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我来保护你!”

叶晚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

“林松,你还真找对人了!我二叔在春城矿业担任副总经理!“

“是么,那可太巧了!我们什么时候动身?“林松难掩兴奋,身体不自觉地前倾。

本来,他心底其实的盘算是,借着这次回乡之行,拉近与叶晚的距离,要是得到她父母认可,两人的关系就能更进一步。没想到叶晚还有二叔在春城矿业做高管。

这层人脉,对他的计划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

林松清楚地记得,自己重生前的2025年,精选锂云母每吨是8000元,而现在锂云母每吨不过1000元,整整八倍的差距!更主要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进口锂价格波动的时候,能够从容应对。

若能趁价格低谷签下50年长单锁定,未来在电池市场上,江北电车厂将拥有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

叶晚轻轻咬了咬嘴唇,理智地分析道:“以江北电车厂目前的产量,根本达不到矿上直采的要求。我觉得不如先把磷酸铁锂专利申请下来,提升产量,积累足够的实力后再去谈合作,这样成功的把握更大。”

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林松的兴奋。冷静下来,不得不承认叶晚说得在理。

眼下电车厂还在破产边缘挣扎,即便专利获批,生产质量能否达标、产能能否顺利爬坡都是未知数,确实不能好高骛远。

轻咳一声,由衷地赞叹道:“叶晚,你说得太对了。就算专利到手,后面还有生产质量管控和产能提升的难关要过,离真正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愧是研究生,考虑问题就是周全!”

听到赞美,叶晚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和你比起来,我这个研究生也就是打打下手的水平。”

说完,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将目光转向窗外,躲开林松炽热的眼神,耳尖却悄悄泛起一抹红晕。

暮色渐浓的街道上,一辆墨绿色计程车缓缓停靠在泰古酒店门前。

霓虹灯牌的光晕恰好笼罩在车窗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

就在必胜客明亮的落地窗外,车门轻启,一男一女相携而下。

女人踩着细高跟的脚踝微微倾斜,男人自然地伸手扶住她的腰肢,两人臂弯交缠,宛如缠绕生长的藤蔓,亲密无间地朝着酒店旋转门走去。

“孙教授、李晶……”

叶晚握着奶茶杯的手骤然收紧,杯壁凝出的水珠顺着指缝滑落,在白色桌布上洇开深色痕迹。

她的声音像是被突然掐住喉咙般沙哑,睫毛剧烈颤动着,眼神盯着逐渐远去的身影,一动不动。

林松顺着她僵直的目光望去,只瞥见两抹被暖黄灯光晕染的剪影。

男人微驼的后背,女人发梢别着的珍珠发卡,这熟悉的细节让他瞳孔猛地收缩——男的分明是叶晚的导师孙凯,前世那个被网暴的衣冠禽兽。

直到旋转门吞没了那对身影,叶晚才像被抽走脊梁般瘫坐在椅背上。

“李晶是谁?”林松试着问。

盯着空奶茶杯里沉浮的珍珠,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李晶,也是孙教授带的研究生。月初孙教授说京城新能源高峰论坛需要学生随行,我听你的建议推掉了......我没去,李晶去了。”

她突然笑出声,笑声却比哭还难听,“这才几天时间,他们居然......孙教授女儿都上小学了啊......我要是去了京城……”

话音戛然而止,叶晚猛地捂住嘴,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

能感受到叶晚发自心底的恐惧。林松知道,这个时候,要做些什么了。

他不假思索地探过身,温热的掌心牢牢包裹住她冰凉的指尖:“别怕,有我在,我保护你!”

叶晚触电般轻颤,手腕本能地往后缩。

但林松掌心的温度像团小火苗,顺着血脉烧到耳根。

她慌乱地垂眸,却撞进林松眼底跳动的星火,那炽热的光芒让她呼吸凝滞。挣扎两下无果后,索性放弃,结结巴巴道:“我......我还想专心读研,之后还要申博,暂时不想......你,你懂吧……”

“我懂!”林松急忙截断她的话,拇指无意识摩挲着她手背上淡青色的血管,“我和你一起做学术,还会时时刻刻保护你,谁也别想欺负你!”林松挺直了上身,一脸正色。

叶晚偷偷瞥林松的脸,低头绞着裙摆,声音轻得像蚊子哼唧:“那......那好吧……我们在一起做科研。还有,我吃饱了,送我回学校吧。”

“我愿意!”林松深情说。

走出餐厅时,晚风裹挟着叶晚幽幽的体香飘来。

林松下意识想去牵她的手,又见街上人来人往不知道叶晚愿不愿意,指尖悬在半空不知所措。叶晚咬着唇犹豫片刻,突然将手轻轻放进他掌心。

十指相扣的瞬间,两人的心跳都加快了许多。

特别是没有谈过恋爱的叶晚,脸上飘起了红晕,久久不退。

三公里的归途,梧桐树影在路灯下交织成网。

林松数着叶晚发梢扫过他手背的频率,听着她讲解论文数据时清脆的嗓音,希望这条洒满月光的路永远没有尽头。偶尔有行人侧目,他们却恍若无人,连呼吸都变得同步而绵长。

……

2008年1月,江北电车厂。

几个月日以继夜的技术沉淀与设备调试,多轮优化改进的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终于迎来试生产阶段。

这次工艺革新承载着整个江北电车厂的希望,然而现实很快给满怀期待的众人泼了一盆冷水——

试生产首日,刺耳的警报声骤然响起,关键设备突发故障,整条生产线陷入停滞。

“是不是工艺根本不可行?”“投入这么多,不会打水漂了吧?”质疑声如同乌云般笼罩在江北电车厂。

愿意说风凉话的质检科科长孙强见人就说:“太子误国,太子误国!”

被降职的沈建平开始为民请愿,上访到县里要求重开董事会,驳回林如江的绝对决策权。

面对重重困境,林松邀叶晚加入了技术攻坚小组,帮着查找问题。两天两夜的对比实验数据、反复排查线路,最终叶晚找到了问题根源——“温控传感器不稳定造成的连锁反应!”

找到症结,故障很快被排除,生产线轰鸣运转。

看着生产线重新启动,两天两夜没睡、已经疲惫不堪的林松与叶晚兴奋异常,不顾外人的目光,紧紧拥抱在一起,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