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旅文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 谭明交 刘琴
- 2306字
- 2025-04-05 07:18:04
(三)精准扶贫国际意义
长期以来,国际社会都把促进发展、消除贫困作为国际人权保障的重要目标,致力于通过国际合作减缓贫困。2000年9月,在联合国首脑会议上,189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千年宣言》,宣布:“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帮助我们十亿多男女老少同胞摆脱目前凄苦可怜和毫无尊严的极端贫穷状况。我们决心使每一个人实现发展权,并使全人类免于匮乏。”该宣言还提出“在2015年年底前,使世界上每日收入低于一美元的人口比例和挨饿人口比例降低一半”的具体目标。在千年发展目标部分实现的基础上,2015年召开的联合国发展峰会又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到2030年消除极端贫困、让所有人的生活达到基本标准、优先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消除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的目标。
中国是国际减贫行动的积极参加者。改革开放以来,根据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贫困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中国政府持续开展了以农村扶贫开发为中心的减贫行动,有效缓解了农村贫困状况。从1994年开始,中国政府连续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等国家减贫规划,投入巨额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重大创新。精准扶贫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对在探索中前进的其他国家产生了积极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减贫工作,提出和实施了精准扶贫方略,制定了一系列力度大、针对性强的重大举措,以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目标,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减贫行动,扶贫投入大幅增加。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在贫困地区的投入超过1500亿元,约占全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总规模的三分之一。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2011年的27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67.45亿元。2012~2015年,国家为易地扶贫搬迁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404亿元。交通运输部投入车购税资金5500亿元,用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公路建设,带动全社会公路建设投入近2万亿元。贫困地区共安排中央水利投资2375亿元,占中央水利投资总规模的31.7%。
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扶贫开发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提高了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1986年,中国农村扶贫标准仅为年人均纯收入206元,2009年提高到1196元,2011年大幅提高到2300元。2014年,这一标准动态调整为每人每年2800元。按照现行扶贫标准,1978年,95%以上的中国农村人口都处在贫困线之下,贫困人口规模可达7.7亿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5575万人,年均减少19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下降到2015年的5.7%,下降了91.8个百分点。
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根据国情做出的解决贫困问题的决策和实践。精准扶贫概念的提出和施行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彰显了中国领导人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推进精准扶贫,是扶贫进入关键阶段所进行的深层次改革,是中国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切实可行的操作路径。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际减贫交流合作,连续举办2017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2017中非合作论坛——减贫与发展会议和第11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加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减贫与发展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组织实施援外减贫培训、东盟+3村官交流项目和中非青年减贫与发展交流项目,推进东亚乡村减贫示范合作项目。特别是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旨在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更好地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这一系列举措,是中国为世界反贫困事业做出的伟大探索,为国际减贫事业注入了新活力,势必会开创21世纪人类反贫困事业的新纪元。
中国是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农村扶贫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对国际人权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全球在消除极端贫困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归功于中国。美国《赫芬顿邮报》在题为《世界贫困人口20年内减半是谁的功劳?》的文章中说,如果我们能从中国过去15年间的努力中吸取经验,在全球创造另一个中国奇迹,那么甚至可以说,我们将带领人类永远走出贫困。中国在双边和多边框架内对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实施千年发展目标提供了帮助。除了提供物资和资金援助外,中国还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减贫方面的人员培训,介绍和推广中国经验。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在消除贫困、促进国际人权保障方面的贡献会越来越大。
精准扶贫是世界反贫困的最新实践
扶贫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有着世界典范意义的伟大工作。多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在2015年就提前完成《联合国千年宣言》目标,在189个缔约国中前所未有地使4.39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状态,成为全球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中国减贫事业的巨大成就高度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说,“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所以我们必须要以世界眼光来看待“精准扶贫”,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总结,而且是世界扶贫理论的最新探索和总结。
[1]《习近平提“精准扶贫”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人民网,http://legal.people.com.cn/n/2015/0804/c188502-27408724.html。
[2]《习近平谈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8-08/13/c_1123263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