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己在家做豆腐

下面介绍一下自己在家做豆腐。我小时候看过豆坊做豆腐,现在系统学了以后发现豆坊做豆腐是挺好的买卖,基本一斤豆子要加七八斤水,也就是一斤豆子磨完以后,至少能有七八斤的收入。在家里制作豆腐是我妈教我的。

我妈教我们做懒豆腐,就是懒人吃的豆腐。如果你没有时间或机会买到豆腐,就自个儿做。先用粉碎机打豆子,然后熬豆浆,做出来的豆腐就是懒豆腐。我印象中好像豆粕和豆渣就没分开,反正吃起来跟麻豆腐似的。到北京吃麻豆腐时突然想起我妈做的懒豆腐,吃到嘴里沙沙的。

豆腐分南北的原因是,点豆腐的凝固剂不同。我们都知道一物降一物,其实好几物都能降豆腐,民间有用腌菜的酸汤水当凝固剂的,也有用白醋点豆腐的,还有用石膏点豆腐的,还有用卤水点的。点出来的豆腐各有千秋,我个人不推荐用石膏点豆腐,因为石膏本身是中药,寒性特别大,豆子本身就寒,如果用石膏点,我个人认为不大合适。我们给人退烧的时候用点儿石膏,还得掂量用量,拿石膏点完豆腐,吃豆腐时把石膏也吃进肚子里,我不认同这个方法。

用酸汤和白醋凝固出来的豆腐也挺好,可以做成豆花。但有个问题是豆腐的口感不好,总是酸了吧唧,带点儿腌菜水和米醋的味儿,影响豆腐无味、平和的味道。我个人推荐卤水点豆腐,还有用葡萄糖酸内酯(在食品店、网上都可以买到)点豆腐。国家规定有可以食用的卤水,大家放心用。这两个方法其实代表了一南一北两种风格,想吃硬豆腐(老豆腐),实打实的豆腐,可以用卤水点;如果想喝豆腐脑,就得用葡萄糖酸内酯点。

具体跟大家讲一下操作。第一,尽量选用非转基因的大豆。选五百克黄豆,头一天泡一晚上,泡发以后,用料理机分三四次打成浆。打成浆以后,用纱布过滤,把豆浆过滤出来。留下的豆渣或豆粕别扔,这是好东西,以前会把它压成豆饼喂牲口。这是一个很好的食材,虽然精华都在豆浆里,但对于现在得富贵病的人来说,里面的皮还有纤维是一个很好的食材。

怎么做呢?剩下的豆粕放点儿油在锅里干炒,跟炒豆子一样。炒完以后,在里面放点儿盐、芝麻,炒出来本身就很香,也很好吃。也可以和点儿面粉或土豆粉,加点儿五香粉、盐,做成素丸子拿油炸一下,也很好吃,口感沙沙的。

剩下的豆浆放到一口大锅里用大火煮,上面会有沫,勤着点儿搅动,因为容易煳锅。搅动完了以后,把浮沫撇去,冒泡后,关火降温。我说过怎么做腐竹,自己做豆腐就别挑油皮了,为了豆腐好吃,关火静置,等它自然降温。这时把调好的卤水分两次放入,买卤水的时候有说明书,大概一斤豆子,放两小瓶盖的卤水。记住别一下倒进去,是泼撒的感觉。这时豆腐开始凝固,水和豆腐开始分离,等它静置一会儿,逐渐把分离开的水㧟出去,不㧟出去也行,用一个底下能漏水的方形木盒,放上纱布或屉布,然后把凝固的豆花浇到容器里,上面再盖上布,压上水盆或石头,这样做出来的叫卤水豆腐。如果在锅里把豆腐跟水分离,把豆腐舀出来放到碗里,这就是豆花。放点儿盐、生抽、醋、辣椒、蒜,这就是拌豆花。我看很多餐馆现场端上一屉豆花给顾客吃,就是这么个做法。这是卤水点的。

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葡萄糖酸内酯。先用温水把葡萄糖酸内酯化开,大概一斤豆子用三克葡萄糖酸内酯就够了。提前准备一个盆或锅,葡萄糖酸内酯化开后就放进去。把熬好的豆浆静置一会儿放凉,温度不要太高,85 ℃左右,然后倒在锅里,盖上盖静置十五到二十分钟。再打开盖,水嫩水嫩的一锅豆腐脑就做好了,水和豆腐不是分离的,而是水乳交融。你拿铲子铲一勺,颤颤巍巍地放到碗里,多铲几铲子。再做个卤,往上一浇。南方人吃甜卤,北方人吃咸卤,这就是著名的豆腐脑。

制作豆腐没那么神秘,在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也增加点儿生活的情趣。既能做腐竹,也能做豆腐干,还能做豆腐、豆腐脑,真是无所不能。

我们还需要给豆腐脑调个卤汁,北方的做法是这样的,先切点儿葱末、姜末、蒜末,香菜切段。把木耳泡发,鲜蘑菇不用泡,干蘑菇也是泡好以后切丁,木耳切碎。泡发点儿干的金针菜,也就是黄花菜,再准备一个鸡蛋,还有勾芡用的水淀粉。把猪油放锅里,没有猪油可以用菜籽油。油锅烧热以后有点儿冒烟,就放入葱末、姜末、蒜末煸香,然后把黄花菜、木耳、香菇放进去翻炒,加入开水,再调点儿生抽、盐,勾点儿水淀粉进去,让它变得稍微黏稠一点。最后把打散的鸡蛋液浇进去,搅和以后尝一尝咸淡味,最后撒点儿香菜就可以出锅了,香菜也可以浇汁以后再撒。这就是豆腐脑的素卤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