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
- 孙传芳与浙江自治运动
- 傅幼玲
- 1243字
- 2025-04-15 11:21:24
20世纪20年代,北洋军阀集团分裂后,军阀各派系为了争夺地盘和政权,混战不已,使人民处于战乱的水深火热之中。于是,社会上的有识之士高呼西方的联邦制,希望通过各省自治达到摆脱军阀割据、统一全国和实现民主宪政的双重目的。于是,从1920年开始,要求废除督军、民选省长、本省人治理本省的自治潮流应运而生,当时称之为联省自治运动。浙江自治运动是全国自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呈现出时间长、过程曲折、思想鼓吹与政治实践并行、地方政府与民间人士共同参与等特点。
浙江省自治运动兴起于1920年,当年浙省各地士绅纷纷致电、致函省长:“请求举办自治。”省外浙人也纷纷成立团体,如1920年10月,旅京浙人在北京组成了“自治运动同志会”,接着,旅沪浙人也成立了“旅沪浙人自治协会”。这些组织都以“促进自治”为宗旨,从事宣传、鼓动工作。1920年7月直皖战争后,湖南督军谭延闿为避免卷入南北战争向全国发出了“祃电”,宣布自治,湖南的自治运动首先开展,浙江的自治运动紧随其后。1921年6月4日,浙江督军卢永祥发表了著名的“豪电”,公开支持浙江的自治运动。卢电得到了浙籍士绅的响应,并推动了浙江省宪自治运动的急速发展。1921年9月7日,省宪法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华民国浙江省宪法》及《中华民国浙江省宪法施行法》,因为这部宪法是在9月9日正式对外公布的,所以被称为“九九宪法”。但九九宪法刚公布,卢永祥就因宪法条款对其实行独裁专制碍手碍脚,宣布“九九宪法”不能代表民意,拒不付诸实施。省长沈金鉴不顾各界的强烈反对,严令省议会限期进行第三届省议员选举,其目的就是要废除“九九宪法”,重新制定一部符合他们心意的省宪法。
1921年10月,第三届省议会产生。新的省议会制定通过了《浙江省制宪组织法》,它强调草案由全民提出,最终由全民公决决定并以浙江全民名义公布,因而被称为“全民制宪”。《浙江省制宪组织法》公布后,通知各县广泛征求对宪法草案的意见。全省反应热烈,各县分头起草,在规定的时间内,省议会宪草委员会陆续收到宪法草案共100部,在宪草上署名参加制宪的达1.5万余人。11月4日,宪草审查会正式成立,其任务是对101部宪草按三大类进行整理。1923年1月26日,三种宪草全部通过,分别用红、黄、白三种颜色刊印,故称“三色宪草”。对于再次高涨的省宪自治运动,卢永祥及新任省长张载阳以拒拨经费来阻止省宪的施行,使浙江自治运动成为泡影。但浙江自治派仍然前仆后继地在军阀武力的阴影下坚持立宪自治的道路。
在1924至1926年浙江自治运动演进的过程中,孙传芳充当了一个既支持又反对的角色。1925年7月9日,在孙传芳的支持下,浙江省自治法会议制定并通过《浙江自治法》。1926年1月1日,自治法会议对外公布了浙江自治法。1926年12月14日,在孙传芳的默许下,浙江自治派成立了浙江省自治政府并制定了《浙江省政府组织大纲》。浙江自治运动达到了高潮。1926年12月下旬,孙传芳密电联军第三方面军司令孟昭月严厉镇压浙江的自治派。12月18日,孟昭月率军占领杭州,将浙江的自治派一网打尽。在军阀的武力干涉下,声势浩大的浙江的自治运动被迫偃旗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