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言语障碍是指人们在使用或理解口语、书面语等沟通媒介时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在中国,言语语言障碍儿童占儿童总数的比例为10%~20%。其中,3~6岁儿童的功能性言语障碍发病率为3%~8%;唇腭裂发病率约为1.82‰,其中腭裂术后30%~50%的患儿存在言语障碍;每年新增150万脑卒中患者,其中30%伴有失语症;脑外伤的发病率约为55.4/10万/年,其中10%的患者伴有失语症;脑瘫发病率为1.2‰~2.5‰,其中80%伴有言语语言障碍;嗓音障碍的发病率约为6.6%;发育性语言障碍的发病率约7%;孤独症发病率约为1%,患者总数已超过100万,其中大多数患儿存在言语语言障碍;口吃发病率约为1%;每年新生聋儿约2.3万,而由于缺少与周围语言环境的互动,大多数听力障碍儿童的言语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上述患者主要表现是语言交流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而科学有效的言语康复治疗则是解决这些问题最主要的方法。
在康复医学中,言语治疗与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同为重要的专业领域。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西方国家就开始了言语康复工作,并已形成完整的言语治疗体系。我国的言语康复治疗起步较晚,在言语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言语障碍的诊断、评估以及康复治疗的理念和方法等方面有待提高,在言语康复治疗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言语康复事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言语康复指南》的编写及出版显得十分必要而且紧迫,这也成为中国康复医学会的重点工作计划之一。2020年11月7日,中国康复医学会言语康复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这个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给我们搭建了一个最佳平台,使我们能汇集言语康复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来编写本指南。
本指南主要对运动性言语障碍、失语症、嗓音障碍、构音与音系障碍、发育性语言障碍、口吃及相关言语流畅性障碍、腭裂语音障碍及听力障碍儿童言语障碍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评估、治疗计划的制订及实施等方面进行阐述。本指南以汉语普通话患者的言语康复为基础进行介绍,其中各种言语评估量表、言语促进治疗法、汉语构音治疗法、重读治疗法、口部运动治疗法等都是以汉语普通话发音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设计的。
本指南凝聚了言语康复治疗领域专家学者及临床康复工作者的知识、经验与智慧。大家通力合作,反复研究、斟酌、推敲,最终完成了本指南的编写。这既是各位言语康复领域专家和临床工作者多年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的结晶,也是同行们多年来的共同心愿。
笔者从事言语康复治疗三十余年,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我国言语康复治疗的发展历程,对于不同原因导致的言语障碍的康复治疗,我们虽然努力工作、不辍思考,但仍有不足和遗憾,还有太多问题需要我们孜孜以求。
在本指南完稿之际,首先要感谢中国康复医学会领导给予我们的支持和信任,让我们得以在一个资源充足的平台上完成本项工作。感谢丛书主审燕铁斌教授在本指南编写过程中给予的指导与支持。衷心感谢在本指南编写、内容审核等工作中给予指导与帮助的同行和出版社专家!最后,对本指南各位编委的齐心协作,致以深深的谢意!
指南编写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对本书中存在缺陷或错误给予批评指正。
陈仁吉
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