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如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在我国人群中患病率达到5.77%,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胃食管反流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抑制胃酸,使反流的胃内容物酸性下降,降低腐蚀性,从而减少对食管黏膜的刺激来达到治疗目的。

(1)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的改变应作为治疗的基本措施。抬高床头15~20厘米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在睡觉时利用重力作用加强酸清除能力,减少夜间反流。适当限制摄入高脂肪食物、巧克力、茶、咖啡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戒烟戒酒,避免睡前3小时饱食,以减少夜间反流。

(2)药物治疗 对于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不能改善反流症状者,应开始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① H2受体阻滞剂。H2受体阻滞剂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药物。这类药物可减少胃酸分泌,从而减轻反流液对食管黏膜的损伤,缓解症状及促进损伤的食管黏膜愈合。目前有三种 H2受体阻滞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即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②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通过非竞争性不可逆的对抗作用,抑制胃壁细胞内的质子泵,产生较H2受体阻滞剂更强更持久的抑酸效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等。③促动力药。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动力障碍性疾病,常存在食管、胃运动功能异常,在 H2受体阻滞剂及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无效时,可联合促动力药进行治疗。促动力药对于伴腹胀、嗳气等动力障碍症状的患者效果显著。这类药物主要有多潘立酮、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④黏膜保护剂。硫糖铝作为一种局部作用制剂,可控制胃食管反流症状。铝碳酸镁能结合反流的胆酸,减少其对黏膜的损伤,并能作为物理屏障黏附于黏膜表面。黏膜保护剂现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