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朱友贞亡国

第167章 朱友贞亡国

有人建议朱友贞逃往洛阳,在那里召集各路军马,伺机反攻,这个敬翔已经提过了,朱友贞知道逃到哪也白搭;还有人建议朱友贞亲自北上,投奔段凝的军营,但这个办法马上被否决,因为段凝可能已经知道王彦章被唐军杀害,这种情况下能不能效忠大梁都很难说,还能指望他保护皇帝吗?

宰相郑珏献策,让朱友贞带着玉玺向唐军诈降,先保住性命再说。朱友贞道:“事到如今,我不是舍不得玉玺,只是你这计策能成功吗?”郑珏俯首良久,道:“恐怕不行。”左右皆哂笑不已。

这也不行那也不妥,朱友贞急得眼泪直流,可左右侍从却都在捂着嘴偷笑,好像皇帝这个囧样与他们毫无关系。见满朝文武都拿不出个像样的法子,朱友贞只好退朝,躲在宫中愁得日夜哭泣,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几天后,朱友贞发现藏在卧室的玉玺突然不见了,问了一圈才得知,玉玺已被亲随偷走,献于李存勖了。朱友贞有些懊恼,早知道还不如自己带着去投降呢,说不定真能保住性命。瞎想了一通也想不出什么,只好又流泪不止。

朱友贞知道唐军将至的消息,对禁军指挥官皇甫麟说:“李家和我们朱家是世仇,我若投降,肯定没好果子吃,更不能等他们攻进皇宫将我俘虏。可我又不敢自己抹脖子,就由你来动手,砍下我的人头送我一程吧。”皇甫麟不肯,哭着说:“臣愿意带领禁军登城御敌,万死不辞,陛下您千万不要绝望,这种弑君的命令微臣万万不敢接手啊!“朱友贞又说:”你不愿送我走,难道是想把我绑了去向李存勖邀功吗?”皇甫麟当下就要自杀以表忠心,朱友贞连忙拉住他的手说:“别这样,我都明白了,你要是真的忠诚于我,那就照我说的做。”皇甫麟没办法,只好持剑刺死朱友贞,然后自杀。

唐军还没进城,甚至还没赶到开封城下,朱友贞就吓死了。其实吧,朱友贞这个人很儒家,温良恭俭让都能做得很好,也不像他爹朱温那样荒淫无度,连儿媳妇都不放过。要说他最大的弱点就是无能,无能到除了杀哥哥朱友珪那次决断果敢以外,之后遇事全无主见,没主见也行,能把几个能臣干将都用起来的话也绝不会落到如此下场,只可惜又偏偏听信五人帮,让他们把好好的国家祸害到完蛋。无能不是错,身为皇帝再无能那就对不起观众了。

李存勖率兵进城,颁发诏书赦免梁朝官僚。李振对敬翔说:“新主已有诏赦罪,我辈理当入朝。”敬翔慨然拒绝说:“我二人同为梁相,君昏不能谏,国亡不能救,新君若问及此事,将如何对答呢?”李振退出。当天夜里,敬翔宿于宅第。天将亮,侍从报告说:“崇政院李太保已入朝”。敬翔返回寝室叹道:“李振枉为大丈夫了!朱家与李家结为仇敌,当初我们共同谋划,如今少主自刎殉国,纵然新皇朝赦免我等罪过,又有什么脸面进入建国门呢?”于是上吊自尽而死。

敬翔妻子刘氏,父亲任蓝田县令。黄巢之乱时刘氏为尚让所得。黄巢兵败,尚让携刘氏投降。尚让被杀,时溥纳刘氏为妾。梁太祖平定徐州,得到刘氏并宠爱她。敬翔丧妻,太祖又将刘氏赐给他,敬翔爱不择手。但刘氏不守妇道,仍然公开去找朱温。还不时羞辱敬翔:“尚让是黄巢的宰相,时溥也是国家的忠臣,你看看你的门第,真是太羞辱我了。”敬翔宰相肚里能撑船,不希望她到朱温那里说三道四,只好忍辱向她道歉。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现在可能没有人接受她了。

李存勖攻入东京后,听闻朱友贞自尽,怅然而叹道:“古人云,敌惠敌怨,不在后嗣。唐梁之间的一切仇怨,皆起于朱温,与朱友贞无关。我和他对阵十年,只可惜未能在他活着时见其一面。今已身死,遗骸应令收葬;惟首级当函献太庙,可涂漆收藏。” 左右闻谕,当然依言办理。

李存勖令人在椒兰殿前摆上李克用临终遗箭,祭祀亡灵,折断最后一支雕翎。正是:

克用当年志未酬,

不平三恨死不休。

庄宗一统中原日,

遥望已过二十秋。

三日后,梁将段凝杀驸马赵岩,将其人头献上归降后唐。庄宗大喜,封段凝为上将军之职,复为唐臣。驸马赵岩一直保举段凝排斥王彦章,可最终杀死他的却是段凝。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段凝扬扬自得毫无愧容,梁室旧臣相见切齿。段凝遂暗地进谗,极力排斥。谓梁要人李振、张汉杰、朱珪等窃弄威福,残害群生,不可不诛。唐主再下诏令,首罪敬翔、李振,说他党同朱氏,共倾唐祚,宜一并诛夷。朱珪助虐害良,张氏族属涂毒生灵,一应骈戮。

这诏一下,除敬翔已死外,所有李振、朱珪、张汉杰、张汉伦等,均被缚至汴桥下尽行处斩。所有妻孥人等亦被收戮,敬翔家属及刘氏也并受诛,赵岩家满门抄斩自不必说。以上诸人虽然有罪,但由段凝上书诛夷未免可气!唐主于凝何德?群臣于凝何仇耶?驸马赵岩还一直保举你呢!

李存勖追废朱温、朱友贞为庶人,毁去梁宗庙神主,并欲发朱温墓斫棺焚尸。河南尹张全义自河南入朝唐主。唐主与语掘墓事,全义面陈道:“朱温虽陛下世仇,但已死多年,刑无可加,乞免焚斫,借示圣恩!”

唐主乃止,只令铲除阙室,削去封树了事。乃颁诏大赦,凡梁室文武职员将校概置不问。令枢密使郭崇韬权行中书事,寻进封为太原郡侯,赐给铁券,并兼成德军节度使。崇韬职兼内外,竭忠无隐,唐主亦倚为心膂。豆卢革、卢程等,本没有甚么才能,无非因唐室故旧,坐受成命。

唐主命肃清宫掖,捕戮朱氏族属。所有梁主妃嫔多半怕死,统是匍匐乞哀,涕乞求免,独贺王朱友雍之妃石氏兀立不拜,面色凛然。唐主见她体态端庄,不禁爱慕起来,便谕令入侍巾栉。石氏瞋目道:“我乃堂堂王妃,岂肯事你胡狗。头可斩,身不可辱!”

唐主怒起,即令斩首。继见梁末帝妃郭氏,缟裳素袂,泪眼愁眉,仿佛带雨梨花,娇姿欲滴,便和颜问她数语,释令还宫。此外一班妃妾,或留或遣,多半免刑。是夕召郭氏侍寝,郭氏贪生怕死,没奈何宽衣解带,一任唐主戏弄。石氏宁死不受辱,郭氏忍辱偷生,其实都没有什么错误!正是:

三箭高悬太庙凉,

一年一战报先王。

幽州儿女朱丝系,

汴水君臣白马降。

初心虽负轻移鼎,

国号依然不改唐。

生儿如此尚何忧,

汉有孙郎足与俦。

自907年朱温建梁到923年朱友贞自杀,后梁政权只延续了两代十六年(废帝朱友珪在位时间太短,且被朱友贞贬为庶民,不应算在内)。其实建国时也就是后梁的巅峰了,从那以后,后梁的地盘就在不断萎缩,虽有短暂收复失地,但也只是回光返照。作为帝国老大,朱温登基后过于膨胀,暴脾气更是一点就着,后宫更是淫乱不堪,导致最后死于亲儿子之手。继位的朱友贞又是个整日窝在宫中的软蛋加遇事只会问咋整的目虾水母,而面对的敌人却是胸怀大志的世仇李存勖,这样的形势想不短命也难吧。

朱友贞在位末期,因许州(治今河南许昌)向朝廷进献象征祥瑞的绿毛龟,便在宫中修造堂室以养龟,命名为“龟堂”。他还曾到市场上购买珍珠,当珍珠的数量足够时说道:“珠数足矣。”而这些都被时人认为不详。前者暗喻国家政权由梁“归唐”,后者暗喻朱家的运数已到尽头。

朱友贞晚年改名为朱瑱,而“瑱”字可拆分为“一十一、十月一八”。他最终果然在称帝的第十一个年份的十月九日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