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自我调养速查全书(精装)
- 张清
- 985字
- 2024-12-22 10:14:03
遗传不是糖尿病的直接诱因
intro.
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性(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经专家研究发现,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糖尿病,那么其子女患病的概率将是普通人的15~20倍。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都属于原发性糖尿病。并且它们的发病均会涉及遗传的因素。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加明显。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两种类型的糖尿病虽然在叫法上略有相同,但是在人体内所遗传的“物质”却大不一样。
·1型糖尿病
人体内部的胰岛容易受病毒侵害,致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破坏,这一基因就会遗传给后代。即遗传的是胰岛遭受病毒侵害,并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的基因。
·2型糖尿病
遗传的是容易肥胖、胰岛素分泌不足、利用率下降的基因。
糖尿病的遗传仅仅体现在易感性上
糖尿病属于遗传性的疾病,糖尿病患者的子女肯定比正常人的子女易患糖尿病。如果父母双方都是糖尿病患者,那么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的发病概率也会比普通人高出15倍左右。虽然遗传对发病的影响略高于环境,但是这并不是印证“龙生龙,凤生凤”的道理!因为它们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
研究表明,即使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但是其子女的患病率也不会超过20%。
糖尿病患病人群往往是普通人
虽然说糖尿病患者的子女体内存在糖尿病的易感性特质,但是因他们从小就对糖尿病了解甚多,加上平时又注意自己的饮食起居,充分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反而不易得糖尿病。即使出现轻微的血糖增高,他们也会立刻采取措施,积极避免。
而普通人就不一样了,因为没有糖尿病家族史,反而对疾病相关的知识知之甚少,既不注意日常饮食,又缺乏适当的自我保护,结果反倒成为家庭里第一个患糖尿病的人。
糖尿病
易感体质的遗传
·如果自己的父母或是兄弟姐妹中有一人患有糖尿病,那么你是糖尿病易感体质的概率就会大大升高。
·我们亚洲人同欧美人相比,由于饮食的差异,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会略微差一些。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CBD8D/39962002047042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3_0001.jpg?sign=1738861502-wa6OFhKzIbBS56VXzM4rq1XDl1AAOYcG-0-fc33e07417dbc7e8252eb340322535d5)
健康人群中的
糖尿病“预备军”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CBD8D/39962002047042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3_0002.jpg?sign=1738861502-ixTtYdrcdJbcCOEPEZX5EzmSBJTAFn55-0-dcf87b7ded75bf1672004dd8b1b5feae)
·饮食过量
如果在每日三餐之外还摄入过多脂肪,那么就会极大地增加胰腺的负担,使它容易疲惫而“生病”。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CBD8D/39962002047042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3_0003.jpg?sign=1738861502-pxnvQVgnK0ue3n7pv3vxX3kw0JH1uFmq-0-95e3d126679e2c519868fa03067a015c)
·缺乏运动
如果身体总是处于长期休息的状态,没有加强体育锻炼,那么体内的葡萄糖就很容易“堆积成山”,形成肥胖。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CBD8D/39962002047042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3_0004.jpg?sign=1738861502-O2lWn5T88G6bcawlLnCH4kZHi1LsoW0Z-0-17d48bc79deffe9c06ec00d87ad13a92)
·年龄增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部分的功能也逐渐衰退。同样,胰岛素的分泌能力也在缓慢降低。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CBD8D/39962002047042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3_0005.jpg?sign=1738861502-1EOiKPZ62ICgviLR8aQTJHYP11xwa5yn-0-e06e8720d3ff1392cfab78b05c90dc49)
·工作压力
每天都高负荷地工作,再加上生活习惯紊乱,这很容易引起人体内血糖的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