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技金融概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1

创新创业是科技型企业的本质属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和专利层面,也升华到了良好的创新生态层面。规模再大的企业,只要错过一轮或者几轮创新,就可能被埋没在创新时代的潮流中。纵观全球,原本赫赫有名的科技企业因失去创新动力而最终破产的案例数不胜数,美国的柯达公司与芬兰的诺基亚公司就是其中的经典案例。

在21世纪之前的感光胶片时代,柯达不仅仅代表着一个产业、一种生产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艺术的创作形式。然而,2012年1月19日,这个昔日无比辉煌、市值曾经高达30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只剩下1.75亿美元的市值,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作为感光胶片的元老级生产企业,柯达非常重视传统感光技术的开发和储备,对胶片产业巨大利润的“路径依赖”使得它的转型犹豫且缓慢,最终走向没落。柯达公司曾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照相机,但为了确保自己在传统感光胶片生产企业中不可撼动的地位,人为地搁置了数字照相技术的研发,最终被其他企业赶超。柯达公司也曾采取过战略重心向新兴数字产品转移、更换公司标志等策略,并通过重组和裁员削减成本,但百年柯达所受的创新约束已使其积重难返。

柯达公司过分依赖于自己在传统感光胶片产业上的技术优势,希望美国的专利制度能够保护其未来的市场,然而在网络和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创新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局限,上升到了颠覆性的层次。在柯达申请专利保护的范围之外,大量新型的数字技术已经应运而生。柯达公司始终在其独具优势的传统技术领域精耕细作,试图以自己无可比拟的市场占有份额,获得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在不关注消费者的需要、不注重标准和制度创新的闭门造车误区中,柯达公司的批量生产非但没有产生企业优势,反而成为企业负担。柯达公司虽曾希望借助资本市场,摆脱市场萎缩所带来的危机,但当时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因此它不仅没有从资本市场上获得支持,反而受到严重拖累。柯达公司的悲剧充分说明,企业的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内部,也要注重外部的创新发展趋势,要充分了解外部需求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无独有偶,诺基亚也是忽略科技变革而导致失败的典型案例。诺基亚是芬兰的手机品牌,总部位于芬兰的埃斯波,主要从事移动通信产品的生产。1996—2010年,诺基亚连续14年保持在世界范围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2002年,诺基亚通过最初的塞班S60系统将老顾客带入了智能手机的新世界,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军者。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诺基亚不费吹灰之力就稳坐智能手机市场龙头老大的交椅。然而,2007年苹果发布了第一代iPhone,拥有大触摸屏并基于应用操作系统的iPhone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智能手机的定义。遗憾的是,诺基亚并没有对苹果带来的全新变革给予有力的回应,也忽视了在iPhone冲击下消费者产生的更高需求。面对其他品牌的智能手机的夹击,诺基亚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1年被苹果及三星超越。2013年9月3日,诺基亚手机业务部门被微软以72亿美元收购,宣告落幕。

诺基亚靠技术研发起家,手机业务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到20世纪90年代,手机业务成为其唯一的业务,诺基亚也靠技术成了手机行业的霸主。但从2007年起,诺基亚仍然固守改良性的产品,新产品在技术上的革新没有重大突破,只是在外形上稍加改变,内在仍一直沿袭着让大众失望连连的塞班系统。当社会需要全新的、具有多种效能的移动终端,当移动互联网时代快速来临时,用户需要的不是改良性的设计,而是革命性的创新。诺基亚对创新和消费者需求的忽视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技创新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这一创新生态具体包括:孵化器、公共研发平台、风险投资等相关金融服务、围绕创新形成的产业链、产权交易、市场中介、法律服务、物流平台等。金融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金融向科技创新提供服务的单向关系,而是科技创新与金融相互依赖、共生共存的关系。一个运行良好的金融体系能够迅速识别与资助进行创新的企业活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与刺激科技创新。2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中新熊彼特主义者克利斯·弗里曼曾经提出,“政府的科学技术政策对技术创新起重要作用”3。基于这一理念,立志为推动当地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各地政府,需要找准政策性金融的定位,利用政策性金融来激发市场上各类金融资本的活力,整合银行业金融机构、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多方力量,以满足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四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的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为目标,建立一套完整的科技金融体系。

本书旨在对金融体系与科技创新的相互融合关系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并提供国内外各种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相结合的经典案例,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相关依据,为技术与资本的对接提供各种思路。本书从投资机构与政府两个角度出发,以科技型企业融资方式为发展脉络,梳理不同阶段(包括初创、成长、扩张与成熟)的融资情况,为科技型企业的融资和发展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本章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对科技金融体系进行理论研究,第二部分对国内外科技金融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