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奥地利)彼得·汉德克

累计创作0

作品粉丝327

完结作品(9)
会员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彼得·汉德克(PeterHandke,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当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活着的经典”。1973年获毕希纳文学奖,2009年获卡夫卡文学奖。著有小说《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重现》《无欲的悲歌》《左撇子女人》,剧本《骂观众》《卡斯帕》《形同陌路的时刻》等。1961年入格拉茨大学读法律。24岁出版第一部小说《大黄蜂》,在此
外国小说14.4万字
会员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作品。《试论疲倦》收录了汉德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2013年创作的5篇独具风格的叙事作品,这五部“小说”对传统叙事形式的解构,比之汉德克之前所有的作品都要走得更远,几乎可以说是创造了一种新的文体。无论叙事形式如何变化,汉德克始终关注是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试论疲倦》中的疲倦是一种重要的感知世界的方式;《试论点唱机》则回忆和召唤逝去的时光;《试论寂静之地》所说的“
作品集18.4万字
会员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作品。《左撇子女人》为小说集,由三部小说组成,包括《左撇子女人》《短信长别》和《真实感受的时刻》。《左撇子女人》的主人公玛丽安娜似乎毫无先兆突如其来地解除了与丈夫的婚姻,要过上一种独立自主的日子,她好像神秘地幡然醒悟了一样。她独自承受着寂寞、忧虑、考验和时间的折磨,竭力保持独立,不屈从于任何世俗理念。
作品集17.7万字
会员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作品。《缓慢的归乡》包含汉德克两个中篇小说《缓慢的归乡》《圣山启示录》。前者的主人公索尔格来自中欧,是一位地质学家,在靠近北极圈的的阿拉斯加进行地质研究。在工作中,孤独笼罩了他,使他迷失了自我,他意识到欧洲才是他的精神故乡。后者继续了前者的主题,描写了第一人称“我”两次前往普罗旺斯的圣维克多山,追寻法国印象派画家塞尚创作足迹的朝圣之旅。
作品集13.7万字
会员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作品。本书包含汉德克三个剧本《不理性的人终将消亡》《形同陌路的时刻》《筹划生命的永恒》。《形同陌路的时刻》中,各种人物轮番登台亮相,他们在这个中心相互碰面,相互妨碍,共同组成群体,然后又使之解体。在作者充满寓意和讽喻的笔下,这个包罗万象、千奇百怪、最终变得昏暗的世界舞台或许就是汉德克所感受的现实世界的微缩。《不理性的人终将消亡》描绘的是一幅被资本和财富扭曲了心
戏剧11.6万字
会员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作品。《去往第九王国》是作者追寻逝去祖先的文学之旅,抵达理想中的精神故乡的过程。刚结束中学的学业,20岁的奥地利青年菲利普·柯巴尔放弃了和同学一起去希腊的毕业旅行,决定前往斯洛文尼亚寻找他失踪二十多年的哥哥。他随身带着哥哥留下的农学院笔记本和斯洛文尼亚语-德语词典,凭借这两样东西,柯巴尔发现了语言在叙述、转换现实中的魔力。穿越斯洛文尼亚之旅,实际上也是柯巴尔追
情感15.2万字
会员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代表作品。本书为剧本集,由三部剧作组成。《自我控诉》只有两个自我控诉者,两个站在空空如也的舞台上的人物从头到尾诉说着自己的冒犯行为,没有情景,没有对话,只有声音的交替变化。《骂观众》是汉德克24岁时一举成名的作品,全剧没有传统戏剧的故事情节和场次,没有戏剧性的人物、事件和对话,只有四个无名无姓的说话者在没有布景和幕布的舞台上近乎歇斯底里地“谩骂”观众,从头到尾
戏剧7.2万字
会员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作品。《无欲的悲歌》是以一位51岁家庭妇女自杀的报纸报道开始的。叙述者“我”立刻要义不容辞地撰写自己母亲那“简单而明了的”故事。在对这个女人命运的回忆中,她那受制于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的生存轨迹自然而然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母亲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小农环境里,接受的是无欲望、秩序和忍受的道德教育,她最终依然无法逃脱社会角色和语言模式对自我生存的毁灭,于是自杀成为她无可选
作品集15万字
会员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作品。《痛苦的中国人》收录了汉德克的四部作品,包括小说《痛苦的中国人》和三篇游记,即《梦想者告别第九王国》《多瑙河、萨瓦河、摩拉瓦河和德里纳河冬日之行或给予塞尔维亚的正义》和《冬日旅行之夏日补遗》。在《痛苦的中国人》中,作为一个出现在主人公梦境中的神秘的陌生人,“痛苦的中国人”一再成为主人公竭力克服内心痛苦的隐喻;三篇观察和游记则标志着汉德克一个新的创作时期,
文集16.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