南四郡。不知是否?”
刘琦眸光一亮,道:“先生神人也。琦正有如此谋划。北部曹操、袁绍正处争霸之中,江东孙策、豫州袁术亦是对荆州虎视眈眈。若不速定之,只恐夜长梦多,于荆州不利。”
诸葛亮心下颔首,暗道琦公子战略眼光极其毒辣,“琦公子之言,自是如此。只是欲速则不达,若战之拖延,如之奈何?”
所谓,未想胜先虑败,诸葛亮之言,的确惊醒了刘琦。
刘琦心下苦笑,而后神情坚定道:“于先生面前,琦不敢有所隐瞒。我以军令状而争取此次长沙校尉的官职,父亲亦为我承担诸多压力。如若不胜,只恐我将深陷宗族内斗之中,再难有所作为。不过,区区宗贼,我自不放在眼中,只恐军中多有其内应,故而我选择在攸县募兵、练兵,免去太守韩玄及长沙军中层军官的掣肘,如此方可一战而定。”
诸葛亮摇着羽扇,知晓这是刘琦的肺腑之言,心下感动,道:“那马芳贼首多行不义之事,我想琦公子必可一战而定之。”
刘琦本想着诸葛亮或许为自己建言献策,但他显然没有这个意思,心下稍有失落。当然,两人初次见面,可能诸葛亮也不愿意高调行事,刚见面便以活神仙的角色去影响他一县军事主官的决定。
刘琦收拾心情,道:“不过,眼下当务之急是要解决这数千百姓的生存之事。琦斗胆,请先生助我,统一筹谋以工代赈之事。”
说罢,刘琦俯身行礼相求。
诸葛亮摇着羽扇,起身回礼,道:“公子已有腹稿,何须亮来相助。以工代赈之策,相信只要琦公子用人得当,便可无碍。”
刘琦知道,这是诸葛亮提醒自己,以工代赈一事,所用非人。
当即奉手求教:“请先生指教。”
诸葛亮道:“不敢。攸县城北,有一人名唤张羡,或可成为琦公子得力臂助。”
张羡!
这个人,刘琦可不敢轻易请用,诸葛亮提到这个人,不知是否有考究之意。诸葛亮微笑着,神情自若,刘琦暗道:“莫非是孔明先生考验我容忍之能?”
长沙太守韩玄的上一任吴巨之前,便是张羡。
史上记载:“张羡,南阳人。先作零陵、桂阳守,甚得江湘闲心。然性屈强不顺,表薄其为人,不甚礼也。羡因是怀恨,遂畔表。”
张羡是荆州南阳郡人,家世不详,不过从他后来担任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太守来看,应当出身当地大族。而南阳是光武帝刘秀的故乡,世家大族众多,所以张羡的家世是很不错的,少时受过良好教育,对大汉朝廷忠心耿耿张羡成年后出仕为官,一路晋升到零陵太守。
而他在太守任内实行仁政,善待百姓,所以很得当地民心。此后张羡又担任邻近的桂阳、长沙二郡太守,继续施行他在零陵的仁政,所以也很受桂阳和长沙百姓的爱戴。
初平元年,刘表刚刚出任荆州刺史,靠着南郡的蔡家与蒯家等南郡大族的支持才得以坐稳刺史之位并掌控荆州。而张羡本就是荆州大族出身,又很得零陵、桂阳、长沙等三郡民心,所以性格高傲,对刘表这位上司没那么恭敬。
这可激怒了刘表,使他认为张羡是故意不给他面子,仗着良好的家世以下犯上,所以刘表对张羡怀恨在心,故意对这位下属不以礼相待。而张羡对此十分愤怒,认为刘表是故意羞辱自己,便更加轻视这位上司。
建安三年(198年),张羡在幕僚桓阶的劝说下起兵反叛,以尊奉朝廷的名义对抗刘表。而零陵、桂阳两郡也素来感念张羡恩德,于是跟着他一起反叛刘表。武陵郡可能也参加了此次叛乱,支持张羡。
荆州总共只有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等七郡之地,这一下三郡造反,刘表就失去了将近一半的地盘,于是立即派兵攻打张羡。而张羡选择死守长沙,据城对抗刘表。
刘表屡攻长沙不下,只得进行长期的围困。后来张羡病重,长沙被困已久,城内粮草将尽,人心不稳,于是刘表一举发动猛攻,夺取了长沙。而零陵、桂阳也在随后被刘表攻克,这时刘表才掌控整个荆州。
刘表因其此地宗贼力量强大,故而饶了张羡一命。张羡也带着儿子张泽,一同隐居于攸县城北。所以,荆南四郡,仍然是刘表为之头疼的心病,也是刘琦主动请命来到此地的主要原因。
对于荆南本地的豪强势力,刘琦必须要有所作为,不可能故作无视。豪强大族的力量,将会极大的影响当权者,或是臂助,或是阻碍。对豪强采取什么措施,刘琦心下尚未有定论。
刘琦可不会像一些无脑者,在当下这个时代试行“打豪强、分田地”的策略,那样只有自取灭亡一条道路。说出这句话的,只能是在自己意yin罢了。具体有哪些困难就不必多说了,只能说以史为鉴而已。
“先生,张羡可是本地豪强,此前也是长沙太守,他与父亲之间的隔阂深如天堑。他如何能为我助力?”
刘琦诚心发问。
诸葛亮微微一笑,道:“琦公子所言甚是。张羡自是不可能,其子张泽,却有统筹兼顾之才华,尤善统筹资源。加之他侍奉其父多年,也早有复出之意。如果琦公子能收为己用,也算是全了上一辈的恩恩怨怨,更彰显太守大人用人的不拘一格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