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出生于1924年,具体月日不详。母亲出生的年代军阀混战,匪患四起,是日难耕、夜难寐、烽烟遍地的时期,人民正常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流离失所。大部分人都是尽快地逃离难以忍受的混乱世事和生活处境,外公一家也不例外,也在逃难的行列之中奔波。
听母亲讲,那时她大概一岁多不到两岁,还不知事,外公外婆拖儿带口,到比较安定的地方度生。外公一条扁担,一头挑着东西,一头挑着自己的孩子——我的母亲。跋涉几日,外公觉着母亲是最大的拖累,和外婆商量把自己的小女儿丢在荒郊野外,盼有好心人见到能抚养,如遇不到好心人就让她听天由命,只能做狼虫虎豹的快餐。外公外婆拉着舅舅含泪离开,母亲哇哇大哭,舅舅八岁了,接受不了眼前的事实,拽开外公的手,去照顾自己的小妹妹,领一会儿,背一会儿,和母亲一起慢步跟随。外公外婆走了很远,舅舅和母亲一直跟在后面,外公外婆没有办法,又担着母亲继续逃难。在外四处逃难的几年,他们去过很多地方,没有自己的农田,到哪里都是饥寒交迫,难以为继。母亲说,当时的天灾人祸把她折磨得骨瘦如柴,寒窑冷得外婆得了鼓胀病,舅舅得了关节炎,外边的生活实在维持不下去,经打听,家乡局势有所好转,一家人回到自己的家乡石家庄。几年的漂泊流浪生活把所有人折磨得百病缠身,外婆回家无钱医疗救治,四十四岁就撒手人寰。外公家庭非常困难,未能续弦。舅舅也有重病长期卧床,当时母亲只有六岁,几位堂婶看到如此可怜情况,都怀恻隐之心,要照顾拉扯母亲。先是五外婆照顾拉扯,叔父婶子倒也照顾周到。封建传统遗风要缠脚,晚上大姨(母亲的堂姐)缠脚疼得睡不着,母亲睡着后磨牙,大姨听到就用鞋底打母亲的嘴。日复一日的折磨,母亲的嘴始终是肿的,牙龈一直流血,特别早晨起来口边全是血盔。外公看着自己的小女儿被折磨得实在可怜,和四外公外婆商量,母亲又寄养在四外公外婆家生活,在四外公外婆家又住了两三年。四外公外婆都非常憨厚朴实,对母亲宠爱尤佳,照顾也很周到,但对一个很早缺失母爱的小姑娘来说,还是有缺憾。四外公外婆有两个女儿,都已结婚,来到四外婆家,其母女团聚那种亲密无间的融洽气氛,母亲看到后,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奢望和诉求。母亲十一岁时,外公就在预旺城找了个大户人家,管吃管住,让母亲给人家看管孩子做家务,这一逗留又是几年,无依无靠的孩子,挨打受气暂且不提,十几岁的孩子,成日的劳作,筋疲力尽却无处诉说,就这样,母亲在外坚持几年,家里境况稍有好转。大舅给人打工也回家了,还娶了从陕西逃难来此地的一位女子,随后生有一子,小舅病残的身体也有好转,成了瘸子,拐杖再也离不开手了。大舅去大户人家看望母亲,不料被大户人家的狗咬得遍体鳞伤,回家得了狂犬病,医治无效,二十几岁走完了人生的路,不久大舅妈也改嫁了。一个残破不全的家庭又是雪上加霜。当时四外婆有几句话,是说外公家的,“老子光棍,儿棍光,留下个孙子没婆娘”,听后让人心酸,这就是当时外公家的情况。在无奈之下,外公和四外公商量,把十几岁的母亲从大户人家领回,给两家人做饭收拾家务。听母亲说,那时没有布料做衣服,穿的都是毡匠做的毛毡衣服,夏天炎热穿着如上蒸锅,冬天冷风吹来透心凉,冬天冷可以找热炕,夏天穿一个长袖毡衣服热得难耐,穿毛毡坎肩,最怕来亲戚和熟人,来人要烧锅做饭擀面,十几岁的大姑娘敞胸露肩,羞得无地自容,躲又无处躲,十分无奈。这就是母亲的幼年和童年的一些经历,我几次提笔想把母亲幼年童年的经历溯源写出来,提笔泪如泉涌,顷刻思绪大乱,在无声的惆怅和焦虑中临事而惧。今天我付出了极大的勇气,把母亲的事写于纸上,怀念我的母亲,告诉大家不要践踏来之不易的幸福。
母亲回家照顾两家的生活起居,几年后结婚。当地风俗,和自己岁数大小相符的人结婚,一般都是五六十块银圆的彩礼。外公家实在困难,经人介绍要一百块银圆的彩礼,把母亲嫁给一个大十八岁的姓户的人。三十五岁没有结婚,家庭状况、身体的优劣可想而知,就这样母亲无怨无悔地和丈夫生活在了一起,母亲在户家生了两个女儿,大姐得病夭折,二姐一岁多,母亲一家就过起了流浪生活,姐姐的父亲在外给人帮工,也就是“拉长工”,母亲给主人家洗衣做饭照顾家庭里外。母亲二十三岁得了眼疾,在深山老林无人医治,就用白布包青盐磨老锈刀敷眼睛,眼病没有治好,倒落了一个“鸡暮眼”,终身残疾,行动不便制约了母亲的后半生。就这样一家三口在大山深处,流浪五六年,辗转多地,刘马套子、冰草川、大胡掌、塘土洼、温汉渠等地。吃喝好坏不用说也可以想象,就说铺盖,一家三口人只有一条小纱毡、一床被子,姐姐和她父亲盖的是被子,铺的是纱毡,母亲盖的是雨簸箕。以前我不知道雨簸箕是何物,大了才知道是放牧防雨的雨毡,雨簸箕特别硬,四处漏风,所以冬天白天穿什么,晚上还要穿着什么睡觉,母亲说她经常“打囫囵”不脱掉衣服睡觉,铺的没有,只能睡土炕,这就是母亲青年时代的住宿情况。有一年青黄不接,家庭生活实在困难,举步维艰,去投亲靠友,在亲戚家住了几天,没有吃到一次的顺眼饭菜,还遭受白眼。我的舅舅做小生意买犁铧及时赶到,见到如此情况,给我的母亲一吊二铜钱,也就是一百二十个铜钱,算是渡过当时的难关。在外漂泊几年,姐姐的父亲本来身体就很差,又受到颠沛流离的生活折磨,五劳七伤集于一身,只能回老家求医治病。出门时赶的一头毛驴驮的家产,回家已经发展到四头毛驴,都驮着维持生活现状的设施。回到户家垣老家,马上给姐姐的父亲看病。解放初期医疗条件非常落后,没有专业的医生,也是乱投医瞎吃药,久经医治,病情不见好转,四十七岁离开了人世。母亲这段青年时代的生涯,苦不堪言,让人痛彻心扉。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人悲惨经历的磨砺,激励我辈奋发图强,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不要忘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母亲二十九岁经人介绍,和父亲结婚,父亲当时是一个自起炉火的铁匠师傅,有稳定收入和住房,生活也能衣食无忧,和母亲以前生活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对母亲以前苦不堪言的生活也算是安慰。我们家庭的人事关系非常复杂,非常不好处理。我的爷爷是父亲认的一位老爹,和我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父母婚姻都是再婚夫妻,有句流行语,“女儿夫妻蜜和油,半路夫妻牛隔头”,哥哥是父亲前妻不生养抱养的,姐姐是从户家带来的,我和弟弟是他们俩亲生的,一家人的关系人们都说是“砖头瓦块”对的一家人,还有邻里的关系,都是要面对的重要关系。母亲很小就失去了外婆,虽然有外公,外公在母亲结婚不久也去世了。母亲是缺失父爱母爱的人,所以对我爷爷非常孝顺,数十年如一日,关心备至,留下了美名,流传后世。母亲和父亲的关系处理得很和谐,父亲大男子主义,母亲从不计较,父亲做什么她也从不过问,很少和父亲吵架,总以微笑应对。我只记得在哥哥、姐姐的婚姻问题上两人吵过架,以后的事实证明母亲的观点是正确的。对于我们四个儿女的成长,虽然血缘不同,母亲做事却没有任何的偏颇,一视同仁抚养我们长大。母亲和邻里的关系处理得非常融洽,从没有和任何人发生过是非口角,特别是对孤寡老人关爱尤佳,谁有困难尽自己的能力,解囊相助,从不吝啬,因为她曾经就是最可怜的人,也接受了好多好心人的援助。曾记得村里有几位和我家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来到我家向母亲哭诉自己的艰难,母亲好言相劝,做饭让吃了,临走还给一些东西帮助解决眼前的困境。
母亲前半生是颠沛流离,居无定所,食不果腹,无可奈何的半生。后半生是为我们操劳,身体疾病缠身,边劳边药的半生。母亲一直是一个老病号,风湿性头痛,视力逐渐减退,肠胃不好,恶心呕吐,高血压等病,无情地折磨和摧残母亲的身心健康。西药中药都是母亲的日常必备之物。西药那时医生处方开出几样,取药师按处方取好,都是用纸包着,母亲拿回家用小瓶装好,按医嘱服用,从不停用。中药一抓就是几大包,早晚各吃一顿,连续能吃十几天,外面的窗台大部分时间都一直在晒药渣,晒干放在草里喂牲畜。母亲一直跟病魔作斗争。就这样,母亲边吃药边操心我们的衣食住行,让我们始终有一个安心的生活环境。
母亲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朴实、厚道、淡定,从不在人前庸人自扰,更不议论他人是非,别人在她跟前说什么,她都洗耳恭听,从不发表任何观点,以表情达到沟通,让他人满意就行。我们如果听到什么,别人走后,母亲就暗嘱我们,让我们出去不要透露原情。母亲说,把别人的闲话说出去就是是非,让我们不要跟着别人打露水惹是非,影响我们的名声。还说,议论别人是非,是社会最不和谐的行为,要引以为戒。人生在世哪能一帆风顺,必定有磕磕碰碰,我们如果和谁发生口角,母亲知道后,教我们的不是忍忍,就是让让,无论如何不让我们和他人正面交锋,防止矛盾扩大。母亲的谆谆教诲让我们受益终生,也为我们的做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有我们现在家庭的和谐共存。
母亲的人生经历和现在的生活相比,天地悬殊,母亲一生太可怜了。幼年的流离失所,青年的生活无以为继,中年的家庭调节用度,老来的病魔缠身,一生没有幸福可言,落笔时我心情非常沉重,人都爱写锦上添花,可母亲的人生,我每每提笔,总是泪水止不住地流着,有时泣不成声,抹着眼泪,扔下正在写的书稿,弃笔而去。写写停停,艰难完成初稿,经过多次润笔,才把母亲的伤心流泪史写于纸上,这也是母亲的部分经历,不是母亲的全部历史,好多我都不愿写于纸上,就希望这能给后人做一借鉴,让我母亲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公之于世,希望大家认真对待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