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太医院小瑕致大祸 徐贵妃罢黜冷宫中

九月重阳,文康帝主与霁月太后及中宫商议。现下后宫之中,贾元春已居方外,虽有新晋封金昭仪、田美人,但俱为外邦臣女。故而,后宫之中的高位妃嫔实乃杨梅妃一枝独秀。杨家又掌风火五雷之令,肩负京畿安防重任。自古前朝后宫息息相关,不可一家独大。

因此,霁月太后,乃重提徐宁臣之女入宫之事。文康帝主素来仁孝。加之,徐宁臣又素有才干,深得帝心。皇后贤惠,恳切再三。此时,时势所迫,帝主虽略有无奈之意,但亦有拥美牵衡之心。遂于九月筹备纳妃事宜。再于十月金菊烂漫之时,着内宫总管携晓喻天下之圣旨及皇后所赐翡翠石、翡翠宝册至徐府,聘徐女为贵妃。一应珠宝器具,均与纳杨、贾二妃之礼,有过之而无不及。

田氏美人恬淡。平日不是在太后宫中佛堂奉经,就是在内书阁(注:宫中藏书阁之一。令公主,妃嫔及有品阶的高级女官自由读书处。收录书目与士大夫所读诗书略有不同。除三教经典外,经世致用的时用学问并不多。更以《女儿经》、《列女传》、《女论语》等教导女流德容言功为主)阅览天朝上国之典籍。再便只与有同乡之谊的金佳丽翁主处来往。帝,许其性情淡然。并未招幸。杨梅妃、金昭仪、徐贵妃俱承恩泽。

新萝国中有一特产花卉,名金盏花,类菊而不同。往年花期,大约为暮春至中秋,国人甚为衷爱。可在金翁主与田美人入宫后的一年中,忽阳春二月初即开花。国中以为祥瑞。特遣使供奉于天朝后宫。

司礼官亦以为吉。然与太医院合议。太医言道:此花观赏为佳。花序可入药,其药性干寒、味微辛,具有生干生寒、清肺止咳、清热平喘、凉血止血、祛痛镇静、开通肝阻之功效。其根部亦可入药,其味微苦,可用于治疗月事不调,有活血散瘀之效。后宫之中,帝王正当壮年,子嗣尚待绵延。此花,花序及根部,都可入药,根部活血散瘀,更于孕妇不宜。因此,应当慎重。

司礼官以为然。但岁供天朝上邦,此乃小国赤子之心。据宫人回禀,帝王从未宿于田美人处。美人虽与金昭仪来往密切,但总是田美人去拜望金翁主,一连数月,金昭仪并未去至田美人居所。因此,司礼官仍命宫人将新萝国贡品——金盏花,奉送于田美人处。并须特意嘱之,因其具药性,不可与其他妃嫔共赏。给事太监即领命,又吩咐于小太监,小太监又转于田美人宫中宫女。转达于小太监处,因其见识有限,已有七分不清。田美人入宫时,并未带本国婢女。因其久未被帝主召幸,宫中宫女,已然冷眼相待。又怎肯将嘱咐传达?想来田氏在国中本为贵女,抑或生病,只以人参、鹿茸之类贵重药物进补。或说天下多少花卉本有药性,亦可为毒性,众人只知赏其花姿,又有几人通药性,明药理?故此国中众人皆喜之花,虽有药性,而田氏不知,其为自然。

此花有绚烂橙红之色,田氏好清雅。因此只将这四五盆金盏花置于宫院回廊之上。来往宫女内监,人人得而赏之。

此时,徐贵妃月事已有三月未至,便期为有孕。便请与其父交好的太医院副掌医胡太医亲自诊脉。胡太医诊脉后,言及并非喜脉。实乃月事不调。小恙而已,正值太医院于司礼官处讨得两盆外邦金盏花,太医深明药性,欲将金盏花根部入药,于贵妃治疗此疾。一来,表太医院重视之心。二来,于贵妃身体有益。太医于是筹备药物不题。

太医有一徒弟,姓江,与徐妃宫中小宫女有些瓜葛之处。一日,其为贵妃送煎药来时,与那小宫女闲谈半日。被掌事宫女察觉。小宫女知宫规严厉,惧受皮肉之苦。即于贵妃处匍匐于地,惶恐言道:江小太医与其并无私情。只因江太医言道宫中已有妃嫔有孕。其欲为主子筹谋,才与小太医多说了几句。

徐妃愤懑。掌事宫女乃为其在徐府时的贴身女婢,亦为惊讶。即言:姑娘,女人入宫免不了争宠。这可如何是好?

徐贵妃念与陛下,床笫柔情,鱼水欢好。入宫来,娇嗔无比。因此大怒问宫女说:快说,是哪个贱人敢先我有孕?

宫女惧上。恳切凄然道:是,是,是……金昭仪。

徐妃一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看着那碗未凉的金盏花根药汤。冷笑一声,默默言道:这,不是有办法吗?

又过一旬,梅杨妃正在宫中向去岁中秋夜宴上皇后所赐之送子观音玉佛相朝礼。她生性活泼,说是朝礼,不如说是把玩儿。未了,手下一滑,竟将玉佛相径直摔碎了。为此,杨妃匆忙至长乐宫中向皇后请罪。

刚至于长乐宫中,便见宫女内监并太医,乌压压跪了一地。梅杨妃惶恐惊悸,当即跪倒。皇后当即哀言道:陛下本勤务政事,然子嗣稀薄。以诸贵女美人充斥后宫,实乃遵太后懿旨,我与陛下,总盼着诸位为皇室开枝散叶。今金昭仪有孕,本为喜事。没想到,皇子却没有保全。诸位与我,将如何向太后及陛下交代呢?吴掌医。你说怎么回事?

吴掌医言道:臣不敢隐瞒。金昭仪滑胎,究药理,实乃金盏花根汤所致。昭仪滑胎后,臣与胡太医曾细细查看宫中物事。便在一小松盆景中,看到金盏花汤根须残末。究昭仪滑胎情状,实乃是金盏花呀。此物,并非名贵药材,却产于千里之外。是为新萝国所供,今太医院恰得两盆。此花根部确有活血化瘀之效。于孕妇不宜。臣不知怎会出现于昭仪宫中。望皇后明察。

胡太医即大哭曰:此花此药,臣确往宫中于贵妃用过。但只是为治徐贵妃月事不调之症。怎会出现于金昭仪宫中,更致使昭仪滑胎,臣实乃不知呀……

皇后即问夏总管:此花虽为太医院所用。然进贡自新萝国。后宫诸位妃嫔,可有得此花者?

夏总管即言:禀皇后娘娘。此事与司礼处早有明账。除太医院偶得两盆外,只有田美人处得了四五盆。现下,田美人宫中是如何安置这些花的,你们还不从实禀与娘娘?

田美人宫中众人俱皆惶恐。但美人聪慧,临危不惧。遂自白于皇后曰:妾自入宫以来,自来勤谨,况与金昭仪实乃同乡亲故。今妾有一法自证己与宫人清白。皇后容禀。

皇后即命其言。

田美人说:方才臣妾听闻,诸太医言道,金盏花根部具有活血利经之效,并非此花其他部分。此言确实?

诸太医言:确乃无误。

田美人说:好。臣妾请皇后娘娘派臣妾会同两位太医,连同各宫宫人若干,会同臣妾去宫中花廊下取回金盏盆花查验,看根部有无损伤。

皇后即依其所言。未了。众人皆回,当众查验,根须并无损伤。此时涉及太医院及三位妃嫔。金昭仪,好生将养,另派太医及宫人照料。徐贵妃、田美人,今起即禁足,另派宫人照顾起居,两宫宫人皆入慎刑司查问。太医院诸人,孤会禀明陛下,交于大理寺严查。

只因既能以金盏花根须下药。根虽无伤,但却可以移株。田美人虽聪,而皇后更慧。皇后不欲使后宫更乱,因此坤纲独断,今夜就此罢了。

四日后,慎刑司严刑之下。徐贵妃宫人终吐露实乃其所为。田美人宫人,虽有严刑至死伤者一二,但终未污主,话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或与其教化有关。

大理寺查明太医院胡太医之徒江小太医,与徐妃宫中宫女私会。并将金昭仪有孕,这只有皇上、皇后、太医院、昭仪宫中之人所知之尚处机密之事泄露之嫌疑。胡太医御徒不严。与徐妃用药,也并未考虑十分周到。因此官降两级,罚俸一年。江小太医革除太医院官职,永不许踏入仕途,并赐宫刑杖责二十。太医院吴掌医有监理失察之过,官降一级。

徐妃宫中,凡有牵连者,皆赐白绫,尽皆死罪。太后懿旨:徐贵妃,枉顾皇恩,不修妇德,娇嗔成性,终致大祸。犯主谋谋害皇胎之重罪。哀家与皇帝,念其父鼎力社稷有功,将从轻发落,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令将其打入冷宫,永不复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