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我妻石俊梅

我妻子石俊梅1951年出生于同心县张家塬乡汪家塬村一个父母双残的家庭。解放初期虽然有少许土地,但是因为家里没有能力置办耕畜和设施,襁褓中的她就跟随父母给别人打工,过着四处游荡的生活。1956年合作化后成立人民公社,父母才带他们兄妹安居祖屋。

正当石俊梅到学龄七岁时,其母亲动了两次大手术,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只能照顾一家人的衣食住行,耽误了最佳学习机会。十三岁时,她母亲身体能够自理,但是同龄的孩子初小已经读完,自己从头再来已不是一件易事。在其父亲的旧观念中,女孩子将来就是家庭妇女,做贤妻良母就行了,读书学知识有何用?所以农村办的夜校跟读班她也就没能如愿以偿地参加。

贫苦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习惯。石俊梅十三岁开始劳动,因为积极上进,博采众长,十六岁加入中国共青团。此时正是农业学大寨、兴修水利、平整梯田的时期。她以自己的苦干、实干赢得了大家的认可,被评为劳动模范,成为铁姑娘队队长。她农忙劳作在田间地头,农闲平田整地、打窖蓄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各级组织的赞誉和表彰。二十二岁时,由于她政治上立场坚定,工作中积极进取、模范带头,生活中爱憎分明、乐于助人,顺利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成家之后,我的妻子由群众评选,被推荐为生产大队副支书、大队妇联主任。她任劳任怨,带领大家劳作在劳动第一线,工作认真、劳动踏实,起到了示范作用。在经过县党校的培训学习和培养后,二十三岁被评选为县妇联副主任、公社妇联副主任、大队副支书、妇联主任。由于成绩显著,她的名字也被列入了《同心县县志》里面。对于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农村家庭妇女而言,这是莫大的荣誉!

妻子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大队工作期间,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大队基建队六十多人,常年在山坡平整梯田、兴修水利。土地得到了良好的水土保持治理,起到了稳产高产的作用,成绩也得到了各级组织的认可。1979年9月,她得到了全国妇女的最高荣誉——“全国三八红旗手”。奖章到现在还完好无损,上级部门多次拍照展示。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参加人员的名单中就有她。因为当时她正在分娩之际,未能参加国家的代表会议,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在任职十几年中,妻子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做出了优异成绩,得到了各级组织和群众的认可,自治区还为“村妇联”奖励锦旗。她经常名列光荣榜,荣誉证、奖状应有尽有。改革开放后,各级组织需要知识化,她已无能力担当重任,退居二线相夫教子。

妻子退居二线后,赡养两位年迈的老人,对他们无微不至地照顾,得到了父老乡亲的认可,孝子之名远近皆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家都响应中央号召,生产责任包产到户,大家共同发家致富。她把所分到的生产资料及设备操作得得心应手,做到了巾帼不让须眉,里外都是一把好手。

妻子由于在以往的工作中没有文化而受到很多制约,所以她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在后期对孩子的教育中,循循善诱,常抓不懈,宁让自己吃苦,不让儿女辍学。她深知“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道理。她经常督促教育儿女,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四个孩子都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大学。应了名家的四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孩子们以自己的成功报答了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现在也算小有成就。真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夫教子,四个孩子相继大学毕业。德不孤,必有邻。妻子又被群众推荐,加入村支部领导班子,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身份,献言献策根植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建设,来履行一个共产党员始终是人民公仆的带头示范作用。直到儿女不忍母亲羸弱的身体再受到摧残,搬进了省城,这才遗憾地脱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