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唐)窥基

累计创作0

作品粉丝4015

完结作品(15)
免费
凡三卷。又作辩中边论疏、辨中边论述记。唐代窥基着。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本书为玄奘译之辩中边论现存唯一注释书。辩中边论另一译本为真谛译之中边分别论,其注释书有新罗元晓之中边分别论疏四卷(仅存卷三),元晓之疏与本书同为研究辩中边论或中边分别论不可或缺之资料。窥基著作此书时,曾对照三种梵本,而与真谛译本作严密之比较。
国学6.7万字
免费
凡四卷。唐代窥基撰。略称成唯识论枢要、唯识论枢要、唯识枢要。或单称枢要。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系唯识三种注疏之一,与成唯识论演秘、成唯识论了义灯并称为唯识三疏,或唯识三个疏。本书初叙成唯识论之成立、传来、糅译等因缘,次释本论之题目及所被之根机,其次解释论文,于成唯识论述记所说之未详尽处,更详释之,特别对唯识三十颂科段、五种姓义、三类境等重要问题,均广泛解其论意。文中处处揭有“如疏”或“如唯识章说”
国学7.7万字
免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国学19.8万字
免费
凡三卷。又作因明大疏。唐代窥基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唐代疏解因明入正理论者颇多,所知凡十一家:(一)净眼,(二)神泰,(三)文备,(四)靖迈,(五)灵雟,(六)胜庄,(七)壁公,(八)文轨,(九)顺景,(十)玄范,(十一)窥基。以上十一家之疏,同称“因明入正理论疏”。窥基亲承玄奘之学,故本书除注解因明入正理论一书外,并叙述有关因明之一般事项。内容共分叙所因、释题目、彰妨难、释本文四门。自唐以来
国学7205字
免费
凡七卷。略称法苑义林章、义林章、法苑,别称七卷章。唐代窥基着。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书中对于唯识教义之组织及基本内容,如判教、唯识义理、修行理论、果位等,均详加阐释,系古来唯识研究者之珍贵典籍。内容分为二十九章,第一卷有总料简、五心、唯识义林、诸乘义林等四章。其中之总料简章为本书最精要之部分,系著者基于唯识之立场以简择佛陀一代以降之教说,略分五段:(一)教益有殊门,举出小乘异部与诸大乘教各别之利
国学20.6万字
免费
凡二卷。唐代窥基(632~682)述。又作二十论述记、二十唯识述记、二十唯识论述记、二十唯识论疏。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本书为世亲所著唯识二十论(玄奘译)之注释书。内容首叙唯识二十论之著作缘起,其次分三门阐释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之义,并解释非一切种拨有性等问题。又唯识二十论及成唯识论乃法相宗之根本要典,故本书与成唯识论述记乃成为有关唯识学之基本入门书。
国学5万字
免费
佛典注疏。唐窥基撰。三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阿弥陀经》的注释书。序文分六门总述经文大意:一曰总述源由、二曰别明宗旨、三曰彰经体用、四曰翻译时人、五曰论于顿渐、六曰正释经文。在“正释经文”中,先解题目,次释经文。经文分序、正宗、流通三分。每一段先列经文原文称“经云”,次为疏文称“赞曰”。据辽大安五年(1089)日僧韶显所撰题记,知此疏在北宋时已有刻本,估计为《开宝藏》本,《金藏》据之覆刻。此刻本传入
国学3万字
免费
凡二卷。略称心经幽赞。唐代窥基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本书乃般若心经最早之注疏,全书系依法相唯识之义旨而随文解释心经之内容。初引解深密经之三时教判,与辩中边论辩相品之颂以赞中道之义,次则释经题,并拈出五种般若与七最胜之义。其后则为经文之义解。本书之注疏本有崆峒记三卷(守千)、解节记六卷(护命)等。
国学4.6万字
免费
一部分三。初敬所师。叙标作意。次科宗义。正释经文。后叹愚深法成隐灭。初中三颂分二。初二颂半归敬所师。后半颂叙标作意。初中复二。初二颂别显三宝。后半颂总礼所师。初中复二。初一颂半唯敬法。后半颂敬佛僧。法中分三。初半颂叹佛法神功。出生报化显法身故。次半颂叹法深妙。词理坚贞。群圣迷故。后半颂叹法玄约。文略义广。威势胜故。智者佛也。闻已为我说者。慈氏菩萨僧也。天亲论偈。弥勒菩萨为无著说。无著授与天亲。令造
国学10万字
免费
《大乘百法明门论》?是由世亲菩萨所著,唐玄奘法师于648年在长安北阙弘法院译出。这部经典是《瑜伽论》六百六十法中最重要的提纲挈领,编成一百法,以一百个法门构成《百法明门论》。它属于瑜伽宗的传承,是法相唯识宗的主要经典之一?。
国学1.1万字
免费
凡二卷。唐代窥基撰。全称金刚般若经赞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乃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经之注释书。玄奘译之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九会“能断金刚波罗蜜多经”与上述罗什所译,为同本异译。而窥基虽为玄奘门下,却依用罗什之金刚般若经,此可谓异例;本书乃以法相宗之立场,而注释般若空观;就此而言,堪为一重要之注释书。
国学4.8万字
免费
宋智圆撰。一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的注释书。为作者十部经疏之作的最后一部,作于宋天禧五年(1021)。释经文分为三部分:(1)从“如是”至“列众”为序分;(2)从“尔时”至“生彼国土”为正宗分;(3)从“舍利弗如我今者”至经末为流通分。此疏有明正德四年(1509)刊本,藏于日本大谷大学。国内诸藏不载,今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
国学2.9万字
免费
亦称《法华经玄赞》、《法华玄赞》。佛典注疏。唐窥基撰。十卷(或二十卷)。敦煌遗书藏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四号:(1)结48号,首尾均残,存一百三十八行,属卷一;(2)昃68号,首残尾全,存一千一百六十四行,属卷二;(3)河39号,首尾皆残,存二百十七行,属卷四;(4)黄12号,首残尾全,存七百十二行,属卷四。其中河39、黄12号两号原属同卷,现两号间仅残失二百余字。法国亦藏有伯2176、2118、
国学31.5万字
免费
凡十六卷。唐代窥基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又作瑜伽师地论略纂疏、瑜伽论略纂、瑜伽钞。本书系法相宗主要经典瑜伽师地论之注疏。内容初依最胜子等之瑜伽师地论释载七言七行之归敬颂,次立所为、所因、宗绪、藏摄、释题、释文等六门,为研究瑜伽论者必读之指南。撰者窥基为玄奘之高足,法相宗之初祖。
国学36万字
免费
凡十卷,或二十卷。唐代窥基(632~682)撰。又称成唯识论疏、唯识论述记、唯识述记、述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系注解成唯识论一书之著作。撰者为我国法相宗初祖,于书中以佛教论理学(因明)破斥小乘、外道,并说明万法乃由人类存在之根本依处─阿赖耶识之所现,以此而组织佛教教学。本书问世以降,成为我国唯识学之根本圣典;在日本亦为法相宗与各宗之要典,极受推崇重视。本书内容分为五门,即:(一)教时机,分为说
国学56.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