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临终嘱托

管仲由于长年为国操劳而积劳成疾。齐桓公亲自来看望管仲,并询问他谁可以继任相位。

管仲说道:“陛下应该比我更了解您的臣子。”

齐桓公问:“那么,鲍叔牙可以担任国相吗?”

管仲回答:“鲍叔牙是个各方面都优秀的人,但他为人善恶分明,疾恶如仇,恐怕不适合需要维持平衡的相位。”

齐桓公又问管仲,开方、易牙、竖刁三位近臣能否担当重任。对于这三个人,管仲直接表明了自己鲜明的态度,说道:“开方本来可以做一国之君,可是为了追随您,连父亲的葬礼都不参加,这种不顾亲情的人一定别有用心;易牙牺牲儿子的性命来讨好您,他简直没有人性;至于竖刁,他用自残的方式来表示忠君,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您又怎么能指望他真心忠于您呢?请您一定要远离这三个人,才能避免国家有乱。”

管仲去世后,齐桓公起初听从管仲的建议,先后任用公孙隰(xí)朋和鲍叔牙为相,并沿用了管仲留下的治国策略。但是后来,齐桓公还是亲近了易牙等三个小人,最终导致齐国内乱,齐桓公也被囚禁起来,直到活活饿死。齐桓公曾懊悔地叹息道:“我现在这个样子,还有什么面目去见仲父呢?”

纵观管仲一生,他年轻时也曾困顿,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在一生知己鲍叔牙的帮助下,他得以遇见明主齐桓公并被重用,最终成为齐国在春秋乱世争霸的实际策划者。后世有名的贤臣,如蜀汉名相诸葛亮、初唐名相房玄龄,都对管仲推崇有加。由此可见,管仲无愧为“华夏第一相”。

▲青铜镈·。春秋时代的一种乐器,其上铭文记载了鲍叔牙有功于齐国并受齐桓公的赏赐。

注释

①尝:曾经。

②贾:做买卖。

③穷:古文中指不得志、失意。

④时:时机。

⑤仕:做官。

⑥见:被。

⑦走:逃跑。

⑧召忽:人名。辅佐公子纠,兵败而死。

译文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牙一起做买卖,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给自己一些,鲍叔牙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如意,鲍叔牙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牙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成语典故

管鲍之交

含义: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用管鲍之交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造句:他们两个的友谊,真可谓管鲍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