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挨过漫漫长夜,终将看到黎明》:自律,是度过漫长人生的最佳动力
- 请你努力,为了你自己
- 勺布斯
- 2772字
- 2025-06-19 10:20:23
前不久收到一位读者的留言:“我今年读大二了,但是感觉自己的自控力越来越差,没办法完成很多制订好的计划。所以,我觉得很沮丧,很怕自己就这样荒废了大学的四年时间,请问我怎样才能做到自律呢?”
于是,我总结了12个自律的法则。这些法则,有些是不言自明的公理,有些则是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体悟。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律法则一:认识自身的局限性
人都会有局限,承认自身的局限性不仅不会阻碍自律,反而能够因为这种清醒,更容易理解和引导自己的行为。局限性并不意味着“不再严格要求自己”,而是要首先确保自己定下的计划和目标,是自己可以完成的。没有人会给自己设定一个“长一双翅膀飞向天空”的目标。原因很简单,这种目标很荒谬、很离谱,单凭自己也不可能实现。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总是过于理想化。因此,当感到自己无法完成既定计划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件事,并不是自责,而是反复确认自己定下的计划是否切合实际。
自律法则二:拥有“微进化”的意识
无论是自然界生物的进化,还是人类的成长过程,大多是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即使有突变,也必然是由渐变积累到了临界点的缘故。我们都是先学会爬,再学会走,接着才是学会跑。
自律也是同样的。无论定下的目标是什么,要让自己关注到“微小的进步”,一步一步地“进化”,反而能走得更远。
自律法则三: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微进化意识之所以有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能带来正向反馈。关注并意识到自己的进步,能够抵消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挫败感,让心态变得更积极。但仅仅只有积极的心态是不够的,还需要接纳那些必然会出现的负面心态。原因在于,一个人的能量始终是有限的。
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自责。这个做法符合直觉,却不符合规律。因为自责是一种自我对抗,这对自身的能量是一种消耗。而当能量被大量的自我对抗消耗殆尽的时候,自然就失去了自律自强的能量。这就是为什么每当我们纠结的时候,就总是会止步不前。可越是止步不前,就越是会下意识地自责,最后陷入恶性循环。
更智慧的选择,是进行自我接纳。你可以不断地给自己进行“接纳一切发生”的暗示,也可以选择正念疗法,抑或通过娱乐的方式来转移注意力。总之,你要做的就是和负面的感受和平共处。而和平共处的方式,就是一切如常地生活。
自律法则四:懂得休息的重要意义
假设你的身体是一块电池,那么睡眠就是在给身体充电。没有足够的电量,身体便不会发挥自己的机能。可是,如果在身体发挥机能的时候,后台有太多运行的程序,不仅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让我们迅速疲惫,也会让我们无法发挥最大的潜力。
因此,充足的睡眠是必要的,其他形式的休息也是必要的。你可以把放松、娱乐当作是在给自己清空后台运行程序。它们并不是在浪费时间,反而是对自己有利的活动。你可以选择出门散步,和朋友聊天,或者安心地品尝一顿美食。无论什么休闲活动都好,选择你喜欢的即可。
自律法则五:拥有规律的作息
这一条并不是要让你早睡早起,每个人的作息不一样。重要的不是早睡早起,而是能够在一个固定的时间醒来。
不规律的作息,会给大脑以“环境复杂多变”的暗示。它会让大脑一直处于“踩着油门”的紧急状态,并持续消耗身体的资源。这是由人类的进化决定的。
环境复杂多变,对大脑来说意味着危险;而危险,则意味着需要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也就意味着大脑必须时时刻刻调动起身体的资源,来对抗可能产生的威胁。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这种身体机制让我们取得了生存优势。只不过,它在这个多变的时代具有两面性——如同喜爱甜食能够调动多巴胺,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肥胖的困扰。这种“踩油门”的状态,只要让自己拥有固定的起床时间,就会大大地改善。
自律法则六:学会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不同于计划管理,计划是无限的,而时间是有限的。我们无法管理无限的东西,只能管理有限的东西。
所谓时间管理,其实就是将事情分为轻、重、缓、急。在这一天有限、清醒的时间里,做哪件事情,对我们的人生才最有意义?仔细一想,其实每件事都会占用我们的时间。所以,时间管理就是在事情与事情发生时间冲突的时候,选择放弃哪一个的艺术。
自律法则七:掌握投资思维
投资思维,是一种关注长期收益的思维模式。自律需要定力,而这个时代,却又注定是一个浮躁的时代。
你必须明白自律给你带来的长期收益是什么?是更健康的身体、更安稳的情绪、更稳定的亲密关系?还是更持续的、多维度的成功?
它与短期成功天然就是矛盾的。投资思维能让你在冲动的时候沉静下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终将收获什么。
自律法则八:把好习惯当成生活的一部分
跑马拉松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如果把行走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人生这场马拉松或许就会变得轻松许多。
所谓习惯,就是把某些事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读书和锻炼这种公认的好习惯也是如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养成习惯是困难的。但你可以使用“微进化”的概念,每天只需要抽出5分钟时间,你就可以有意识地养成你想要的任何好习惯。
自律法则九:改正坏习惯
我们可以把习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自己有益的,一种是对自己有害的;再加上时间的长短维度:一个是长期的,一个是短期的。
把这四个维度进行组合,我们可以得到:对自己长期有益的;对自己短期有益的;对自己长期有害的;对自己短期有害的。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是互相矛盾的。在这个时候,就凸显出了“轻重缓急”的重要意义。当两种选择彼此冲突的时候,你必须选择放弃哪一个,而放弃的那一个就是你的坏习惯。
自律法则十:把自己放在自律的环境中
无可否认,就算再有自制力的人,也无法避免环境的影响。想要自律,聪明的办法是创造一个容易自律的环境。
如果你觉得玩手机浪费时间,那么就把手机放在看不到的地方;如果你总是忍不住想吃零食,那么就别把零食放在家里;如果你有很多贪玩的朋友,那么要做到自律,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不要过分挑战自己的局限性——我们都应该承认这一点,然后对自己的环境加以改造。你总是可以做点什么的,哪怕只是不让自己去接触放纵的环境。
自律法则十一:建立情感连接
理性和感性都是一种能量,有智慧的人会力图取得两者之间的平衡。
没有情感,我们就会失去最基本的动力。反过来说,充沛而健康的情感,则会增加我们的动力。情感连接是让我们拥有情感能量的核心。
这些情感关系包括伴侣、家人,以及友谊。不要忽视他(它)们,因为投资情感和投资你的知识、身体健康,以及你的银行账户一样重要。
自律法则十二:保持热情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特质,可以为一个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个特质就是热情。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
对一件事有热情的时候,我们可以废寝忘食,甚至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只不过,这种天赋偶尔也会被浪费在对我们不利的事情上,比如,酗酒、游戏、赌博。幸运的是,热情是不会消失的,只要加以引导,它就可以回归正确的方向。
以上所有的法则,都有利于培养自律。继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保持成长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