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纪末的维也纳:弗洛伊德、克里姆特、勋伯格和现代主义的诞生
- (美)卡尔·休斯克
- 1853字
- 2022-08-10 16:20:43
Ⅳ
由于本书的研究并非要构建一幅历史全景图,所以各章均可以单独阅读。每一章都是从一个独立的尝试点切入讨论范围,根据具体问题的不同性质,文章的篇幅和重点均有所不同。只有政治与文化之间的互动作为唯一的基本主旨而贯穿始终。本人的期望是,就好似在组歌里一样,中心思想的作用便是搭建起一个统一连贯的世界,各个部分能够彼此照亮对方,共同来阐明更大的整体问题。
对各章的重点和排列赘言几句,或许能对读者的具体阅读有所裨益。第1章,“政治与心灵”,为整个系列提供了背景,旨在笼统介绍奥地利文化传承的特殊性质——部分上是贵族的、天主教的和审美的,部分上是资产阶级的、墨守法律的和理性主义的,在这种情况下,世纪末文化的缔造者要面对功能和意义上的危机。他们的两难境地,在阿图尔·施尼茨勒(Arthur Schnitzler)和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Hugo von Hofmannsthal)这两位文学人物的身上显现无遗,表现在他们的历史重任上,就是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改造传承,以适应他们的社会阶级中所出现的问题。
第2章,“环城大道与其批评者,以及城市现代主义的诞生”,以城市形态和建筑风格为媒介,回顾和探讨了自由主义政治盛行时期的文化体系。但本文同时也具前瞻性。两位主要参与者,奥托·瓦格纳(Otto Wagner)和卡米洛·西特(Camillo Sitte)对维也纳的自由派的再改造有何批判反应,显示出了在构筑环境的现代思想上所出现的两种冲突趋向,即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还是功能主义(functionalist)。
第3章,“新调性中的政治”直接进入政治领域,特别是反犹主义这一关键领域。通过对三位领军人物(两位反犹主义者、一位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分析,本章追踪了幻想政治的产生过程,在这其中,贵族文化传统的持久力量,被这三位曾经的奥地利自由主义者加以改用,以顺应大众政治的现代追求。
第4章更为深入智识领域,讨论一份单一文本,即弗洛伊德划时代的著作《梦的解析》。我在这里所使用的精神分析法,被略为修改过,通过利用弗洛伊德的白日残梦,重构那些曾经影响过他关于心灵的观念的个人历史体验。梦境和回忆,是弗洛伊德在做自我分析时,从自己被压抑的过去中重新提取出来的素材,而在探索这些梦境和回忆的社会与政治内容时,我们发现,精神分析法,作为一种非历史的思想体系,是在历史给弗洛伊德造成的创伤下形成的。
有关画家克里姆特的第5章,重点再次拓宽,从单独一个文本到其一生的全部作品。克里姆特起先积极参与自由主义高雅文化,然后又为了追求“现代”而反对这种文化,最后又隐退到纯装饰功能里去,他的一生,通过其绘画的风格和观念,记录了哈布斯堡时代后期的紧张局势中,艺术的性质和功能的变迁。
最后两章,“花园的转变”和“花园中的爆炸”,展现了艺术逐渐发生重大转变的概貌,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自由主义衰落过程中,艺术失去了对社会现实的定位。花园在传统上是人类掌控秩序的象征,如今成了一个媒介,用来追踪超过四代人以来,在人类环境中新出现的后理性主义概念。第6章,“花园的转变”,通过特殊的文学例证,展现了对思想和情感无比痛苦但又颇富创造性的重组,这些思想和情感是在自由主义权力(以及支撑这种权力的历史维度)土崩瓦解的情形下出现的。最后一章,“花园中的爆炸”,继续了这一过程,探讨了表现主义文化的诞生——这是一个新的更为动荡的时代,传统文化秩序的覆亡达到高潮,而新的文化开始重构。在反对世纪末唯美主义的狂暴声浪中,柯克西卡和勋伯格设计了绘画和音乐的全新语言,在对自己社会公开的价值观的超越性否定中,宣告了受苦的普遍性。现代人被定义为“被判定要重新构建自己宇宙”4的人,伴随着这个界定,20世纪的维也纳又寻觅到了自己的声音。
注释
1关于美国在1918年之前对弗洛伊德的接受问题,其详细的分析请见小内森·黑尔(Nathan G. Hale, Jr.)所著的《弗洛伊德与美国人》(Freud and the Americans,纽约,1971年版)。
2关于这一反抗的初期阶段及其文化蔓延,请见威廉·麦克格拉斯(William J. McGrath)所著的《奥地利的狂欢艺术和民粹政治》(Dionysian Art and Populist Politics in Austria,纽黑文,1974年版),散见全书各处。关于对整个发展的概述,请见卡尔·休斯克(Carl E. Schorske)所著的《世代紧张与文化变迁:对维也纳的反思》(Generational Tension and Cultural Change: Reflections on the Case if Vienna),转自《代达罗斯》(Daedalus,1978年秋季号),第111—112页。
3弗里德里希·黑贝尔(Friedrich Hebbel),引自海因里希·贝内迪克特(Heinrich Benedikt)所编的《奥地利共和国史》(Geschichte der Republik Oesterreich,慕尼黑,1954年版),第14页。
4奥斯卡·柯克西卡(Oskar Kokoschka)著,《文集,1905—1955》(Schriften, 1905—1955,慕尼黑,1956年版),第403页。
①所谓“进步时期”(Progressive Era),指的是美国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译者注
②Jung-Wien:字面意思即“青年维也纳”。——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