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商业变局与消费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从快速的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转向更持续、更高价值的消费驱动型增长模式,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商业格局也随之发生转变。近年来,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的冲击下,商业形态变革呈现以下几种趋势。
趋势一:互联网加剧商业体系重构
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升了经济的运行效率与创新效率。电子商务的兴起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极大地拓宽了商业交易的广度和深度,让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商业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跨界共享资源更加快捷高效,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速度的加快,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了系统性和平台性的运作能力,从而加剧了传统企业体系的分化和重构。
趋势二:新零售给商业格局带来的巨大变化
经过网络零售的快速崛起,如今又出现两类给商业格局变化带来更大想象空间的新模式。
其中一类是生态整合型电商平台的异军突起。这类电商通过互联网把大批分散、无序的商业机构、生活服务机构以及中小商户组织起来,成为生态化发展的共享经济。这是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又一创新模式。另一类则是制造业巨头对市场纵向垂直整合的新零售模式。这类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大数据应用为支撑,以产品和技术标准为纽带,展开市场垂直整合,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搭建起一条高效便捷的通路。
趋势三:新兴技术全方位影响商业形态的呈现
2017年5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强化创新驱动和政策激励,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根据智能制造的定义描述,智能制造离不开精益业务流程、跟踪生产全程、数字化升级生产设施、处理数据、保护技术信息资料等。而这些技术的应用,必将对商业形态产生重要影响。
2019年6月6日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以5G商用牌照的颁发为分水岭,中国进入了5G商业元年。以国内三大运营商的建网能力来看,基本上能实现重点城区的连续覆盖,5G将很快进入普通民众的生活。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5G商用牌照的发放,基于技术的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必将推动商业格局的改变。与此同时,以去中心化、公开透明、每个人均可参与数据库记录为显著特征的区块链技术,也让网络交易的信用得到了更安全、可靠的保障。在此基础上,从支付、贸易、保险等以信用为核心的产业逐步渗透扩张,直至大多数行业都被区块链赋能,由此可见,未来区块链技术将对商业形态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在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的冲击下,商业格局的变化日趋明显,而随着商业格局的变革,我国消费市场也出现新的变化和新的特征。
特征一:消费需求多层次与多样化
对于人类的需求,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在马斯洛看来,人都潜藏着这5种不同层次的需求,但人们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求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求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求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众所周知,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一方面,生产过程也就是消费过程;另一方面,消费过程也就是生产过程,甚至工人的个人消费,在一定限度内,也不过是资本再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同时,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存在区别,后者把产品当作活的个人的生活资料来消费,而前者把产品当作劳动,即活的个人发挥作用的劳动力的生活资料来消费。因此个人消费的产物是消费者本身,生产消费的结果是与消费者不同的产品。
由此可见,人的需求是层次性上升的,而这也注定了消费的层次性与多样性特征。
在新的经济时代,已经满足生存需求的人们开始追求消费的多层次性与多样化,因此,居民消费需求多元化的态势将日趋明显。
特征二:消费领域开始不断外延
20世纪80年代,城乡居民的消费尚处在温饱水平,消费领域主要集中在衣、食、用三个方面;20世纪90年代,居民消费由温饱水平向小康水平跨越,消费领域开始扩展,主要包括衣、食、住、行以及交通通信、教育文化等方面;自21世纪以来,居民生活逐步向富裕型迈进,消费领域进一步扩展,在衣、食、住、行之余,交通通信、教育文化之外,人们开始关注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以及医疗保健等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同一消费领域,现在的内涵和外延较之前也都有了重大改变。
特征三:消费方式创新升级
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迎来新的转变。首先,消费观念的变化,让居民的消费从追求标准化、大众化向追求个性化、时尚化转变。其次,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消费方式也变得层出不穷。从刷卡消费、贷款消费再到网络消费、移动智能消费,花样繁多,而随着消费方式的创新升级,消费也变得更加轻松、便捷。
特征四:消费主体迎来转变
在居民消费方式与消费内容越来越多样化的背后,是消费主力人群的转变。从年龄结构来看,我国新兴的中等收入人群年龄在30岁到45岁,而未来35%的消费者将来自新一代中等收入人群。这些主力消费人群对新兴事物的接受度更高,也更敢于消费。未来的消费主体,大多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们更注重生活品质,在同等条件下,他们更愿意花费更高的价格去获取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