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官渡之战,以弱胜强

在各地州牧的打击下,民间的黄巾军势力衰弱下去。曹操在追击黄巾军时,收纳投降的兵士三十余万,他从中挑选精锐,组成了自己麾下的“青州兵”。当时还有很多其他的州郡大吏和地主豪强形成割据势力,在连年征战中,以袁绍、曹操为首的两支力量最为壮大。

曹操计划把刘协迎接到自己的地盘许县来。他手下的谋士荀彧(yù)说:“现在洛阳一片荒芜,黎民百姓也为之悲伤,忠义之士希望能保全王室。奉迎天子是在顺从民心,我们坚守君臣大义,就能广招天下英才。要是让其他英雄抢先迎来天子,可就来不及了。”于是曹操派人把刘协接到了自己的地盘,将“许县”改为“许都”,以此为新的都城,而他受到天子的晋封,官拜大将军。刘协到许都后,发了一封诏书给袁绍:“卿家地广兵足,不来勤王救驾,却只顾着相互讨伐。”袁绍本来就对自己的官职比曹操低而心有不满,此刻又被皇帝责备,便觉受了奇耻大辱:“曹操几次小命不保,都是我救了他。现在他竟敢挟持天子,对我指指点点,发号施令!”

曹操知道袁绍生气,也感到畏惧,因为袁绍的势力更强,手握十万雄兵,掌握着整个河北地区。反观自己,北边有袁绍,南边有刘表,东南有孙策,还有暂时依附于自己的蠢蠢欲动的刘备,真可谓腹背受敌啊!看曹操忧心忡忡,手下的谋士为他分析局势:“您不必太过担心。袁绍虽强,最终还是成不了事,您和他相比,有十个强项:袁绍喜欢繁文缛节,您待人随和自然;袁绍作战就是叛逆,您则是奉天子以率天下;袁绍没有法规原则,您则制定了制度规矩;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猜忌,任用的都是亲戚,您则用人不疑,唯才是用;袁绍多谋少决,总是不能决断,您得到计策就马上执行,而且应变无穷;袁绍高谈阔论,您则诚心待人;袁绍对小事同情,您则对大事周全;袁绍手下的大臣有很多小人,您则明辨是非,让谗言没有立足之地;袁绍对错不分,您则赏善惩恶;袁绍喜欢虚张声势,您却能以少胜多。”曹操听后备受鼓舞,信心足了许多。

公元 200 年,袁绍发动了决战,带着十万精兵向南进军,打算攻下许都。他手下的谋士说:“曹操先前出兵击败了刘备,现在不必两面作战,许都已不再空虚。而且此人善于用兵,兵马虽少,也不可以轻视。不如按兵不动,与他相持。将军据守山川险固,拥有四州的民众,对外结交英雄,对内抓紧农耕,加强战备。然后挑选精锐之士,分出来组成奇兵,频繁攻击其薄弱之处,扰乱黄河以南,使得敌军疲于奔命,百姓无法安心生产,不到三年,就可坐等胜利。”袁绍不听建议,执意要一战定胜负。双方第一轮交锋下来,袁军就被曹军用计谋击溃,一下损失了颜良、文丑两员大将,士气十分低落。

首战的失利并没有损伤袁军的根基,他们的兵力、粮草、后勤保障仍旧优于曹军。两军在许都之外的官渡对峙,时间拖得越久,形势对曹操就越不利。对峙的几个月里,两方各出奇招,各尽所能:袁绍军中制造高楼,从高处向曹营射箭。因为营地在射程范围内,所以曹军在自己的军营里走动,都要用盾牌遮挡飞来的箭矢。曹操则制成发射石块的车,把袁绍的高楼给击毁了。袁绍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命人挖掘地道,直通曹营偷袭。而曹军就在营内挖出另一道深沟,防范袁军从地下来攻。

就这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曹军士兵疲惫不堪,曹操也有些灰心丧气,打算放弃官渡,回许都守城。谋士荀彧对他说:“袁绍现在把所有军队都集中到了官渡,正是一决胜负的关键契机。您如果不能制敌,就将为敌所制。如今粮食虽少,但还没有到弹尽粮绝的地步。您坚守官渡已有半年,情势必将发生变化,如今正是出奇制胜的好时机,您千万不能放弃啊!”曹操听从了劝告,继续坚守营垒。

冬天到了,袁绍派大批车辆运送粮草,在大营以北四十里处停留。他的谋士许攸说:“曹操兵少,现在集中全力来抵抗我军,许都一定防备空虚,如果我们连夜奔袭,占领许都,就可以奉迎天子,讨伐曹操。”袁绍却固执得厉害:“不行,我一定要先捉住曹操!”正在这时,许攸家里有人犯法,被袁绍的手下抓了,许攸知道以后,一怒之下投奔了曹操。

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鞋都顾不上穿,光着脚就出来迎接,还拍手笑着说:“你一来,我的大事就可以成功啦!”两人坐下后,许攸也不客气,直接问曹操:“袁军势大,您打算怎么对付他?现在还有多少粮草?”曹操心里一惊,怕许攸是来打探自己的情况,所以不敢说实话:“嗯,粮草嘛,还可以支持一年。”许攸不信:“不可能有这么多。”曹操又说:“可以支持半年吧。”许攸有点不高兴了:“您为什么不肯对我说实话呢?”曹操忙说:“刚才是开玩笑呢,切勿当真。其实只够应付一个月了,您说怎么办呢?”许攸说:“袁绍把物资囤积在故市、乌巢这两个地方,又没有足够的守军戒备,如果您派轻装部队袭击,焚毁他们的粮草,不出三天,袁绍大军就会自行溃散。”

曹操大喜过望,带上五千名步骑兵就往乌巢赶。他让军队打着袁军的旗号,再把马嘴绑上,趁着夜色,静悄悄地从小道出了营。这五千士兵每人抱着一捆柴草,遇到别人盘问,就回答说:“袁公担心曹操袭击后方辎重,派兵去加强守备。”听到的人信以为真,根本没有戒备。就这样,曹操带兵神不知鬼不觉地赶到了乌巢。一到乌巢,他们就围住物资四处放火,袁军营中大乱。乌巢守将淳于琼等看到曹军兵少,就在营外摆开阵势,却遭到曹军猛击,险些抵挡不住,只得退守营寨。

后方被偷袭的消息传到袁绍那里,袁绍却想:“就让曹操去打淳于琼吧,我去打他的大营,让他无处可归。”于是,他派遣大将张郃(hé)等人去攻打曹军大营。张郃担心地说:“曹操亲率精兵前去袭击乌巢,一定抱着必胜的决心。如果我们的物资没了,事情可就糟了!请先去救援乌巢吧!”袁绍不听,只是派轻兵去支援淳于琼,重兵仍在进攻曹军大营,但未能攻下。

袁军增援的队伍到达乌巢后,曹操身边的人说:“敌人的骑兵离我们很近了,请您分兵抵抗吧。”曹操怒喝:“敌人不到背后,就不要报告!”曹军士兵见他如此坚决,都拼死作战,结果大破袁军,烧毁了袁军的粮草。此时袁军人心动摇,有人向袁绍进谗言:“张郃听说我军失利,在那里幸灾乐祸呢。”张郃听说后又恨又怕,担心就此被杀,于是率军投降了曹操。这对接连战败的袁绍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眼看大势已去,袁绍等人只好骑上快马,夺路而逃。剩下的士兵有的投降,有的被杀,曹军大获全胜。

经此一役,以往袁绍强、曹操弱的形势登时逆转。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十万袁军,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此后袁绍病死,曹操趁机消灭了残留的袁氏集团,统一了北方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