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讼事铺子
- 绣口一吐,便是整个盛唐
- 这人正得发邪
- 2371字
- 2025-05-19 14:35:47
他又转向赵三墩,笑道:“三墩,昨日让你买的五花肉和佐料可曾备好?今日我便让你尝尝什么是真正的‘东坡肉’!”
赵三墩一听吃的,眼睛顿时亮了,挠着头憨笑道:“先生,都备好了!就等您大显身手!不过先生,那‘东坡肉’真有那么好吃?猪肉……俺还是觉得膻气。”
陆川哈哈大笑:“三墩,今日之后,你便会明白,不是猪肉不好吃,是你们做法不对!走,我们去后厨!”
醉仙楼的后厨宽敞明亮,魏语焉早已打过招呼,厨子们对陆川这位新晋的洪州名人十分客气,甚至有些好奇,想看看这位大才子如何摆弄他们平日里不屑一顾的猪肉。
陆川也不客气,挽起袖子,亲自上阵。
选好的五花肉被他切成匀称的方块,焯水去腥。而后起锅烧油,放入冰糖炒出糖色,再下肉块煸炒至表面金黄。
姜片、葱段、米酒、豆酱次第加入,香气渐渐弥漫开来。
八角、桂皮、少许胡椒粉调和其中,最后注入没过肉块的清水,盖上锅盖,转小火慢炖。
唐朝的调料毕竟有限,没有后世的生抽老抽,陆川便以本地的优质豆酱和饴糖来调色增味,米酒的运用更是去腥提鲜的关键。
一个时辰过去,厨房内已是肉香四溢,那香味浓郁醇厚,霸道地钻进每个人的鼻孔,连那些经验老道的厨子都忍不住频频探头,暗自咂舌。这还是他们印象中那股膻腥气的猪肉吗?
待到汤汁浓稠,肉块呈现出诱人的酱红色,陆川才小心翼翼地将一块块“东坡肉”盛入土陶瓦罐中,再淋上些许锅中精华的汤汁,用荷叶封口,置于小火上继续煨着。
“先生,这……这就好了?”赵三墩在一旁看得口水直流,那香味让他几乎忘了先前对猪肉的偏见。
陆川笑道:“别急,还需再煨上半个时辰,让肉质更加酥烂,滋味尽数融入其中。这道菜,讲究的便是火候。”
等待的间隙,陆川也没闲着。
他让厨子取来面粉,凭着记忆中的步骤,开始制作一种简单的发面饼,准备搭配东坡肉。
这在唐朝,也算是新奇的吃法。
终于,东坡肉出炉。
荷叶揭开的瞬间,一股难以言喻的浓郁肉香混合着荷叶的清香扑面而来,瓦罐中的肉块色泽红亮,颤巍巍,入口即化,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咸甜适中,滋味醇厚。
赵三墩第一个夹起一块,也顾不上烫,塞进嘴里。那滋味,让他瞬间瞪大了眼睛,咀嚼的动作都停滞了片刻,随即便是狼吞虎咽。
“唔!好吃!太好吃了!先生!这……这真是猪肉做的?”赵三墩含糊不清地赞叹,满嘴流油。
李大牙和张二瘦也看得眼馋,纷纷下筷。
一时间,后厨内只剩下啧啧的赞叹声和咀嚼声。连魏语焉闻香而来,尝了一块后,也是美目异彩连连,对陆川的厨艺大为惊叹。
“王子安先生,您这手艺,若是不做文章,开间食肆,怕是也能名动江南啊!”魏语焉由衷赞道。
陆川微微一笑:“雕虫小技,不足挂齿。只是让弟兄们尝个新鲜。”
他心中却道,这东坡肉不仅是美食,更是拉近人心、展现亲和力的好东西。
日后他的“讼事铺子”要面对三教九流,单靠才名和律法条文是不够的,有时,一顿能收买人心的美食,或许比千言万语更有用。
这顿东坡肉,彻底征服了李大牙、张二瘦和赵三墩的胃,也让他们对陆川的敬佩又深了一层。这位先生,不仅文采风流,智计过人,连厨艺都如此惊为天人,简直无所不能!
接下来的几日,陆川一面让李大牙继续搜集贾胖子的罪证,并暗中接触陈石头,教他如何记录口供,固定证据;
一面则开始物色“讼事铺子”的地址和招揽人手。
他深知,要开这唐朝第一家“律师事务所”,单枪匹马是不行的。他需要一批既懂文字,又有些胆识,最好还能对律法条文略知一二的帮手。
而洪州城内,那些因科举失意,或不愿屈从于官场潜规则的落魄文人,正是他属意的目标。这些人有才华,有抱负,却苦无出路。若能给他们一个施展的平台,一份体面的收入,以及为民请命的成就感,何愁他们不尽心效力?
声名动洪州讼师觅贤才
“王子安要开讼事铺子,专为咱们老百姓打官司,还要扳倒贾胖子!”
这消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洪州城的街头巷尾激起了层层涟漪。
茶馆酒肆,渡口巷陌,市井百姓们议论纷纷,有惊奇,有怀疑,更有压抑不住的期待。
“那王子安先生,不是滕王阁上写下千古名篇的大才子吗?怎么想起干这等抛头露面的营生?”一个卖油条的老汉在摊子上和顾客闲聊。
“你懂什么!”旁边一个常在醉仙楼听书的闲汉接口道,“这叫为民请命!贾胖子在洪州横行霸道多少年了?府衙里的官老爷们哪个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王子安先生肯站出来,那是咱们洪州百姓的福气!”
“话是这么说,可贾胖子是好惹的?听说他跟府衙的户曹参军称兄道弟,黑白两道都有人。王子安先生一个文弱书生,胳膊能拧得过大腿?”一个挑着菜担的农妇忧心忡忡。
“书生怎么了?王子安先生在滕王阁上,几句诗便让那不可一世的吴子章哑口无言,醉仙楼里更是巧解‘谜王’,连阎都督都对他赞赏有加!我看这王子安先生,是有大智慧的人,说不定真能给咱们洪州城除一大害!”
议论声中,陆川已在魏语焉的暗中帮助下,开始物色“讼事铺子”的店面。他深知,这铺子既要方便百姓求助,又不能太过招摇,以免过早引起贾胖子及其党羽的警觉。
最终,他在城南一条相对清静但交通尚算便利的巷子里,相中了一处两进的小院。这院子原是个落魄秀才的书斋,带着一个小小的临街铺面,租金也还算公道。陆川用从安元庆那里“赚”来的百两黄金中的一部分,痛快地定下了长租契约。
“先生,这地方……是不是太偏了点?”李大牙看着这略显冷清的巷子,有些担心,“百姓们能找到吗?”
陆川微微一笑:“大牙,酒香不怕巷子深。我们的‘讼事铺子’,卖的不是寻常货物,而是公道与希望。只要我们能打赢第一场官司,名声传出去,百姓们自然会寻上门来。”
他接着道:“而且,此处清静,也便于我们初期筹备,不易引人注目。铺面虽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前堂作接待问询之用,后院则是我等议事、整理卷宗的地方。”
接下来便是招揽人手。陆川的目标,是那些有一定学识,却又在科举或仕途上失意的文人。这些人空有才学,却无处施展,生活往往困顿。若能给他们一个机会,一份尊重,想必能收拢一批可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