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消费经济的演进之路

1.传统消费的三次变迁

1978年,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从此让经济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释放,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而随着不断繁荣的经济和日渐成熟的科技发展水平,我国正向全面小康的目标稳步迈进。

在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国内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改变,从最初的温饱型到之后的小康型,再到如今的富裕型个性化消费。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国内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一直都在发生转变。事实上,任何消费需求的变迁都与当时的社会供给结构、收入水平及消费文化密不可分,由此我们可将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变迁分为三个时代。

消费1.0时代: 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经过经济体制改革从而得到释放的社会生产力,彻底改变了生产关系和生产要素的配置。与此同时,经济供给能力的迅速提高带来了市场供给的极大丰富,消费者靠票证消费的时代由此终结,而后人们开始了面向市场、自由选择的消费时代。

家用电器的使用与推广是这一时期人们消费的重要特征。全国各地开始大量引进新兴家电生产线,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电器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家用电器的使用和推广是我国将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成就延伸至居民消费生活的表现。可以说,以家用电器生产和供应为代表的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步入了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为重要导向的新增长期,也由此加速了经济结构向“轻型化”的转型。

消费2.0时代: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

1984年,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大幕正式拉开。1992年,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虽然在这一阶段,经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但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依然保持稳步下降,尤其是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更是到了从小康型向富裕型转变的关键时刻。

这一时期多数城市职工家庭实现了从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和电视机的“三单一黑”转变为“三双一彩”,即单门冰箱变为双门冰箱,单缸洗衣机变为双缸洗衣机,单卡收录机变为双卡收录机,黑白电视机变为彩色电视机的消费升级。与此同时,广大农民购买力的提升,也让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手表等消费品进入普通农民家庭。

消费3.0时代:21世纪初到现在

在全球金融市场发展趋缓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同样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然而,经过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我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尤其是在一系列启动内需政策的刺激下,居民消费呈现加快增长的态势。1998年,我国进入了住房分配货币化阶段,住房改革进入深水区。自此购买商品房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生活中的一大重头戏。此外,这一时期汽车消费也日益兴起,汽车销售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一时期内,我国城镇居民逐步从小康型向富裕型消费水平转变,比农村居民的转换步伐更快;居民消费生活进入一个以提高生活质量为重心的新时期。

这一时期,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比重明显上升。相当部分的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入全面小康水平,少数进入富裕消费阶层。消费层次递进明显,消费热点多样化,以住房、汽车、教育、旅游、娱乐、体育、休闲、通信及数码电子消费等多样化消费品和服务为主要消费内容的消费热潮持续升温,成为我国居民消费迈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

经过系统的梳理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消费一直在发生着改变,每次消费经济的变化都是在上次基础上的革新,并且在完成新的转变的同时,消费者的需求与特征也在发生巨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