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读懂一幅画:七步图解油画
- 仁宽
- 1618字
- 2025-02-17 22:44:37
4 最后的晚餐


The Last Supper
作者/【意]列奥纳多·达·芬奇 创作时间/1495—1498年
尺寸/460cm×880cm 现收藏地/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修道院

作者 文艺复兴的博学家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年)是文艺复兴盛期的巨匠,他几乎在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个博学家,被后世的学者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全才。达·芬奇最大的成就便是绘画,他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几乎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中《最后的晚餐》在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是最著名的一幅。
品赏 谁是叛变者
《最后的晚餐》取材自《圣经》故事,传说耶稣曾在耶路撒冷的神殿上,猛烈抨击伪善的人,说他们是毒蛇的子孙,因此遭到这些人的极端仇视,他们决定处死耶稣。耶稣的门徒犹大在恶势力面前叛变,出卖了耶稣。这幅画就描绘了在逾越节的晚上,耶稣已预知其死期将至,和12个门徒共进晚餐,当耶稣的门徒在听到耶稣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的一刹那所表露出来的不同反应的画面。
这幅画可以说是达·芬奇艺术上的巅峰之作,画面中的人物,或惊恐、或愤怒、或怀疑、或剖白的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使圣餐题材的创作向文化本义回归,从而赋予了作品新的创造力和活力。
宗教的世俗化
达·芬奇在画草图的时候,几乎照搬了来自生活的素材,人物都有身边人的影子。他对宗教题材进行了情节化的处理,试图在画中讲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这种宗教题材的世俗化倾向在当时是一种热潮。

图解油画

1 耶稣
耶稣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2 彼得
彼得震惊地倾身探向耶稣,仿佛右手握着一把刀,又仿佛刀是被一只无主的手握着,刀背对着犹大的背后。
3 犹大
犹大朝后倚着,他的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袋。
4 约翰
约翰的头朝彼得垂着,像耶稣那样平静,他已经领悟了主人的话。
5 大雅各
大雅各力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话,两手摊得大大的,惊叫了起来。
6 托马斯
托马斯疑惑不解地看向耶稣,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
7 三门徒
右侧的三个门徒正在讨论有关耶稣说的那句话,他们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细节 是约翰还是抹大拉
位于耶稣右手边的人物看起来像是一位女性,很多人都怀疑是玛利亚·抹大拉。比较明显的是,耶稣和这个人衣服的颜色是对应的。耶稣穿着一件红罩衣,披着一件蓝斗篷;这位女性穿着一件蓝罩衣,披着一件红斗篷,表示一阴一阳。但是更多的人认为这是因为约翰俊美似女子。

细节 多出来的一只手

画面上犹大的背后有一只无主的手,拿着一把刀,怪异地扭曲着,位置就在彼得的旁边。如果循着图上的人物寻找手的来源,你就会发现它不像是画中任何一个人的手。从画中人物表情来看,这只手的主人很可能要刺杀彼得,那到底是谁要刺杀彼得,杀彼得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真相恐怕只有达·芬奇才能解释了。
细节 达·芬奇的自画像

画面右侧的撒迪厄斯实际上是达·芬奇的自画像,他背向耶稣。撒迪厄斯确实和达·芬奇的形象很接近,加上达·芬奇的许多作品都牵涉耶稣或者神圣家族,画面构图中至少有一个人背向中心人物,所以有人得出这个结论。
技法 横幅对称构图
《最后的晚餐》中构图是完全对称的,前景是一张大长桌,横着、端正地放在画面的最前方,这一设计强化了画面的稳重感、严肃感。整排的人和前面长桌形成平行的水平线,使之在构图中形成向两边展开的视觉感受。
画面中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紧紧地集中到了耶稣的身上,这种视觉的引导使所有门徒不同的面貌、心情、性格逐一呈现在观众面前,为充分刻画出每一个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整图色彩以棕褐色为主,光线明度由中心向四周环绕放射,这种对称的构图很好地烘托出了整幅画的神秘与庄严感。
技法 高超的明暗对比
达·芬奇采用了平行透视法,运用传统的一字形排开的构图惯例,让焦点集中于耶稣明亮的额头。作品运用了高超的明暗技法,瑞士美学家沃尔夫林评价:“达·芬奇被认为是明暗对比法之父,尤其是他的《最后的晚餐》,其后期艺术生涯中第一次大规模地把明暗用作构图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