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侨大学年鉴(2014)
- 《华侨大学年鉴》编辑部
- 7521字
- 2020-08-29 04:09:57
科学研究
理工科科研
【概述】 华侨大学科学技术研究处是学校负责理工科科研工作的职能部门,其前身为成立于1984年10月的科研处。2012年5月,科研处更名为科学技术研究处(简称“科技处”),增设社会科学研究处。科技处下设项目管理科、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科、科研平台与团队建设管理科3个科室。2011协同创新办公室挂靠科技处。
科技处主要职能是在学校的领导下,推动科研改革,进行科技工作的管理,为学校教师、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提供与科研有关的各种服务;编制学校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学校科学技术的各项管理工作(项目申报、项目管理、项目验收、成果管理、科技经费下达、科技收入分配提成管理、科技发展和奖励政策与办法、规定的拟定和执行等),服务学校科技工作者;组织和督促各院(系、所)科学技术年度计划项目的实施,做好校内外的协调工作;负责与有关部门联系,为项目的完成创造必要的条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研究和掌握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受学校委托,代表学校审签科技计划任务书和对外签署科技合同;负责各类科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策划重要科技项目;负责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基地等科研平台的申报、评估、验收;负责校内科研机构的管理;负责科研创新团队的申报、推荐和管理;负责知识产权的取得、管理、保护和转让;负责学术交流、科技数据统计报表等;负责学校科技保密工作;负责校学术委员会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校科协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2011协同创新中心”申报、实施的组织协调工作;完成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011~2013年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子课题、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等国家级科技科研项目。新增各类各级科技项目872项,包括国家级项目146项、省部级项目251项、地厅级科技计划项目99项、产学研合作的横向课题376项,科研总经费达1.5亿元。
2013年,华侨大学在科技奖励上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徐西鹏教授团队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同时,学校的知识产权发展水平也逐年提升,专利申请量以及专利授权量连年递增,科技论文质量和数量大幅增长。
【科研项目申报】 2013年,科技处组织申报各类各级竞争性科技项目394项,其中,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8项,科技部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1项,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3项,国家科技计划备选项目征集4项,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指南建议征集10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8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6项,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课题9项。省、市各类科技项目144项,校科研启动费项目51项,中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自然科学研究)项目46项(优秀科技创新人才资助13项、培育型科技创新人才资助33项)。此外,评审推荐“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石材产业高端制造技术及装备协同创新中心”“闽籍华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环境友好功能材料协同创新中心”4个协同创新中心申报2013年度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项目管理】 2013年,学校完成281项各类项目的结题与年度进展汇报工作;完成省级各类项目结题86项,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12项,泉州市科技项目评审3项,验收18项。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项目结题56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9项,华侨大学“侨办”课题结题20项;华侨大学校基金课题结题30项;华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培育计划专项项目27项。学校待完成7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度进展报告工作,待完成3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度结题报告工作,国家软科学结题1项,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结题1项。
【科研项目与经费】 2013年,学校获得各类科技科研项目立项293项,总经费达5431.5112万元,其中纵向课题182项,经费3928.3万元;横向到款111项,到款立项1503.2112万元。新增科技纵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项1932.3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8项,数学天元基金项目2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1项);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1项15万元;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5项64万元;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1项3万元;福建省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5项230万元;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项目3项750万元;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7项118万元;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3项197万元;福建省发改委技术专项项目4项190万元;福建省教育厅A类科技项目15项24万元;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建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卫教联合攻关计划项目2项37万元;其他类别——福建省发改委项目1项80万元;其他类别——福建省安全厅项目1项9万元;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9项109万元;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10项170万元。
【科研成果】 2013年,学校获科技奖6项(第一完成单位3项,合作完成单位3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项;泉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此外,学校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首届泉州市文创科技创新奖1人,福建省第十八届运盛青年科技奖2人。学校申报教育基金会2013年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1项,组织申报福建省科学技术奖5项,福建省运盛青年科技奖3项,霍英东教育基金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1项,泉州市科学技术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1项,申报福建省专利奖2项,推荐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1人。
学校科技论文数量持续增长,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被三大检索收录的科技论文共509篇,其中SCIE检索的学术论文共计203篇,在全国高等院校排名第132位;EI检索共计197篇,在全国高等院校排名第98位;ISTP共计109篇,在全国高等院校排名第133位;CSTPCD收录656篇,在全国高等院校排名第118位,被引用1443次,在全国高等院校排名第179位。学校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资助1项。
学校全年申请专利203项,其中发明专利121项,实用新型专利82项;获授权专利119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91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取得软件著作权备案登记3件。科技处与校教育工会联合推选参展的“采用鸟粪石沉淀法从废水中回收磷的装置及工艺方法”“一种岩藻依聚糖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用聚乙二醇沉淀法从琼脂中分离制备琼脂糖的方法”“一种微包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4项专利成果在第八届“6·18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上荣获4项发明创新成果金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3年12月25日,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由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脆性材料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徐西鹏副校长领衔,华侨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福建万龙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共同参与申报的“石材高效加工用金刚石磨粒工具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学校自建校以来获得的首个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实现了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2014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徐西鹏作为获奖代表出席大会。
该成果属于机械工程中的工具、工艺与装备制造技术领域。项目从基础研究出发,寻找到石材加工中金刚石磨粒失效的主要根源和解决方法,以保证单颗磨粒最佳切削载荷为约束,研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刚石磨粒工具制备新技术,成功开发一系列基于新型金刚石工具的石材加工新工艺与新技术。项目成果在国内外石材加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石材的高效率、低成本、低岩屑排放和低能耗加工,推动了我国石材加工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科研创新平台】 2013年,学校已有或在建各类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30余个,其中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3个,福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6个,福建省经贸委行业技术开发基地3个,厦门市重点实验室6个,厦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厦门市智能电力设备系统研发检测中心1个,厦门市产品创新设计公共服务平台1个,厦门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2013年,学校积极推进“2011计划”实施工作,把握政策动向,进行政策解读,挖掘校内创新力量,营造协同创新的氛围。对有一定基础的单位及时组织研讨,提出了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学校及时更新完善科技处“2011计划”专栏,向全校师生传达国家的有关政策、其他协同创新中心新动向和学校的工作进展情况,营造了浓郁的创新氛围。经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度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和培育名单的通知》(闽教科〔2013〕51号)批准,由学校牵头的2个创新中心入选2013年度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其中新增(区域发展类)“石材产业加工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文化传承类)“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为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对象。2013年7月12日和17日分别协助福建省教育厅“2011计划”专家组完成 “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石材产业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2个协同创新中心的考察、答辩工作。
经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同意建设43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的通知》(闽科基〔2013〕4号)批准,学校建设“福建省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结构工程与防灾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光传输与变换重点实验室”3个重点实验室。此外,高效精密加工及快速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获评福建省高校自然科学类优秀科研创新平台。厦门市数字化视觉测量技术重点实验室、厦门市移动多媒体通信重点实验室、厦门市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重点实验室、厦门市企业互操作与商务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在组织验收。厦门软件园华侨大学嵌入式技术开放实验室在厦门软件园顺利通过验收。
【科研团队】 2013年,为了加强学校科研团队建设,提升全校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尤其是中青年拔尖人才、优势和特色创新团队的建设,学校依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设立了华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自然科学研究),该计划按照“公平合理、鼓励创新、择优支持”的原则,优先资助在科学研究中取得明显成效、研究方向明确、学术前瞻性好、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优秀教师。资助类别分为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型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本计划资助研究期限为四年。9月29日,华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自然科学研究)申报项目评审会在厦门校区行政研发大楼403室召开。经科技处审核,申请人答辩,校内专家会议评审并公示,最终资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项目10项、培育型科技创新人才项目20项,资助金额1600万元。
【产学研合作】 2013年,学校推进实施“2011计划”,先后组织专家走访、接待近百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校地共建合作关系,先后与清流县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中澳企业家联合会签订《共同推进全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构建“政、产、学、研、用”联盟的协同创新体系,与凤凰卫视有限公司就协同创新推动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签订《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与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与厦门聚富塑胶制品有限公司、飞虎(厦门)聚氨酯制品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组织学校教师参加“6·18”、网上在线对接会、第四届集美区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成果对接会、第十一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等各类科技研讨会、对接会、推介会,介绍学校科技成果,推介科技成果近400项。同时,联合厦门市集美区在厦门校区主办专场“集美区·华侨大学产学研科技项目成果对接会”成功签约对接项目15项。
【科技交流活动】 2013年,华侨大学承办了第十二届切削与先进制造技术学术会议、第十二届离岛资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第一届全国村镇综合防灾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等多场科技学术会议。学校开展了数学讲坛、中建讲坛、新药研发系列讲座、信息讲坛学术报告、土木讲坛等系列学术讲座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曲久辉院士等80余名校外知名专家学者莅临我校做学术讲座。此外,学校响应福建省、厦门市以“科技创新·美好生活”为主题科技活动周,组织华侨大学厦门工程技术研究院、厦门市海洋与基因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厦门市数字化视觉测量重点实验室、材料学院、华侨大学计算机学院数字媒体实验室等单位参与开放活动,推荐5名师生参加科学使者进校园(社区)科普知识讲座,让公众走进科学殿堂,近距离接触科研活动,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由学校神经工程实验室研发的主动型中风康复系统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围观,更引来许多媒体的竞相关注与报道。
【科研管理机制创新】 科技处组织开展“2012年科技工作总结暨2013年科技项目申报动员会”,从项目申报和动员情况、项目立项管理、成果管理、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服务、科研平台建设、知识产权管理和科技交流及科研管理机制创新7个方面汇报学校2012年度科技工作并对2013年度科技项目申报提出建议。在广泛征求各教学科研单位、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善科技管理办法,制定了《华侨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和成果认定办法》(华大科〔2014〕5号)。科技处完善并及时公开各类科技信息,优化服务专利代理事宜;及时更新科技处主页,与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达成专利申请代理协议,确保专利工作顺利开展。
【华侨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2013年,为全面推进基础雄厚、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着力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经过一年多的酝酿讨论,学校推出《华侨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华大科〔2014〕1号)。
12月18日,徐西鹏副校长主持召开《华侨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及实施方案的征求意见会,各理工科学院(研究院)分管科研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科学技术研究处处长江开勇就《华侨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及实施方案的背景意义、实施原则、方案细则等进行了解释和说明。与会代表分别从学院学科发展、建设学术梯队、打造创新平台,以及中青年教师关心的个人成长、团队建设、科研项目和成果认定等方面提出问题和建议。会上,科学技术研究处相关负责人就大家提出的具体问题给予详细说明和解释。徐西鹏表示学校将以实施《华侨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为契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服务科技创新,实现学校科技能力的全面提升。
12月20日,徐西鹏主持召开校学术委员会理工科分委员会会议,就《华侨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及实施方案进行审议。与会的委员们分别就《华侨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及实施方案中涉及的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学科建设以及与广大科技人才发展息息相关的科研项目和成果认定办法等进行审议,并就如何凝练科技创新方向、汇聚科技创新团队、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协同创新建设等方面积极建议。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后,学校初步确定了《华侨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及《华侨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华侨大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实施方案》《华侨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和成果认定办法》等一系列实施方案,提交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正式颁布实施。
12月27日,“华侨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动员大会”在厦门校区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101会议室召开。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杜民,华侨大学校领导贾益民、吴季怀、徐西鹏、刘塨、张禹东、刘斌等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理工科学院(研究院)领导班子、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吴季怀主持。
动员会上,杜民副厅长介绍了福建省科技计划、科技奖励等的基本情况,包括各大资助项目的申报条件、资助经费等。
徐西鹏副校长做科技工作专题汇报,对学校2013年度的科技工作进行回顾,并从过去五年的情况分析了学校科技工作与兄弟院校的主要差距。他着重对《华侨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进行解读、说明,并提出了2014年度学校科技工作的要点,包括以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为今后一段时期学校科技工作的主线;学校加强组织科技成果奖申报工作,实现科研奖励有较大提升;拓宽项目申报渠道,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加强管理服务,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科研管理办法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国华、化工学院肖美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杜吉祥三位教师在会上相继发言,畅谈交流自己科研工作的经验、体会与教训。
校长贾益民做总结讲话。他指出,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的需要,也是学校的机遇,更是每一位教师的机遇。希望每一位教师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握机遇,科学发展。各学院各学科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抓内涵发展,要对学院、学科、团队内涵建设的内容有清醒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抓住重点,强调特色。只有内涵解决了,重点抓住了,特色凸显了,学院、学科、团队今后才会发展得更好、更快。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必须以人才、团队、平台为重要抓手,并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抓住人才队伍建设这一重点,在人才队伍基础上注重打造团队,并利用好现有的平台,打造更高的平台,才能使团队取得更大进步。实现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这一目标,必须以改革、创新、协同为突破口,建立一套全新的体制机制。学校鼓励改革,鼓励探索,可以不做“一刀切”,可以建立学术特区,可以允许不同团队、不同学科进行不同探索,建立不同的体制机制,但这需要大家集思广益。他希望各学院依据各自情况,总结、完善、调整各自的工作规划或发展计划,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贾益民校长称:“我们一方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另一方面出台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这样华大作为综合型大学的两条腿都会强壮起来。这对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意义重大。”
附件:
2013年理工科科研项目情况
2013年立项各类竞争性科研及横向课题(理工类)汇总表
2013年理工科学院立项项目一览表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简表
续表
2013年科技部、教育部等科研项目情况简表
其他市级以上科研项目情况简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2013年专利申请汇总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2013专利授权汇总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2013年度获科技奖项(理工类)汇总表
2013年公布被SCI、EI、CPCI-S收录论文的院系分布情况
注:因中信所提供数据滞后一年,本表数据皆为2012年收录数据。
2013年主要学术会议一览表(理工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