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生2007
- 引领全球,重生从造新能源车开始
- 宝安堂
- 3002字
- 2025-05-14 12:12:03
大雨如注,白色测试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驰。仪表盘上的智能驾驶系统显示一切正常,林松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微微眯上了眼睛。
半个月前的场景不断在脑海中回放——国内知名新能源汽车长天汽车市场总监将印着烫金LOGO的合同推到他面前,
“林老师,我们新开发的辅助智能驾驶可是行业标杆,你在车圈也是有口皆碑,我们的合作就是天作之合!”
盯着合同上六位数的酬劳,想起父亲的医药费,想起银行的催款单,林松最终颤抖着签下了名字。
……
做新媒体车评人已经十个年头,从最早的微博,到之后的微信号、抖音、小红书、B站,林松因为车评客观真实,粉丝很多,每个平台都有不错的流量。
车圈的都懂,做车评人不能太客观,太客观很难拿到车企的商单。拿不到车企的商单,流量就无法变现,挣不到钱不说,还可能惹火上身,惹上官司。
林松就是这样。
做了十年车评人,钱没挣多少,被起诉了十多回。
不过,事物都有两面性,也正是他车评客观真实,在业界很有公信力,对于智驾十分自信的长风汽车主动找上门,开出来无法拒绝的条件——“直播3000公里智能驾驶无接管测试,佣金60万!”
对于新能源车智能驾驶,林松始终持谨慎态度。在他看来,在法规没有确权之前,所有的智能驾驶都是辅助驾驶。机器,替代不了人。
可对于急着用钱的他,这60万就是雪中送炭!
这是一个无法拒绝的商单,
为了钱,拼了!
……
“叮!叮!叮……”
就当林松惴惴不安的心彻底舒缓下来时,车载AI机械的提示音突然尖锐刺耳,前方车道毫无征兆地出现一辆故障车。
“不好……”已经睡眼惺忪的他本能地伸手去抓方向盘。可车速太快,雨天能见度又低,一切都晚了。。。安全气囊爆开的白雾中,林松的世界碎成无数片段。
眼睛,再也睁不开了。
……
2007年,江北大学。
刺目的阳光像把烧红的钢针,直插进眼皮。林松猛地睁眼,铁架床栏杆的锈迹在眼前晃动,熟悉的霉味混着隔壁宿舍的泡面香钻进鼻腔。
墙面斑驳的海报上,2007款丰田卡罗拉的宣传语还泛着崭新的光泽,枕边的诺基亚5300手机突然震动,蓝色背光映出的日期让他血液瞬间凝固——2007年6月12日!
“不可能……”他的手指死死抠住铁床栏杆,指节泛白到近乎透明。当摸到床头贴着的周杰伦海报,闻到校服上若有若无的洗衣粉味道,所有感官都在确认这个荒诞的事实。
林松努力平复一下情绪,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涌上心头,自己重生了!
就在他思潮翻滚之时,太阳穴突然传来锥心刺痛,仿佛有把电钻在颅骨里疯狂搅动。慢慢的,剧痛消失,黑暗的脑海深处,一个数据库显示屏由远及近渐渐清晰起来。
“磷酸铁锂电池改良方案”、“线控底盘技术”、“自动驾驶算法”、“车体大压铸一次成型”等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分门别类排列其间。
从小喜欢汽车选择汽车专业、前世又做了近二十年汽车媒体的林松心头一振,如获至宝。
急不可耐一个文档,一个文档打开!
没错,文档里的确是2025年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尖端技术。很多内容即便看不懂,做车媒体这些年也听说过。
起点中文网中都市重生文套路,此刻走进了现实。
诚不欺我!
重生,真的有金手指!!
有了金手指,人生就会有无限可能!
想到前世毕业后走过的十八年,林松百感交集。
……
对于林松而言,2007年大学毕业到2025年这十八年,苦涩远大于快乐。
林松的父亲是生产电瓶车的江北电车厂厂长,母亲是江北电车厂退休会计,厂长儿子身份看着光鲜,实际却远不如看着的那么美好。
父亲林如江从基层一路摸爬滚打,两年前才升任厂长。此时的江北电车厂,这个有五百多名职工的集体企业,已是风雨飘摇,工资发放断断续续成了常态。老旧的生产线、落后的技术,做电池代工厂都遭人嫌弃。
对企业满怀深情的林如江,拼尽所有想要力挽狂澜,倾其所有却终究回天乏术。2009年元旦,就在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公布的前夜,江北电车厂宣告破产。巨大的打击下,林如江心梗突发,虽经抢救保住性命,却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父亲重病,母亲也深受打击,精神抑郁,五年后撒手人寰。母亲过世,在《汽车博览》杂志担任编辑的林松,只好将父亲带在身边,一边工作,一边悉心照料。因为父亲缘故,重生时已40岁的林松依旧孤身一人,没有结婚。
这一世,大不相同。有着前世近二十年汽车发展的记忆,有这些足以颠覆汽车工业的前沿技术,在即将爆发的新能源浪潮里,定能杀出一条血路!
那样的话,父亲心梗就不会突发,母亲也不会抑郁而终,自己也不会孑然一身。
人生将彻底改写!
华国的新能源汽车历史,也将因自己的重生而重新书写!
……
“嘟——”
正当林松踌躇满志,畅想未来的时候,电话的铃声打断了他的遐想。
拿起床头的诺基亚手机,屏幕蓝光映出“李敏”二字,
直了直上身,喉结滚动着按下接听键:“妈,啥事?”
电话那头传来窸窣响动,像是老式弹簧椅的吱呀声。李敏带着三分急切的声音裹着电流传来:
“小松,上次你回家说,收到《汽车博览》的《接收函》了,咋样,今天去报到了么?”
母亲的问话,林松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书桌右上角——暗红色书立夹着的牛皮信封微微翘起一角——装着江北市《汽车博览》杂志社 offer的信封。
对于从小就酷爱汽车的林松来说,造汽车是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中学时日以继日苦读,就是希望能考进吉大汽车工程学院,毕业之后能进到南北大众这样的整车厂,亲手设计出驰骋在公路上的钢铁猛兽,圆一个造车梦。
事与愿违,高考状态一般,没有过吉大汽车学院录取分数线。
因为只填报汽车专业的缘故,从985线一下掉到了双非江北大学汽车系。虽说江北大学的汽车专业也是国家重点学科,比很多211大学分数线高不少,但现实如同冰冷的铁块——没有 985、211的学历光环,想进南北大众这类整车厂做研发工程师,简直是天方夜谭。就算勉强踏入门槛,等待他的也只是销售岗位。
即便如此,毕竟是全国重点学科,毕业是不愁找工作的。三份offer任林松挑选:
全国前五的汽车杂志《汽车博览》编辑岗,能将热爱化作笔尖的文字,最主要是能进事业编;
北方头部车企的集团销售岗,充满挑战与机遇,是个能赚大钱的地方;
南方新能源品牌的结构工程师,似乎更贴合专业所学。
除了这三份offer外,还有一条退路:
可以留在江北,进父母所在的江北电车厂。
当然,这是走投无路时最后一条路。正常来讲,江北大学汽车系怎么可能去只有五百人、还时不时开不出工资的集体企业。就算他爸是厂长,这条路也带着几分无奈与不甘,有些丢人。
前世,林松多方权衡,选择了鹏城《汽车博览》杂志社做编辑,2007年6月12日——前世的今天,他就是寄回书桌上这封《接收函》入职《汽车博览》杂志社,成了汽车媒体人。
从传统纸质媒体到互联网新媒体,一干就是十八年。
时光仿佛在这一刻重叠,两种人生的轮廓在眼前交织。
“小松?怎么不说话?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李敏的声音突然拔高,带着担忧的颤音,“大不了咱不去杂志社,咱江北汽车系高材生还愁没出路?”
母亲关切的话语打断了林松的回忆,回过神下意识捏紧手机:“没事妈,就是觉得学了四年工科,最后干文字工作,有点可惜。我再琢磨琢磨。”
“没事就好。一辈子的饭碗,可得想清楚。不说了,你爸又犯倔脾气,我得去厂里劝劝……”
听母亲这么说,林松的心猛地一紧,“妈,我爸又怎么了?”
前世,因为父亲的重病,林松形影不离和父亲在一起十年。每日每夜都战战兢兢,生怕听到父亲再醒不过来的噩耗。听到母亲提到了父亲,即便是重生回过去,依旧摆脱不了担忧的情绪。
话筒里传来对面的叹气声,“……你爸看上国外一项电池专利,想买过来。厂子钱不够,要把家里房子和你爷留下来的门市房卖了。我不同意,他就来脾气不回家了……不跟你说了,有事给妈打电话。”
说完,李敏挂断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