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灞桥折柳

老道士极为幽怨的从侯爷府拉走了一车五铢钱,这是张义三人炸了他丹炉的赔偿。

李敢和霍去病还没有从爆炸声中缓过来。

“这就是我老爹说的掌心雷吗?”

李敢恍恍惚惚。

“XX!”霍去病突然跳起来,“这XX用来炸匈奴人得多XX够劲!”

他第一时间想到了把炸药用到战争上。

“阿义你一定要把配方给我!我去找陛下!”

霍去病使劲摇晃着张义肩膀。

“别摇了!”张义被晃的天旋地转,“我马上写!”

霍去病带着原始的炸药配方,风风火火的赶回了皇宫。

阿大难得在家,“怎么不去找老李喝酒?”张义做了个喝酒的手势。

阿大摆摆手,打着手势示意老李不在家。

李广去参加大朝会了,虽然张义是关内侯,但他的官职只是大行卒吏,还没资格参加。

“他娘的,这群没卵子的老书虫!”李广气呼呼的回来了,嘴里不住的骂着,“打匈奴人还议什么议!”

“怎么了李叔?”张义好奇的趴在墙上问。

“还不是那群没胆的文官!”

李广还在愤愤不平。

原来刘彻就匈奴人入侵西域召开了大朝会,刘彻想征发十万大军,彻底打通河西走廊,将大汉的势力辐射到西域。

以卫青为首的军方自然没意见,功名沙场取,谁不想搏个马上封侯。

但以丞相为首的文官极力反对,称现在是夏种、夏收的关键时刻,贸然再兴徭役,民力实在有限,况且春天才刚刚发动了一场大战,大汉还没有恢复过来。

最终刘彻权衡利弊,决定暂时按兵不动,先排出使团出使西域,打探西域敌情以及收集情报。

到手的仗没了,李广不生气才怪。

“不知道哪个倒霉的要去西域。”

张义心里嘀咕着。

“不会是我吧?”他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砰!”

北宫广场上传来一声巨响。老道士的丹炉又迎来了一次蹂躏。

“你说这是张义父亲传下来的雷法?”

刚见识过炸药威力的刘彻有些震惊的问霍去病。

“张义之祖张释之乃强项令,其父竟只为一府库小吏。”在得到霍去病肯定的答复后,刘彻有着惆怅的说道,“此大才不得重用,朕之过也!”

随即刘彻将北宫划为禁区,提前开启了炸药武器化的科技线。

大行令李息今年四十岁了,在担任大行令一职前,他已戎马了二十余年。

“陛下,这是臣拟定的使团名单!”

他恭敬的递上一卷竹简。

刘彻接过竹简,粗略的扫了一眼,主使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

“让张义带队出使西域吧。”

刘彻悠悠说道。

“若他能像张骞一样活着回来,那证明朕没看错人!朕不介意在他侯爵前再加俩个字!”

刘彻从来不是一个喜欢藏剑的人,他喜欢用剑。卫青如此,张骞如此,霍去病如此,张义也是如此。

接到诏令的那一刻,像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张义反而感到很轻松。

刘彻晋升张义为大行典客,即日带领使团出使西域。

“阿娘!”他笑着对李氏说,“儿要出趟公差,过几个月就回来!”

李氏紧紧抓着儿子的手,生怕他得而复失。

家里的一切都在蒸蒸日上,张义也不想以身犯险呀,可是君令如山。

“老吴,家里的事就拜托你了!”

“恭哥,家里多安排几个护卫!”

晚饭时,张义交代着家里事。

众人如丧考妣,都没有动筷子,连最贪吃的星儿也在偷偷抹着眼泪。

“侯爷我还没死呢!”张义笑着调侃道,“出趟远门而已,又不是没去过!”

“等我回来,说不定还能给你们带回个西域嫂嫂呢!”

张义抱起星儿和月儿开着玩笑,在星儿没心没肺的笑声中,众人这才活过来。

张义要出使西域的消息不胫而走,卫青送来了一身贴身细软甲,是浸了桐油的蚕丝缫着金线织成的,据说刀枪不入。

霍去病和李敢拎了两坛好酒,哥仨喝了个通宵,可惜郭野不在,听说去朔方当差去了。

“活着回来!”霍去病扶着张义肩膀,“咱们说好的,要一起去北海边上撒尿的!”

“那肯定是我尿的远!”

张义自信的拍拍胸口。

第二天一大早,张义穿戴好玄色官袍,在家中众人不舍的眼神中,坐上了前往大行令府邸的牛车。

赶牛车的还是那个谒者,牛车也是一如既往的慢和颠簸。

“等等!张兄等等我们!”

大老远的,张义听到有人在喊他,定睛一看,是背着行李的终军和安国少季。

两人气喘吁吁,争先恐后的跳到牛车上,和张义挤作一团。

“你们来干嘛?”张义不解的问道。

“大丈夫当带三尺剑、立万里功,岂能为一刀笔之吏乎!”终军慷慨陈词,“我要随张兄往西域走一遭!”

“那你呢?”张义问向安国少季,他知道这小子可没有行万里路的志气。

“我听说那西域女子也是风韵犹存!”安国少季有着羞赧的说道。

“屁!”终军毫不留情的揭穿了安国少季,“这个登徒子把阳江侯家二小姐肚子搞大了,人家正提着刀满长安找他呢!”

“他是在长安呆不下去了!”

张义挑着眉毛,对安国少季竖起了大拇指。

牛车慢悠悠的驶进了长乐宫,刘据正带着卫伉和曹襄站在宫道边上。

“我就知道!”张义跳下牛车,揉着刘据的脑袋,“你小子果然是皇子!”

刘据一下子抱住张义,他泪眼汪汪,“呜呜,我去找父皇说情,不让你去!”

张义蹲下身子,替刘据擦干净眼泪,“说什么屁话呢!大哥我就出趟远门,馆里那些小崽子就要靠你们照顾了!”

“可千万不能丢咱蒙学馆的份!”

刘据憋着眼泪使劲点头。

张义可算见到了自己的顶头上司李息,李息紧紧握着张义的手,说着些很官方的话,什么国之栋梁呀、一帆风顺呀、马到成功呀啥的,然后丢给他一根旌节,让他早去早回。

使团总共四十五人,加上终军和安国少季四十七人,包括一个叫甘有道的副使,三个月氏使者,三个匈奴向导,五个礼官,剩下的全是护卫。

走在尚冠大街上,张义正低着头犹豫着要不要去和刘陵道别。

此去前途未卜,或许两人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见面。

正犹豫间,他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发香,抬头一看,刘陵正背着手站在前边,脸上的笑容如初见时那般嫣然。

两人并肩而行,像章台文会时那个细雨霏霏的夜晚。

不同的是,走着走着,两个人的手牵在了一起。

握着刘陵的柔荑,张义觉得一辈子就这样走下去也蛮好。

尽管两人已刻意放慢了步子,可几里路实在不经走,恍惚间,到灞桥了。

灞桥周围栽种着很多柳树,夏风吹过,轻抚万条绿丝绦。

张义折下几根柳条,编成一个环戴到刘陵头上。

两人相拥。

“我会等你回来。”

“我会活着回来。”

阿大从宿醉中醒来,他嗅了嗅空气,发现家中没了张义的气息。

“嗷嗷!”他大叫着跑出门外,向张义远去的方向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